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麦发育上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1995年通过对转育4代的120个不同遗传背影的矮败麦后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与散粉株的比较得到如下结果:1.不同遗传背影的不育株与其姊妹散粉体的株高均差异明显,且此差值的大小与散粉株的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遗传背影下散粉株株高的变异九最小,不育株次之,而以散粉株与其姊妹不育株高差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不育株的抽穗期比其姊妹散粉平均推迟3.4d,d开颖传粉期推迟更多。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隔离区内,以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中的不育株为供试亲本,用秋水仙素(Col)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Col和DMSO均具有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的作用,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同一药剂不同的诱导方法,其诱导效果有差异;小穗剪颖处理的孤雌生殖结实率较高;处理时间和套袋与否对孤雌生殖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孤雌生殖纯系在纯度和遗传稳定性方面均接近于对照品种(丰抗8号)。从遗传理论和育种实践的角度,讨论了药物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可行性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主要概述了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其遗传特点,并对其杂优利用和轮回选择实践进行了简述.矮败小麦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的优点,发挥了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便于识别的特点,成为小麦育种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利用矮败小麦兼具异交与自交的特性可聚合众多亲本的优良基因,是新品种的"加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秉华  杨丽 《作物学报》1994,20(3):306-309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十分紧密,其连锁交换值仅为0.18,而紧密连锁基因Ms2和Rht10与着丝点间的遗传距离为31.17个交换单位。  相似文献   

5.
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败小麦回交、杂交后代可育株、杂交父本或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叶面积系数的测定,抗病性、农艺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高于回交或杂交亲本,部分矮败小麦回交2代与新品系杂交后代可育株叶面积系数高于父本;部分矮败小麦回交、杂交后代可育株白粉病、锈病抗性高于回交亲本;部分矮败材料回交、杂交后代穗部产量性状有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6.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 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良可育株的淘汰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基因重组, 以及正确地选  相似文献   

7.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2天,而开花期平均晚1天左右;在  相似文献   

8.
黄晓荣  甘斌杰  夏孝群 《种子》2012,31(12):42-46
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和四大优点,以及矮败小麦在远缘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安徽省矮败小麦与等离子诱变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和成果,并对矮败小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等基因系各成员系与轮回亲本之间除了目的基因附近的基因组有差异外,它们的遗传背景大致相同。回交代数和形态相似性是评价近等基因系的常规方法。但研究表明,即使经过20代回交,仍会有相当长的供体亲本片段(10 cM)与目的基因连锁(Stam P.& Zeven A. C., 1981)。在许多植物的基因组中, 10 cM可以包含许多基因,但这些基  相似文献   

10.
轮回选择是小麦群体改良的有效方法,过去利用蓝标不育(隐性基因控制)及保持体系、太谷核不育系、"矮败"不育系为工具载体进行轮回群体改良多有不便。而蓝矮败是蓝粒、矮秆、花药败育,3个显性单基因连锁遗传的单体附加系,其种子下地前可以辨别育性,是用于轮回选择的一种便捷高效的理想工具载体。利用蓝矮败拓建了几十个不同类型的轮选群体与综合基因库,通过对8年来群体改良经验教训的总结,形成了蓝矮败选择的技术与技巧:田间选择与室内考种选择相结合,依据不同轮选群的特点,创造性状表现的适宜环境,明确群体选择重点,掌握有利时机,根据性状的遗传特点制定选择策略,确定不同性状的宽严尺度,采取适宜的选择强度,利用生态条件强化自然选择,重视饱满度选择,以聚集更多有益性状基因,提高群体改良效果。掌握这些选择方法与技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杏普  蒋春志 《作物学报》1998,24(4):475-478
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下部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或单穗)粒数和粒重,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Rht3矮秆基因对单株粒数,地上部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性状的作用均为负向最大;上述3种矮秆基因及其不同的结合形式均有显著的使茎秆矮化的作用。因此认为Rht1半矮秆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Rht3矮秆基因利用价值则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以显性雄性不育小麦为材料,采用改良半姊妹和混合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同一基础群体C_0进行了四轮选择.结果表明,对主穗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产量性状,两种方案均有较显著的改良效果.遗传进展比较,改良半姊妹方案所取得的进展较大,但两方案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准.对降低群体植株高度,用改良半姊妹方案的效果极显著,而混合轮选较差.同一方案逐轮间各性状的增进值较小,呈波浪式进展趋势.群体变异程度比较表明,两种方案逐轮群体的变异系数皆呈下降趋势,改良半姊妹方案的下降幅度略大于混合轮选.  相似文献   

14.
矮砧苹果树光合速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星苹果树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中,有二次高峰,出现在5月和8月,M9、M7砧树的峰值高于山定子砧树.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中,高峰出现在上午,M9砧树在9时.M7、山定子砧树在11时.M9砧树光饱和点为420001X、M7和山定子砧树为48000—560001X.M9砧树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利用光能较好,所以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利花芽分化、果实发育.M7砧树的光合强度也高于山定子砧树.  相似文献   

15.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黄晋玲  杨鹏  李炳林 《棉花学报》2004,16(4):229-232
酶活性的变化与育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与线粒体有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进行了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晋A不育系的酶活性比其保持系明显要低。这表明了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体内代谢强度的差异,也说明酶活性的变化与雄性不育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雄蕊,雌蕊,旗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K、V型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具有不同的酶谱,根据酶带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发现K、V型不育系之间在花粉败育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认为V型不育系败育的关键时期是“单核期”而K型不育系为“二核期”与细胞学观察结果相吻合,K、V型不育系,保持系之间在不  相似文献   

17.
一种普通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种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83(1)-44/3/Chun18/Bau//Seri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发现PTS不育株,通过分期播种初步推断其不育与温度、光照生态因素有关。低温是造成其育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光长也影响其育性,短日照时其育性下降,长日照时育性上升。低温造成的育性下降不能通过光照时间的延长来补偿,而短日造成的育性下降高温可以补偿。  相似文献   

18.
对回交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T型不育小麦植株及回交亲本植株的茎、叶、叶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数量化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单一自由度方差分析表明.茎、叶、叶鞘组织和维管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不育基因的影响.初步证明不育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引起败育.而且也影响营养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