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广大农户在播种麦子前,做一下麦种发芽率试验,就能鉴别麦种的质量,确定其能不能作为种子,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损失。下面介绍几种适宜农户使用的测定麦种发芽率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种麦前,做一下种子发芽率试验,就能鉴别出能否使用。下面介绍几种测定麦种发芽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储存保管好小麦种子,是确保来年小麦丰收的一项关键措施。多年的经验表明,要搞好小麦种子的储存保管,需要把好“五关”:一、水分关收获后的麦种的含水量往往过高。麦种水分含量过高会造成种子呼吸旺盛,引起种子发热、霉变,使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大大降低,霉变严重  相似文献   

4.
安全贮存麦种,是种好小麦的前提。实践证明:好的麦种不仅需要不霉坏、不变质,而且需要保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那么,怎样才能把麦种贮存好呢?首先,要掌握麦种的呼吸作用和容(?)吸湿的特点。麦种贮存期间,表面上看去动也不动,其实,它的生命一直没有仃止。主要表现为呼吸作用。晒干的麦种,呼吸作用很微弱,放出的水分、二氧化碳气、热量都很少,这样的麦种能安全贮存;当种子潮湿  相似文献   

5.
一、晒种 晒种能灭菌消毒,促进种子成熟,增强种子的生命力和发芽率。播前将麦种晒1-2天,每隔1~2小时翻动1次。  相似文献   

6.
<正>一、晒种晒种能灭菌消毒,促进种子成熟,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前将麦种晒1~2天,晒时每隔1~2小时翻动1次。二、抗旱锻炼用清水40份,分3次拌入100份麦种中,且每次加水后要使麦种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水分吸收,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拌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稻、麦种子高水分暂贮存方面的一些经验,针对稻、麦的不同类型,对种子水分、预计暂贮存天数、通风计划和种子发芽率四者间力求寻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平衡点.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稻、麦种子高水分暂贮存问题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延安 《乡村科技》2023,(13):71-73
为给藜麦种子贮藏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种子为试验对象,分别将藜麦种子老化0、1、2、3、4、5 d,分析人工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藜麦种子发芽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在老化处理1~2 d达到峰值,种子发芽率在老化处理2 d时最高(47.68%),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老化处理1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6.35、39.98);藜麦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与藜麦种子发芽指标趋势保持一致;藜麦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随着老化时间延长而升高,在老化处理5 d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人工老化处理1~2 d对藜麦种子活力提升及生理特性优化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剂量(0~5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藜麦种子,研究经不同剂量射线辐射处理的藜麦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0~400 mmol/L)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期筛选出能够提高藜麦种子耐盐性的最佳辐射剂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高盐环境下下降较为显著;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盐浓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即0~200 mmol/L NaCl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及发芽时间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而300、400 mmol/L NaCl条件下,种子发芽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00 Gy是促进高盐环境下种子萌发的最佳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
小麦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能鉴别种子质量,对于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壮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测定小麦发芽率的方法. 一、砖块测定法.取麦种2份,每份100粒.选一处30平方厘米、土壤疏松、无地下害虫的地段,松土,平整,浇透水.先用砖块在土壤上轻轻压实,将2份种子分别撒在两块砖面积内,压上砖块,在砖块上浇透水,每天向砖块浇1次水,保持湿润.5~6天后揭开砖块,就能检查出麦种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小黑麦与黑麦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以提高其发芽率与出苗率,分别研究了三种恒温(20℃、25℃、30℃)对不同种的小黑麦与黑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小黑麦与黑麦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小黑麦种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升高,25℃是黑麦种子发芽率由高到低的一个温度转折点;小黑麦种子在25-30℃之间发芽最好,黑麦草种子在20-25℃之间发芽最好。  相似文献   

12.
小麦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不仅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苗齐、苗状,而且能有效杀灭种子上所带的病菌,减少后期病害的发生,为提高单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晒种小麦种子从上季收获到下季播种,经过长达半年夏季的高温高湿、秋季雨涝天气,不良气候影响了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应在播前7天,将麦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参考有关资料,并经试验研究,找出了快速测定休眠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用于种子检验工作,为种子经营及时提供理论依据. 一、试验材料 1.1999年5月中旬收获的小麦种白粒5号.  相似文献   

14.
麦种应用包衣技术,不仅能够防治苗期病虫鼠害,有利于麦苗健壮生长,而且还具有省种、省工、省药等节本效果。现将麦种包衣及其播种技术介绍如下:一、麦种的包衣1.包衣前要对麦种进行初加工种子的净度直接影响到包衣质量。因为净度差的种子在包衣时,其所含的杂质及破粒也耗用一部分药剂,种子会因包衣药量不足而不能完全被药膜包裹,这样就会影响到包衣的营养和防治病虫害的功能。因此被包衣的麦种必须经过精选,去除杂质和破粒,其成熟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均应符合良种标准化要求。2.根据需要选用种衣剂型号小麦白粉病、根腐病重…  相似文献   

15.
孟昭宁 《农村科技》2003,(12):22-22
一、发芽试验麦播前半月左右,把备播麦种混合均匀随机取出100粒,放入小盘中适量加水,使种子经常保持湿润,一星期后数清全部发芽麦粒,发芽90%以上可按计划播量播种。否则需要增加播量或交换种子。二、选天晒种播前选择晴朗天气,将麦种摊成薄层连续晒种一两天,并经常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可以改善种皮通气性,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藜麦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藜麦种子的初始发芽时间和萌发高峰均随之推迟,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高及幼苗鲜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相对盐害率逐渐升高。1.0%的NaCl胁迫下,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及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当NaCl浓度高于2.0%时,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高及幼苗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相对盐害率显著高于对照;3.0%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结论]藜麦能在01.0%的盐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是一种高耐盐作物。该研究结果可为藜麦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耐盐作物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纸床和土床2种方法,研究吡虫啉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纸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0.5~1.5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0.5~1.5g拌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2.0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拌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不拌种处理;采用土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1.0~4.0g、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2.0g拌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苗高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试验还发现,吡虫啉、高巧拌种用量不超过2.0g,播种后前4d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4d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而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显著优于不拌种处理,其后随着用药量的倍增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1,贮藏小麦种:将干净的缸桶等器具,置于通风干燥处,在其底部铺5~7厘米厚的干草木灰,上面铺1层牛皮纸。将晒干的小麦种子装入器具内,上部留6~8厘米空间,在麦种上铺1层牛皮纸,纸上装满干草木灰后.用塑料布封口。用此法贮藏小麦种子,防潮防虫效果好.种子发芽率高.幼苗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9.
小麦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以杀死附在麦种上的各种病菌,如黑穗病、赤霉病、锈病和白粉病等,可提高麦种发芽率,使麦苗健壮,早生快发,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机械化精量播种,以陇藜1号为材料,通过种子丸粒化技术,对藜麦种子进行了不同倍数的丸粒化加工,改变藜麦种子形状、扩大藜麦种子体积。并对不同倍数的藜麦丸粒化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大田种植试验,从而筛选出最适的藜麦种子丸粒化倍数(藜麦种子丸粒化的外壳重量是整个种子重量的倍数,以下简称倍数)为滑石粉∶膨润土∶自制添加剂=15∶5∶2,3.0倍加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