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病的发生是蚕体、病原和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后,在蚕体内发生发展的综合现象。所谓病原,广义讲是引起一切蚕病的致病原因,狭义讲是引起传染性蚕病的病原微生物。所有病原微生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蚕的发病也一定要有病原,不同的传染性蚕病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正> 一、无毒不生病的启示在炎热天气里吃剩的饭菜容易发馊,偶尔吃下会引起人们呕吐下痢;潮湿的虫粪桑叶手触发粘喂给蚕儿往往发生急性蚕病;一次养蚕发病后接着用这些蚕室蚕具养小蚕,或者健蚕中混入病蚕,结果又发同样蚕病。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常见的蚕病有肠胃型脓病,软化病(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的)血液型脓病,白殭病,蝇蛆病及卒倒病,败血病等;这些病害都是由于某种微生物或其他寄生物侵入蚕体而引起,在蚕病学上把这些能寄生蚕体引起发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蝇蛆病是寄生性昆虫侵入蚕体引起,但既然作为一种蚕病,一般也将寄生的蝇蛆视为病原。  相似文献   

4.
赵春荣 《蚕学通讯》2002,22(1):17-19,23
“灭蚕病”是各蚕区较为理想的蚕室蚕具消毒剂。经今春试验证明:某不同倍液还可用作桑叶消毒,适宜浓度范围为250-350倍,对蚕无毒副作用,各考查指标均相当或优于0.3%漂白粉液。  相似文献   

5.
鸡志贺氏菌病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鸡群中发生了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幼龄雏鸡,主要特征为脓血痢疾和明显的肠道出血.发病率100%,死亡率3.84%~33.3%.各种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由鲍氏志贺氏杆菌所引起.动物攻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表现相同,攻毒后7 d致死率分别达50%~100%.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类及其他抗生素类药物均敏感,但对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等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海狸鼠摩根氏菌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狸鼠摩根氏菌病病原鉴定陈永林,关孚时(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李庆珍(北京市丰台区畜牧兽医站)某养殖场于1993年春偶有发生海狸鼠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死前一天也未发现明显症状,次日清圈时发现死亡。经对两例死亡的海狸鼠剖检和细菌分离,均分离...  相似文献   

7.
袋鼠摩根氏菌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引进一批袋鼠,于2006年8月间死亡数只,从三只死亡的袋鼠肺组织中均分离到毒力较强的摩氏摩根氏菌。  相似文献   

8.
长臂猿克雷伯氏菌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动物园一只雄性成年白眉长臂猿因右前肢第二趾有外伤,虽经治疗,但创口愈合不良,长时间暴露创面,感染后出现全身症状,于2005年6月28日死亡。死后剖检,肝脏质脆,肺淤血,右肺实变,并有豆腐渣样物沉着。从死亡动物的心血、肝脏和肺组织分离到纯粹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9.
鸡志贺菌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鸡群中发生的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幼龄雏鸡,主要特征为脓血痢疾和明显的肠道出血。发病率100%,死亡率3.84%~33.3%。各种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由鲍氏志贺杆菌所引起。动物攻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表现相同,攻毒后7d致死率达50%~100%。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类及其他抗生素类药物均敏感,但对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等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对于来自起因于茧中死蚕的内部污染的蚕病病原检索及被检出的病原的耐热性作了调查,得如此结果:1、从干茧处理后的内部污染茧中,含核多角体的个体以高率检出。其检出率平均为70.4%。从鲜茧污染草茧中也许多检出多角体,其检出率没有干茧处理后的这样高。2、在通常的干茧处理中核多角体病病毒及卒倒菌毒素,几乎没有失却至病性。3、由于干热处理,核多角体病病毒性110℃60分钟不致完全不活化,卒倒菌毒素在140—150℃60分钟,几乎不认为致病性消失,与此相比,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TC系统)及传染性软化病病毒,则耐热性低。  相似文献   

11.
家兔皮肤癣菌病病原鉴定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皮肤癣菌病,又称脱毛癣,是一种传播较快的皮肤传染病,不同品种及各种年龄兔都易感,人也易感。最近,江苏省郑州市某兔场在刚断奶的幼兔中,发现有的幼兔出现头部脱毛。结痂。间隔数日后病兔数逐日增多。母兔群也同样出现病兔。病兔脱毛部位扩大到背部及四肢等部位。在数十天内累计发现病兔267只,其中幼兔214只、成兔53只。同窝及相邻兔往往相继发病。病灶多见于头、颈、背、腹及四肢,常并发结膜炎。有的病例有隆起的痂结,常在病灶周围出现新的脱毛区。一般无体温、呼吸变化。1病原鉴定1.1直接镜检 取病兔患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2.
13.
蚕草培育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中华 《江苏蚕业》2001,23(2):55-56
本试验表明:以5龄蚕虫体为寄主培育与天然冬虫夏草相类似的子实体是完全可行的,在规模培育的可行性方面较蚕蛹虫草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正> 蚕茧的优质、高产除靠科学配套的技术措施外,优良、对路的蚕品种是关键,即品种是基础,技术是手段。近年来,由于推广运用的蚕品种适应性差、抗逆性低、使用季节不对路及饲育技术不规范统一等,造成全省蚕茧的产量、质量有所下降,蚕农经济收入低微,严重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出现了挖桑的严重现象。针对于此,我们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5.
<正> 克雷伯氏菌病(Klebsisllosis)是由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传染病.据国外文献记述,水貂克雷伯氏菌病可分为脓肿、蜂窝组织炎、麻痹和脓毒败血症.本病呈暴发流行,有较高死亡率.我国尚未见报道.1987年秋,浙江省舟山市有2个貂场发生以颈部急性脓肿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培养、动物接种、疾病复制、细菌生化反应,病原鉴定,确认为水貂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相似文献   

16.
17.
18.
某村一养兔专业户93只散养家兔群发生皮肤癣菌病,开始于个别幼兔头皮处出现散在红斑、红色小丘疹和小脓疱,脓疱逐渐增多、融合,局部形成高出皮面似痈状脓块,脓疱破溃后脓液和渗出液形成黄色或灰黄色痂皮,痂下有多数与毛囊一致性的脓头,压之溢脓,被毛松动易拨除或...  相似文献   

19.
兔皮肤癣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新疆喀什动物园1头熊和1头非洲狮发生了一种以高热、鼻流脓液、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经实验室检验诊断该熊感染了肺炎克雷伯氏菌,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熊和狮子于2005月7月8日开始出现以腹泻为主症的疾病,公园兽医人员用抗生素治疗3 d后腹泻停止,症状缓解,但停药后2头动物又开始发病,兽医更换药物种类进行治疗,以后发病动物病情开始加重,出现体温升高,精神委靡,食欲减退,饮水增加,鼻流脓液,呼吸急促,咳嗽,眼有脓性分泌物,鼻端发绀,后躯无力,持续腹泻,动物消瘦衰弱。2实验室检验2.1细菌的纯分离[1-3]无菌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