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灌溉方式的一种节水措施。它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措施。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关于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通市沿海旱作地区水稻种植的难题,主要原因其一是土地为沙性土壤,如果种植水稻,田间灌水后,很容易直接渗透到沟河,其二靠近海边,缺乏淡水资源,所以南通市政府部门针对我们这里种植水稻"三上"到"三下"的局面,2012年决定与新福天业公司合作,进行水稻膜下滴灌技术的引进试验工作。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得到了很多启发与收获。  相似文献   

3.
新疆膜下滴灌技术发展过程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分析,提出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出现是一种必然结果.文中回顾了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滴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少投资,作物增产是滴灌技术迅速推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水稻膜下滴灌种植与播种机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庚  康建明 《农机化研究》2013,35(3):74-78,83
在优化滴灌水稻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膜下滴灌直播技术。同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要求,研制出了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通过大面积田间生产考核表明:旱作水稻膜上打孔直播技术,能够大幅减少人工消耗,出苗整齐。生产实践表明,研制的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空穴率≤3%;穴粒数合格率≥85%;膜孔覆土率≥95%;每公顷穴数达到465 000~495 000穴。该机能适应我国干旱区水稻高密度种植农艺技术要求,可为我国干旱区生产稻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为试验,在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并结合曹碾满族乡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了在该乡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大力发展以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为主的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6.
采用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在水稻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灌溉用水仅800m3/亩,能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可节约水稻生产用水60%以上;滴灌水稻具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奠定了基础;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打破了水稻栽培数千年的传统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祁宁莉 《湖南农机》2014,(3):134-135
福海县灌溉用水紧缺,在该县主要种植作物玉米上进行膜下滴灌试验与应用推广势在必行。文章对该县典型项目区一年来玉米膜下滴灌灌溉进程进行了介绍,并对膜下滴灌与常规漫灌的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玉米膜下滴灌具有节资、增产、减少病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灌溉方式下根系生长发生的变化,设置小区试验与传统淹灌进行对比,以粳稻品种“T-04”和“T-43”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根系氧化力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表下20 cm深度,膜下滴灌水稻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都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土表下40 cm,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稻根系氧化力都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稻根系氧化力最大期因品种而异.分蘖期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但在拔节孕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膜下滴灌水稻根系氧化力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膜下滴灌水稻后期根系具有较强的抗衰老能力;膜下滴灌水稻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传统淹灌,但在分蘖期和乳熟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拔节孕穗期和齐穗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膜下滴灌对作物的四大生态要素土壤水、肥、气、热环境的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的沟畦灌相比 ,可以减少地面蒸发 ,增加土壤贮水 ,降低耗水 ,调节土壤温度 ,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 ,保持土壤肥力 ,提高水分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膜下滴灌不仅节约用水 ,同时也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番茄的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相结合的一项节水技术,目前已在棉花、食品加工业用番茄和蔬菜等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和使用。在膜下滴灌与常规沟灌技术条件下,对番茄种植与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番茄生产的盈亏平衡和敏感性因素,提出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水稻膜下滴灌穴直播的农艺要求,分别设计了不同种植模式下适用的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并对关键部件滚筒式穴播器和覆土装置进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其播种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成穴鸭嘴长度、滚筒式穴播器的滚筒直径和行走速度,影响其覆土性能的因素依次为导土板螺旋升角、覆土滚筒直径和行走速度。在较优参数组合鸭嘴长度28mm、穴播滚筒半径180mm、覆土滚筒螺旋升角35°、覆土滚筒直径360mm、播种机行走速度0.65m/s时,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2.6%,穴粒合格率为94.7%,覆土合格率为91.2%,空穴率为1.8%,平均产量达10500kg/hm2,该播种机能满足膜下滴灌水稻播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膜下滴灌对作物的四大生态要素土壤水、肥、气、热环境的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的沟畦灌相比,可以减少地面蒸发,增加土壤贮水,降低耗水,调节土壤温度,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膜下滴灌不仅节约用水,同时也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高产的先进灌水技术,它集水利,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实现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本文论述了膜下滴灌的灌水量,湿度,地温,气温及抗病虫害等技术要素,并相应地与沟畦灌,无膜滴灌作了对比试验。