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紫茎泽兰对16种牧草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目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给当地草地畜牧业带来极大危害。牧草替代种植是紫茎泽兰严重危害地区草地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生物试验方法,检测了紫茎泽兰地上部分5%的榨取液对我国亚热带种植的16种主要牧草,共38个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对多数牧草发芽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只对少数牧草的发芽率、死亡率和败育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所有幼苗生长都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紫茎泽兰对不同草种的化感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但对种内不同品种间的影响差异较小,对少数草种的化感作用不明显;紫茎泽兰对部分牧草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根据化感作用检测结果,初步认为非洲狗尾草、鸭茅、紫花苜蓿、大翼豆、箭筈豌豆和光叶紫花苕是紫茎泽兰牧草替代种植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2.
豆科牧草对多花黑麦草化感作用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验室砂培法检测了红三叶、白三叶、杂三叶、黄花草木樨、紫花苜蓿、红豆草和毛苕子等7种豆科牧草茎叶及根的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豆科牧草茎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和幼苗根的生长均有显著(p<0.05)的化感抑制作用;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幼叶伸长无显著(p>0.05)影响,但对幼叶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抑制作用;豆科牧草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在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两方面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砂培法检测了红三叶、白三叶、杂三叶、黄花草木樨、紫花苜蓿、红豆草和毛苕子等7种豆科牧草茎叶及根的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豆科牧草茎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和幼苗根的生长均有显著(p<0.05)的化感抑制作用;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幼叶伸长无显著(p>0.05)影响,但对幼叶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抑制作用;豆科牧草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在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两方面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多年生黑麦草多花黑麦草鸭茅高羊茅白三叶红三叶红豆草披碱草老芒麦牛鞭草皇竹草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饲用玉米鲁梅克斯四川省主要草种名录$四川省畜牧食品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e)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草地早熟禾的化感作用,采用培养箱测定法,研究白三叶根、茎和叶水浸提液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幼苗长、幼苗鲜重和幼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不同质量浓度白三叶根、茎、叶水浸提液对草地早熟禾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基本一致,均为0.02 g/mL浓度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弱,0.08 g/mL浓度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相同质量浓度下,白三叶3个部位化感的综合效应依次为:叶>根>茎。总体来看,白三叶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处理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多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效应,即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对白三叶化感响应的敏感性要强于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返青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茎、叶及根水浸提液不同浓度(0, 0.001, 0.005, 0.01, 0.05, 0.10, 0.15, 0.20 g·mL-1)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明确白三叶对鸭茅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相应的化感响应.结果表明:返青期白三叶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鸭茅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植株形态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鸭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茎、叶及根不同浓度水浸提液的响应不同.鸭茅种子发芽势对根水浸提液的化感响应比对茎叶水浸提液的响应更为敏感,对根水浸提液浓度表现为受抑反应,而对茎叶水浸提液则表现出“低浓度(0.001~0.01 g·mL-1)无明显影响,高浓度(≥0.05 g·mL-1)抑制”的反应;鸭茅种子发芽率对茎、叶及根水浸提液均表现出“低浓度(0.001~0.005 g·mL-1)无明显影响,高浓度(≥0.01 g·mL-1)抑制”的响应.鸭茅幼苗和幼根长度对茎、叶及根水浸提液均表现出“低浓度(0.001~0.01 g·mL-1)促进或无影响,高浓度(≥0.10 g·mL-1)抑制”的响应.鸭茅幼苗对白三叶茎、叶及根水浸提液的化感响应敏感性整体滞后于幼根,且鸭茅幼苗生长对根水浸提液的化感响应要比对茎叶水浸提液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以光叶紫花苕子为供体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供体材料地上部及地下部不同浓度浸提液(2.5、5.0、10.0、20.0、40.0 g·L-1)对燕麦、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4种牧草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以期为牧草间的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光叶紫花苕子地上部浸提液明显抑制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种子萌发,且白三叶种子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0 g·L-1处理下的白三叶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减少62.5%;光叶紫花苕子地下部浸提液抑制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根长,其中,40 g·L-1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长与对照相比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达64.94%;在地下部浸提液对4种牧草幼苗苗高的影响中,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在40 g·L-1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发现,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处理均降低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叶绿素含量,而增加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在20 g·L-1地下部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144.23%;地下部浸提液均显著增加紫花苜蓿与白三叶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浸提液处理可增加白三叶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其降低紫花苜蓿幼苗的CAT活性。  相似文献   

