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蒿钻蛀性害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蒿是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的重要植物.近年来由于害虫为害,沙蒿死亡严重.危害沙蒿的害虫中以钻蛀为害的种类较多且为害较重,是导致沙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2009年5月的实地调查,对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蠢蛾、沙蒿圆吉丁虫的幼虫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沙蒿的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进一步对沙蒿吉丁虫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播娘蒿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Schur)又名米米蒿、麦蒿等,是我国北方麦田优势杂草之一.近年来在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1996~1998年,我们对播娘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旨在为防除播娘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花蒿是中国传统使用的抗疟药,但由于同属中的菌陈蒿、青蒿两种植物在形态上与黄花蒿非常相似,导致某些地方常用菌陈蒿、青蒿植物代替黄花蒿使用.为了给蒿属药用植物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叶绿体上psbA-trnH序列中的信息,运用物种特异的DNA序列信息位点区分黄花蒿和常见同属植物的混淆种菌陈蒿、青蒿.结果表明黄花蒿和菌陈蒿、青蒿植物之间psbA-tmH序列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也有显著的特征性的不同,可以依靠它们各自特有的信息位点区分开来.该方法首次为蒿属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提供了可靠、简便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4种绢蒿属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培条件下,研究水分胁迫对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伊犁绢蒿(S.transiliense)、针裂叶绢蒿(S.sublessingianum)和民勤绢蒿(S.minchnense)4种绢蒿属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4种绢蒿属植物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伊犁绢蒿和针裂叶绢蒿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程度的加强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较大的为针裂叶绢蒿和伊犁绢蒿,增加幅度较小的为沙漠绢蒿和民勤绢蒿;沙漠绢蒿和伊犁绢蒿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沙漠绢蒿和民勤绢蒿根冠比显著升高。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绢蒿属植物抗旱性由强到弱为:民勤绢蒿>沙漠绢蒿>伊犁绢蒿>针裂叶绢蒿。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油蒿群落组成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油蒿群落占优势的科依次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油蒿群落物种组成的生态-生活型特征明显,如地面芽植物较多,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重较大,旱生植物占重要地位,沙生植物占优势等.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油蒿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油蒿+沙米群落,油蒿+虫实、沙米群落,油蒿+以沙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油蒿+杂类草、禾草群落,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沿油蒿+沙米群落到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盖度逐渐增大,物种组成逐渐增加,群落分布的地貌类型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演变,可以认为是油蒿沙地植被的正向演替过程,即油蒿沙地植被的恢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群落结构渐趋复杂,群落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3种绢蒿属Seriphidium(Bess.)Poljak.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Poljak.)Poljak.、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Krasch.)Poljak.和西北绢蒿Seriphidiumnitrosum(Web.ex Stechm.)Poljak.)的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天然种衣形态、种子吸水曲线及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千粒重均较小,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的千粒重分别为0.331,0.455和0.313 g;种子吸水曲线均呈现“快-慢-稳”的格局;伊犁绢蒿和西北绢蒿的种子前期萌发快,后期慢;新疆绢蒿种子前期萌发平缓,后期快。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分别为2,5和3 d,萌发持续时间分别为14,21和16 d。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为87.01%和88.69%,新疆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低,分别为59.83%和61.44%,西北绢蒿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介于二者之间。说明伊犁绢蒿有效利用生境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西北绢蒿次之,新疆绢蒿最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地区、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等湖洲河滩野生藜蒿资源丰富.湖洲藜蒿在自然条件下3月初上市、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但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将藜蒿提早到元旦至春节上市,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我地湖洲藜蒿开发的经验,现将藜蒿人工提早上市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同一物种在不同生态区域钙组分特征的差异,选择我国北方沙地重要建群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内蒙古杭锦旗、乌审旗、阿拉善左旗以及宁夏盐池县和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不同沙地类型、不同生长阶段的油蒿样品,利用连续组分法测定分析了油蒿的钙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油蒿的不同器官中,叶水溶性钙和醋酸溶性钙均显著高于枝和根,叶与根盐酸溶性钙均显著高于枝.在不同生态区域,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油蒿体内水溶性钙含量较多,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油蒿体内盐酸溶性钙含量较高.分析得知,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较高的水溶性钙主要体现在油蒿的叶中,而降水条件较差的地区较高的盐酸溶性钙主要体现在油蒿的叶和根中.油蒿在不同生长阶段钙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类型沙地上油蒿的钙组分却有显著差异.可见,不同生态区域的油蒿,生境条件越好体内水溶性钙含量越高,生境条件越差体内盐酸溶性钙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俗称麦蒿、黄花蒿,是麦田杂草的优势种,其分布广、密度大,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沙漠绿洲边缘流动沙丘上分布的沙蒿和油蒿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测试.结果表明:沙蒿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出现在9:00为19.096 μmol·m-2·s-1,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00为14.646 μmol·m-2·s-1;油蒿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为23.03 μmol·m-2·s-1.沙蒿Pn平均高峰值在6月份为11.9848 μmol·m-2·s-1,油蒿Pn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11.394 μmol·m-2·s-1.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沙蒿和油蒿的平均WUE分别为0.8367和0.4405.相关分析表明,沙蒿Pn与其影响因子I、Cs、 Gs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R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油蒿Pn与I、RH、Gs、Cs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并得出了沙蒿与油蒿I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下不同种源籽蒿的生理生化特性与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个种源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的耐盐能力,期望可以筛选出耐盐能力强、生长迅速的籽蒿种源.通过不同盐分处理的盆栽试验,对6个不同种源籽蒿幼苗的水分关系、叶绿素含量、渗透性物质含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质量分数增加,植物水分相关参数对盐胁迫的反应不一;盐胁迫下叶绿素分解加速,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呈下降趋势,而幼苗叶片的叶绿素b有升有降;不同种源籽蒿叶片内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不呈单一的变化趋势,说明不同种源籽蒿对盐胁迫的反应具有显著差异性.盐胁迫对籽蒿生理生化方面的各个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且种源间耐盐能力差异显著.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的6个种源籽蒿幼苗的耐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巴丹吉林沙漠籽蒿(AMSP)、库布齐沙漠籽蒿(DZSP)、腾格里沙漠籽蒿(ABSP)、荒漠化草原与草原化荒漠过渡带籽蒿(HYSP)、乌兰布和沙漠籽蒿(DKSP)、毛乌素沙地籽蒿(WSSP).  相似文献   

