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在陆良县虫害最严重的桑园选3个点,每点选3户,用桑宝5 000倍液或保桑灵1 500倍液分别与富桑750倍液、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混配对选定的桑园进行虫害防治试验,调查施药前后桑园红蜘蛛、桑尺蠖、桑毛虫的虫口基数及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富桑与桑宝或保桑灵混施对桑园害虫红蜘蛛、桑尺蠖有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危害陆良县桑树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桑蓟马、桑毛虫、桑尺蠖;主要病害有桑里白粉病、桑褐斑病、桑疫病,其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桑园虫害1.1红蜘蛛红蜘蛛又名火龙、火烙,分布于陆良县各蚕区,以坝区最多。危害症状:早春以越冬成虫危害正在展开的桑叶,吸食汁液。一般多沿叶脉危害,致叶脉折断或卷缩成畸形;夏秋季桑叶被害后,叶背布满丝网和脱皮壳。  相似文献   

3.
苏通 《当代农业》2010,(22):39-39
今年入秋以来,气侯适宜,对桑园病虫害发生十分有利,尺蠖类尤为突出,前期重点以艾尺蠖危害为主,后期危害以桑尺蠖为主,并将以低龄幼虫在桑园中越冬,田间发生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基数较大。  相似文献   

4.
夏季,是桑园病虫害发生最多的时期,往往对桑树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导致全株死亡.所以,要十分重视此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夏伐后管理.桑树夏伐后要立即喷药,以消灭桑象虫、桑尺蠖和桑毛虫等食芽害虫.一般可选用40%水胺硫磷、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喷洒桑树.对虫害严重的桑园,7~10天后可再喷1次.  相似文献   

5.
楚雄市主要桑园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市是云南省老蚕桑区,是最适宜栽桑养蚕的地区,也是桑园虫害发生较多的区域.由于部分技术人员和大部分蚕农防虫意识淡薄,桑园治虫不力,危害严重,致使楚雄市桑园产叶量不高,叶质差,效益欠佳,这是制约楚雄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国桑园常见的几种虫害(桑毛虫、黄毛虫、小地老虎、桑尺蠖、桑螟、桑象虫、桑小灰象虫、暗黑鳃金龟子、桑黄萤叶甲、夏叶甲、桑天牛、黄星牛、桑黄天牛、桑白蚧、青叶蝉、桑粉虱、桑蓟马、桑瘿蚊、蝼蛄、灰蜗牛、侧多食跗线螨、斜纹夜蛾、蟋蟀等)在楚雄市都能发现,但是普遍形成危害的是朱砂叶螨、桑粉虱、桑蓟马、桑瘿蚊.  相似文献   

6.
我市夏秋季节桑树桑尺蠖危害较重,加之该虫抗药性较强,给害虫防治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对南通丰田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40%丙溴磷·辛硫磷EC防治桑树桑尺蠖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40%丙溴磷·辛硫磷EC(南通丰田化工有限公司);40  相似文献   

7.
从桑树冬春管护和桑园施肥2个方面总结了桑园管理技术,并介绍了桑细菌性黑枯病、桑芽枯病、桑尺蠖、桑毛虫及桑天牛等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1.怎样防治桑尺蠖 桑尺蠖俗称造桥虫.各地桑园多有发生.以幼虫危害桑芽桑叶。幼虫初孵化时为淡绿色.后变成灰褐色.腹部第三至五节无腹足.行走时一屈一伸.静止时依枝钭立.好似一桑枝。成虫为灰褐色.翅上有黑斜  相似文献   