8.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黄顶菊茎秆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浓度(0,0.025,0.500,0.075,0.100 g/L)黄顶菊茎秆水提液对狗尾草、紫花苜蓿和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它们的化感综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茎秆水提液对三种牧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黄顶菊茎秆水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也逐渐增强。黄顶菊茎秆水提液对三种牧草的化感作用效果不同,总体而言对三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的强弱依次为狗尾草黑麦草紫花苜蓿。说明紫花苜蓿的抗化感能力强,可以在黄顶菊发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复合种衣剂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提高牧草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对‘超音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Supersonic’)、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特高’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进行包衣。结果表明,上述牧草分别按1:40,1:60,1:70,1:90包衣促进萌发效果最好,且无霉变现象。前3种牧草与对照相比,苗长分别增加15.86%,10.26%,18.08%;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15.66%,42.49%,97.26%。因此该种衣剂可按适宜包衣剂量对这4种种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牧草品种混播及示范推广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三年在思茅、广南和丽江三个试验点分别进行的牧草混播试验,得出在思茅南亚热带环境条件下适宜的混播组合为:大叶千斤拔+阿玛瑞罗落花生+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在广南中亚热带环境条件下适宜的混播组合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威提特东非狼尾草+海法或拉丁诺白三叶+绿叶或银叶山蚂蝗;在丽江温带环境条件下适宜的混播组合为:海法白三叶+雷得昆红三叶+猎人田紫花苜蓿+沙弗蕾肯尼亚白三叶+波特鸭茅+德梅特苇状狐茅+维多利亚多年生黑麦草。据此结论,分别在思茅、广南和丽江各建植133 3hm2共400hm2的示范草场,为相似生态环境进行大面积的草场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几种豆科牧草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用砂培法研究毛苕子(Vicia villos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花期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供试草种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对毛苕子和黄花草木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60%以上;紫花苜蓿对稗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特别是对根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它4个草种;白三叶和红三叶仅在水浸提液浓度0.1g/mL时,对稗草鲜根重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此外,供试草种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4.
铜、镉、铅对7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重金属铜、镉、铅离子对7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Cd2+和Pb2+浓度的增大,毛苕子(Vicia villos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苜蓿(Medicago varia)、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但毛苕子的降低趋势相对较缓。经300 mg·L-1的Cu2+处理后,红豆草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 <0.05),在200,300和400 mg·L-1浓度的Cu2+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经150 mg·L-1的Cd2+浓度处理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在500和1000 mg·L-1 的Pb2+处理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和2000 mg·L-1 的Pb2+处理(P <0.05)。随着Cu2+,Cd2+和Pb2+离子浓度的增大,红豆草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幼苗的根长和芽长都呈降低趋势。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供试7种豆科植物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芽长和相对根长进行隶属函数值计算,得出种子萌发期耐重金属胁迫的隶属函数总平均值,耐Cu2+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 >毛苕子 >红三叶 >百脉根 >苜蓿 >扁蓿豆 >小冠花;耐Cd2+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 >毛苕子 >红三叶 >百脉根 >扁蓿豆 >苜蓿 >小冠花;耐Pb2+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 >毛苕子 >扁蓿豆 >红三叶 >小冠花 >苜蓿 >百脉根。综合分析,红豆草和毛苕子种子在萌发期对重金属Cu2+,Cd2+和Pb2+的耐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木刀种子脱粒机对10kg种子材料脱粒,用Φ0.8cm、Φ0.4cm和Φ0.2cm筛孔对威提特东非狼尾草种茎脱粒后种子的重量分别为973.3g、953.8g和897.9g,以Φ0.8cm筛片脱粒出种率最高,净种子859.9g,种子受损率最低8.37%,种子纯净度为88.33%。“楚雄”南苜蓿和环峡南苜蓿的脱粒以孔径Φ0.4cm筛片脱粒效果最佳,而银子蜗牛苜蓿豆荚种子用Φ0.8cm筛片脱粒仍造成大量的子实破碎,种子受损率高达30.42%。三叶草花序的脱粒也以孔径Φ0.4cm筛片脱粒比较合适,白三叶、红三叶两种三叶草的种子产量均较高,种子纯净度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融雪剂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早熟禾(Poa annua L.)、紫羊茅(Festuca rubra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胁迫处理,研究融雪剂对4种草坪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和胚芽长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融雪剂胁迫下,除紫羊茅的发芽率在融雪剂浓度为3g(L-1时呈升高趋势外,其余草坪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融雪剂浓度的升高而下降。4种草坪植物种子的融雪剂耐受性大小为紫羊茅白三叶紫花苜蓿早熟禾。  相似文献   

17.
采集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残塬区典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荒地腐殖层土壤对10种常见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跟踪测定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丘陵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紫穗槐(Amorpha fraticosa)、苜蓿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生长,以及紫穗槐和草木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显著提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残塬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沙棘和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胡枝子、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和苜蓿的苗高和生物量生长,降低了草木樨、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草木樨的CAT活性,显著提高柠条、紫穗槐、小冠花和毛苕子的MDA含量。表明黄土丘陵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紫穗槐、苜蓿、草木樨、毛苕子、刺槐和沙打旺以及黄土残塬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苜蓿、和沙打旺综合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