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以可再生能源建设为切入点,以改变农户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目标,以农户为单位的各项技术和工程措施的配套组合,已经成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文介绍了生态家园概念,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技术模式和进展情况,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项目建设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2.
生态修复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几种应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介绍了生态修复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几种应用模式,各种模式应用的条件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汀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如何巩固现有成效,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观点,例举了一些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模式:立体生态经济、循环生态经济、崩岗经济、河道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经济等,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长汀县自1983年开始水土流失规模化治理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提出要精准治理、深层次治理的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水土流失精准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汉源县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制度创新,尤其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介绍了双溪乡石漠化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桂贤小流域红岩子片区坡面水系综合治理、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倒虹管喷灌节水措施、桂贤小流域松林五组小流域生态家园试验示范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对比分析福建省长汀县强度水土流失区2种不同草种治理模式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评价不同草种治理模式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草种治理模式极大地增加了长汀县强度水土流失区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草种治理模式中,以种植类芦草种的治理模式比以种植百喜草草种的治理模式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徐振发 《中国水土保持》2010,(3):F0002-F0002
平泉县自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以来,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富民强县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水保兴产业、产业致民富”的路子;采取“山上植树种草保水土、坡地退耕还林调结构、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增效益、沟膛闸沟筑坝护堤岸”的治理模式,取得了“工程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自2000年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后,长汀人因长汀制宜、因长汀施策,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长汀特色的治理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8万hm2,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4万hm2,生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惠及7个乡镇106个村近20万人。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怡凤  王继军    马理辉    连坡  马玲娜  温昕    岳辉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470-476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明确了“进则全胜”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等为“进则全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及现实基础。通过明确“进则全胜”对水土保持的规制,揭示了“进”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胜”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结果]水土保持与“进则全胜”两者相互促进,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论]该研究能够促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