膜下滴灌较传统沟畦灌,无膜滴灌,节水30.5%,10.9%,增产30.1%,5.93%.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应用在盐碱地改良中,膜下滴灌“有灌无排”模式仅调节耕层盐分分布,并不能将盐分排出土体,长年灌溉容易引起爆发式积盐的风险,而暗管排水是目前公认的改良盐碱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将膜下滴灌与暗管排水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膜下滴灌良好的抑蒸增温、节水抑盐等优势,同时利用暗管将淋洗盐水及时排出土体,使盐碱化土层产生新的水盐平衡,已在新疆盐碱地区开发利用中得到长足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并总结了新疆灌区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及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综述了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对该灌排技术的响应研究,以期为新疆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可有效改善作物根部生态环境、减少地面糙率和地面蒸发。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雨、蒸发和作物种植等条件,提出长城风沙线以北高蒸发、少雨区,较为适宜的灌水方法有膜下滴灌技术、平膜覆盖膜孔灌水技术等;长城风沙线以南小麦适生区为中等降雨和蒸发强度地区,条播作物适宜的地膜灌水方法有垄膜覆盖膜缝灌水和膜孔灌水、平膜覆盖膜孔灌水等。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发挥节水灌溉技术优势,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产量、品质及其土壤性质的响应规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评价。将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浅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其他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论述膜下滴灌的特点优势、增产节水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总结不同条件下合适的灌溉方式。在深入探究膜下滴灌施肥制度、灌水制度和水肥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讨论灌水和施肥的协同效应,旨在精炼出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阈值,实现节水、省肥、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由于膜下滴灌可将水溶性化肥、非常规水源等灌溉用水作用于土壤环境,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酶、土壤生物会受到影响,分析土壤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将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地膜污染、地下水补给降低和覆膜与滴灌的缺点等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以优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材料配置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从区域地下水埋深、不同灌溉方式相结合、构建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品质和生态问题、膜下滴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业公司水稻膜下滴灌技术在江苏沿海旱作地区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之一是滴灌供水系统对江苏沿海早作地区自然河流水源水质的适应性。新疆天业公司水稻膜下滴灌供水系统的设计水源是以北方地区地下水源为设计依据,而江苏沿海地区的滴灌供水水源以自然河流水源水质为主,自然河流水源水质与北方地区地下水源水质相比在杂质含量方面差异很大。北方地区地下水源杂质主要是少量泥沙,而自然河流水源水质浑浊,水源杂质除泥沙外水体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草、鱼虾等水生浮流生物,还程度不等地含有一些微小悬浮物质,这些水源杂质对滴灌供水系统过滤装置构成很大障碍,大大超过原供水系统过滤装置的设计过滤能力。因此,水稻膜下滴灌技术在江苏沿海旱作地区推广应用必须采取技术措施,确保滴灌供水系统的水源过滤效能,满足滴灌供水系统田间管网获得必要的压力和流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膜下滴灌栽培的农艺与农机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对水稻传统淹水栽培的一项重大变革,通过农艺措施的改进和农机配套研发,不仅实现了水稻栽培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而且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我国北方稻区水稻栽培史上的一大创新和进步。对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中农艺研究与配套农机开发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6块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生育期内4a的土壤盐分监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膜下滴灌年限棉田土壤盐分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各层土壤盐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膜下滴灌前6a,棉田各层土壤初始含盐量较高,随着膜下滴灌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盐分受滴灌淋洗作用不断减小,各层土壤呈脱盐趋势;膜下滴灌种植6a后,由于灌水量的限制,膜下滴灌不具有深层淋洗作用,积盐区土壤盐分随着膜下滴灌年限的增加不断向上扩大,很容易受到温度、灌水制度、地下水位抬升、蒸发等影响,从而在耕作层附件形成多个积盐区,造成土壤返盐,威胁作物生长发育,使作物死亡或减产,甚至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因此,对种植年限6a的棉田要及时进行漫灌,对于膜下滴灌年限更久的棉田要增加漫灌次数或缩短漫灌周期。如果没有漫灌条件,可以尝试在每年生育期末进行1次或2次穿插灌水,从而抑制盐分上移。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光温室生产中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面积在不断扩大,但生产中仍依据传统的灌水模式或未覆膜时的滴灌制度。然而膜下滴灌减少了棵间蒸发损失,增强了有效蒸腾作用,使作物需水规律发生了变化,所以膜下滴灌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基于上述原因,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的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黄瓜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等形态指标的影响,以及对产量、品质等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获得高产、优质及节水的目标,日光温室夏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结果期理想的耗水量应为120mm左右,日耗水强度为3.04~4.68mm。每隔4~5d灌1次水,灌水定额为15mm。以上试验所得指标可作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控制水分及滴灌系统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