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重心和难点在农村。为了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对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通过对河南省J县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仍然存在资金来源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宣传力度不到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查阅,寻找出发展龙头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监管,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思想等相应对策,以期解决J县农村养老困境,进一步提升J县农村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养老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偏低、资金保障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养老成本费用相对较高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下述对策建议:以深入研判老龄化趋势为前提、以创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为突破、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导向、以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为抓手。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102-103
农村养老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是目前研究农民养老问题的关键。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以及农村养老模式,通过相关研究,在提出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农村养老的综合模式路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农村养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绊脚石”和乡村振兴的“拦路虎”。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进行实地走访,使用统计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区养老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独居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作用微弱、社交被边缘化、就医难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强养老院科普宣传、建设村活动室、加装紧急报警装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互助养老作为农村养老方式之一,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从2008年开始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吉林省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10余年来在互助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吉林省农村互助养老发展仍存在农民对互助养老接受度不高、农村建设发展供给不均衡、互助养老缺少法律保障、互助养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吉林省互助养老应该加大力度宣传互助养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升医疗设备水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以甘肃省为例的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数据进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发现空巢老人数量增加、养老保障制度滞后、养老配套设施欠缺、老人生活来源单一、高龄女性比重大等问题。提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作为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补充,对该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的实现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政策制度、资金来源、人才培养、场地建设的支持政策,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农村面临着"靠谁养老"的尴尬境地。中国农村养老走社会化之路是中国农村养老的必然趋势,家庭支持力呈弱化趋势,但是家庭养老在居住方式、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家庭养老仍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要走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61-162
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银色浪潮滚滚袭来,各国都在寻找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良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这给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如何不失时机的把人口老龄化挑战带来的压力转变为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的动力,成为我国目前急需突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原有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基于此,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出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生态养老、结伴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以期为当地改善农村养老模式提供借鉴,从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历来都比较重视农村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世珏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6):166-168+181
立足于中国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农村居家养老属于当代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无论是在养老观念、养老服务设施、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或养老机构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老年人群体固守传统思想,很难作出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或接受过于新颖的事物,更是因为多数老年人都面临着养老资金不足、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不够成熟、居家养老宣传力度不够等。首先应当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资金等形式支持居家养老机构建设工作,增加养老机构数量,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增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为工作人员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立足于整体提升其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不能很好的安度晚年,不能老有所养,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留守老人能够渡过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养老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互助养老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具有时代条件、外部条件、内在优势。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普及互助养老知识,培育专业人才;推动养老资源公平分配,增强服务持续性;链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互助养老,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改变不合理养老观念,提高信任度等对策,以期探寻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新路径,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差异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互助养老模式相较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不稳定、供需不平衡、制度建设滞后、传统观念与认知阻碍等现实困境.面对这些难题,须从政府引导、村社支持、村民参与以及社会力量协同四个角度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进行干预.政府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村社须保证实施过程顺利进行,村民应提高参与积极性,社会力量要助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服务的有效实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社会风气与个人观念的不断冲击,空巢老人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相比于城市,农村空巢老人基数更为庞大且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有效提升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和幸福感,可以从推进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吸引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推广互助养老模式,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发挥老人内生动力,提升精神自养能力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养老问题关乎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以山东省淄博市Y村幸福院为例,对这一模式的运作过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以及优化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调研发现,Y村幸福院存在资金短缺,参与主体互助意识不强,互助服务单一化,管理存在漏洞,运行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该养老模式,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幸福院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营造互助和谐的养老氛围;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打造特色管理团队。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老龄化压力不断增大,老年群体愈加受到社会关注,而农村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养老成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江苏、重庆两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分析空巢的原因,总结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提出对策建议,向社会传达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期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里务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主要面临着经济收入不足、身体健康差、精神慰藉少、医疗水平低等困境。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失、养老服务发展滞后、老年人养老观念落后以及养老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产生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应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与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孝道文化传播等措施,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发展,让农村空巢老人享受高质量老年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