12.
青蒿又名香蒿、野兰蒿、黑蒿,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暑退虚热,可治多种畜禽疾病。1.治鸡球虫病按每公斤鸡体重用干青蒿粉末1克空嗉内服,每天1次,连用4天。或青蒿  相似文献   

13.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沙蒿籽絮凝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Al3+可以显著地提高沙蒿籽水提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当沙蒿籽水提液的用量为0.5 mL、Al3+浓度为0.01 mmol/ L、pH为3~6及25 ℃时,沙蒿籽水提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高达96. 3 %以上.其絮凝效果优于AlCl3和PAM.  相似文献   

15.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藜蒿人工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藜蒿的采集多以春季为主.通过人工驯化栽培的藜蒿,为延长其供应期,可采用露地栽培和大中棚覆盖栽培两种方式.其栽培季节又分冬春藜蒿栽培和伏秋藜蒿栽培两大类.藜蒿于4~7月均可以露地栽培繁殖,夏秋收获.8~9月分株繁殖,冬季和翌年春收获.  相似文献   

17.
湖洲藜蒿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在3月初上市,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将藜蒿提早到元旦至春节上市,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近几年来我地湖洲藜蒿开发的经验,现将湖洲藜蒿提早上市技术介绍如下。 一、前期准备  1.物质准备 每亩(667米2)准备3~5个丝厚的农膜10~15公斤,竹拱300根,尿素15~25公斤,钾肥10公斤。 2.道路设施准备 在10月中下旬,湖水退去露出湖洲以后,在大堤与湖洲之间修筑一条简易公路,以便于日后对藜蒿的管理及血吸虫病的防治。并在进行藜蒿生产的湖洲择高地搭好简易工棚。 3.血防措施 10月下旬在进行藜蒿…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蒿属植物的杀虫、杀螨、杀菌、除草、杀线虫和杀软体动物活性及相应的有效成分。该属中具有杀虫杀螨活性的主要有黄花蒿、野艾蒿、苦艾、蒌蒿、毛莲蒿、西南牡蒿、大籽蒿、猪毛蒿、茵陈蒿、蒙古蒿、巴儿古津蒿、南亚蒿、犹地蒿和Artemisia monosperma等,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桉树脑、龙脑、樟脑、石竹烯、异石竹烯和β-法呢烯等。该属中具有杀菌活性的主要有黄花蒿、银叶艾蒿、湿地蒿、苦艾、阿拉伯艾蒿、牛蒿、犹地蒿、巴儿古津蒿、蒌蒿、宽叶山蒿和Artemisia molinieri,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樟脑、桉树脑、龙脑、类黄酮、烯烃、萜烃、烷烃和有机酸等。该属中具有除草活性的主要有魁蒿、油蒿、灰孢蒿、黄花蒿、三齿蒿、猪毛蒿和牛蒿,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桉树脑、樟脑、蒿乙醚、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苦艾具有杀线虫活性。具有杀软体动物活性的主要有苦艾和狭叶青蒿。其中的黄花蒿、苦艾、猪毛蒿、巴儿古津蒿和犹地蒿等活性多样,在植物性农药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播娘蒿是麦田常见主要杂草,近几年,在我市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由于防除方法不当,造成麦田大量减产.播娘蒿综合防除技术能有效防除播娘蒿的危害,为小麦丰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菊科蒿属植物适应土壤干旱条件的抗氧化特性,为揭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替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演替初期阶段的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茭蒿(Artemisiagiraldii Pamp.)、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ex Stechm.)3种优势种和1种常见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inn.)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称质量控水法,将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适宜水分对照)、55%(中度水分胁迫)和35%(重度水分胁迫),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4种菊科蒿属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抗坏血酸(Vc)、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反隶属)函数法对4种菊科蒿属植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铁杆蒿具有相对最高的SOD活性和最低的POD活性;猪毛蒿的CAT、POD活性相对偏低,其余各项指标的活性和含量相对均衡,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茭蒿有相对最高的CAT活性、Vc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最低的Car含量;黄花蒿有相对最高的POD活性、Car含量和相对最低的Vc含量、SOD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4种蒿属植物铁杆蒿、猪毛蒿、茭蒿、黄花蒿在水分胁迫下的抗氧化特性隶属值分别为0.369,0.418,0.428,0.514。【结论】在水分胁迫条件下,4种菊科蒿属植物的抗氧化特性差异较大,综合评价认为,黄花蒿整体抗氧化能力最强,茭蒿、猪毛蒿次之,铁杆蒿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