9.
桑毛虫(Portkesia xanthocampa Dyar.)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桑毒蛾、黄尾白毒蛾,俗名毒毛虫、花毛虫、洋辣子等。桑毛虫是绵阳市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我们对绵阳市涪城区桑毛虫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做了一些调查,桑树被害率达80%以上,桑芽被害率达75%以上,严重地影响了桑树的正常生长,使当地蚕业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0.
<正> 1.束草诱杀越冬幼虫。桑园中常见的桑螟、桑毛虫、桑尺蠖等在枝秆枯枝、树皮裂隙、束草、堆草中以老熟幼虫越冬,根据这一习性,在害虫蛰伏越冬前,进行桑树“结束”,或在杈枝上束草,诱集幼虫入内越冬。束草长20~25厘米,厚4~5层,在次年幼虫活动前、气温回升到16℃时,把束草解下,集中烧毁,这样诱杀越冬幼虫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桑赤锈病和桑锈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桑赤锈病在广西桑树上常有发生,其发生规律较为明确,而桑锈病在广西属首次发现。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桑锈病和赤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分布及传播特点;提出选甩坑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并烧毁、统一剪伐、适时喷洒药剂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鸡粪发酵有机肥对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理化性状及桑树生长的影响,为改良桑园土壤肥力、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桑树长势一致的田块为供试区,设置6个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配比施肥处理,分别为单施有机肥(100%M)、单施化肥(100% CF)、不同比例有机无机配施(75% M+25% CF、50% M+50%CF、25% M+75% CF)和不施肥(CK),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理化性状及桑树生长和桑叶品质的影响.[结果]100% M处理对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效果最好,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最高,分别为4.73× 107、18.60×106和11.50×105 CFU/g,与CK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且所有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100% CF和CK处理.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100%M和75% M+25% CF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pH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 M+50% CF处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最高,75% M+25% CF处理土壤含速效钾含量最高,且3种速效养分含量均以CK和100% CF处理含量较低.从桑叶产量来看,75% M+25%CF处理最高,50% M+ 50% CF处理次之.从桑叶品质来看,75% M+25% CF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等成分含量较高、粗灰分含量最低.[结论]施用鸡粪发酵有机肥可增加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桑园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桑树生长,增加桑叶产量并提高其品质,其中以75% M+25% CF配比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桑多倍体育种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多倍体特别是三、四倍体的特征特性和经济价值。我国迄今发现有天然三倍体64份,四倍体13份,六倍体66份,八倍体2份和二十二倍体1份,是桑多倍体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我国桑多倍体育种研究,在无性及实生上倍体诱导技术,三倍体培育及多倍体为亲本的杂优组合选配技术等方面进展很快,已培育出一批表现较好的人工三倍体及以多倍体为亲本的杂优组合。还提出了多倍体育种今后  相似文献   

14.
桑树保护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因蚕桑产业的波动,病虫害发生严重。桑树保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现阶段生产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未来将以生物技术为主,辅以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广西桑树赤锈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类型、致病性和品种资源的抗性水平,为桑树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不同地域桑树赤锈病病原菌,采用涂抹接种方法对4个鉴别品种及7个广西桑树品种资源材料人工接种桑赤锈病病菌,调查各材料的发病程度及致病反应.[结果]采集于广西不同地域的桑树赤锈病病原菌均能侵染4个鉴别品种和7个广西品种资源材料.不同地域桑树赤锈病病原菌对同一桑树品种及同一地域桑树赤锈病病原菌对不同桑树品种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品种对赤锈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伦教40发病较轻.[结论]广西不同地域桑赤锈病病原菌均属湿润型生理小种;伦教40对赤锈病的抗性较好,可作为中抗赤锈病品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桑树新品种 7946长势旺 ,发条力强 ,节间较密 ,耐剪伐 ,适合条桑收获。产叶量比湖桑 32号春季高 2 5 %~ 30 % ,全年高 2 0 %左右 ,叶质好。采用桑树株内均衡轮剪条桑收获技术 ,每公顷可节约收获用工 10 0余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广西桑树赤锈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类型、致病性和品种资源的抗性水平,为桑树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西不同地域桑树赤锈病病原菌,采用涂抹接种方法对4个鉴别品种及7个广西桑树品种资源材料人工接种桑赤锈病病菌,调查各材料的发病程度及致病反应.[结果]采集于广西不同地域的桑树赤锈病病原菌均能侵染4个鉴别品种和7个广西品种资源材料.不同地域桑树赤锈病病原菌对同一桑树品种及同一地域桑树赤锈病病原菌对不同桑树品种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品种对赤锈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伦教40发病较轻.[结论]广西不同地域桑赤锈病病原菌均属湿润型生理小种;伦教40对赤锈病的抗性较好,可作为中抗赤锈病品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改进桑叶DNA分离方法后得到了纯度较高、分子量约23kb的DNA,用24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后,供试12个桑品种显示出较丰富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发展蚕桑生产角度,简要论述了经济,快速栽植桑园技术,从而使农民快捷走上种植湖桑养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1云南蚕业科技发展现状云南蚕业科技推广的骨干为各级蚕桑站,目前全省有蚕桑站26个,管理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60人,中级技术人员316人,其他人员5512人。共有普种场4个,家蚕原种场1个,缫丝企业12家,从事蚕桑研究的科研单位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