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与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高华康 《野生动物》2002,23(2):12-15
一部以大熊猫生态走廊为题材,全面记录野生大熊猫生态及栖息地;以熊猫栖息区内人民与熊猫的和谐相处以及大熊猫生态走廊的美丽风光和珍稀动植物生态为主题的大型风光纪录片,经日本NHK摄制组为期38天的艰辛工作,在四川宝兴摄制完成。 拍摄点·选定宝兴晓碛 人们热爱大熊猫,是因为它是几百万年前保存下来的唯一物种,也是因为大熊猫数量稀少(全世界只有中国现存数量1000多只),更是因为它的形象和很多生活秘密不被人们所了解。到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记录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纪录片。日本NHK为了拍摄一部真实纪录野生大熊猫的…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影响的四川将在西部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是国家林业局实施大熊猫保护工程的重要省份。中国85%的熊猫生活在四川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国家林业局与四川省各级政府先后建立了27处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和野外种群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在四川西部开发战略中大熊猫栖息地所在区域又是四川省实施战略的重要场所,在十五期间将有总额近200亿美元的项目在大…  相似文献   

4.
四川北部的岷山山系是中国野生大熊猫最主要的活动区域。调查表明,四川岷山山系12个县市有森林面积21659.6km^2,其中集体林面积10500km^2;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851824.0hm^2,建有22个保护区,共有528888hm^2的大熊猫栖息地和400只野生大熊猫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190064.6hm^2,占大熊猫栖息地的22.3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难度。本文提出了要尽快制定《大熊猫保护法》;协调好跨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置换、赎买、移民搬迁等方式,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要落实相关政策,实施生态补偿;要发动社会力量采取建立保护小区、协议保护等参与大熊猫的保护;林下开发利用要避开大熊猫发情和孕育期,达到既有效保护大熊猫,又使林农生产生活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大熊猫及其食物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大熊猫分布于陇南地区文县境内的白水江岸,海拔最低550米,最高达3800米.相对高差大,山高沟深。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为448mm(据文县气象台资料)。文县气候呈山地垂直地带性气候,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由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植被也相应呈较明显的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6.
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侵蚀影响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干扰条件下典型草原风洞试验的研究结果,计算了风蚀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养分、有机碳的损失及废弃地的形成等等),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人为干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禁牧可以明显减小由风蚀所导致的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损失,而开垦和放牧则会增加其价值损失(包括速效养分、有机碳和废弃地形成)。总的来看,不同风速下不同生态系统的价值损失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新开垦农田>农田>自由放牧草原>2003年禁牧草原>1987年禁牧草原;同时,风速越大不同干扰类型之间的价值损失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7.
野外大熊猫内寄生虫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近年来在死亡的大熊猫体内常发现大量施氏蛔虫(Ascaris schroederi)寄生,或进入胆管、胰脏,不仅影响大熊猫的生长发育,也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为了摸清自然界野生大熊猫感染寄生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华南虎及栖息地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省于1990—1992年进行了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调查。通过现场虎迹与访问等调查方法,确认广东省华南虎现存数量为6—8只,主要分布于粤北山地林区。本文介绍了华南虎生物学习性,提出南岭中段山地林区是华南虎现今分布的中心地带,并有较理想的栖息地。阐明了实施“华南虎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7年4月—2018年4月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数据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探讨人为干扰对野生地栖鸟兽的影响。数据显示:保护区内有4种人为活动,包括村民进山,放牧家养黄牛、家养山羊和家养牦牛。村民和家养黄牛与低海拔网络(LAN)的野生地栖鸟兽,家养牦牛与高海拔网络(HAN)的野生地栖鸟兽产生了空间关联,家养山羊与野生地栖鸟兽没有空间关联。分析发现:(1)人为干扰对野生地栖鸟兽多样性有较大影响。(2)村民与野猪(Sus scrof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存在资源竞争关系。(3)黄牛与野猪、红腹锦鸡、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竞争相同资源。(4)牦牛与赤狐(Vulpes vulpe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岩羊(Pseudois nayaur)、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存在食物和生境资源竞争关系。基于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严格限制村民进山和放牧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由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及其消化道的特殊构造,容易出现排粘性血便的症状.该症一般可自愈,但对于体质弱、抵抗力差或发病较频、出血较多的个体要进行必要的治疗以防消化道感染,引发出血性肠炎.笔者曾在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驯养繁殖场工作,现结合多年来的治疗情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阴道菌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首次对9只大熊猫阴道生物菌群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阴道主要细菌为乳杆菌(Lactobacilli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o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并从其中4只大熊猫阴道分离出1株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olum)。  相似文献   

12.
华亭市麻庵河流域位于华亭市西南60 km的峡谷之中,流域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中居于重要地位,是麻庵河流域内最重要的生物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冬季,白水江自然保护区GEF(全球环境基金)扶贫项目对社区资助的90多只南江黄羊群体发病,至2009年4月死亡3只。病羊所表现的症状多数为不同程度的脱毛,随后在脱毛处发生炎症并起痂皮,伴有消瘦和高度营养不良。给当地社区南江黄羊的饲养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使社区群众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人为活动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过程和功能产生极大影响。明确人为活动干扰对甘南高寒草甸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食性的影响,可为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比较了自然生境和两种人为活动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夏季的食物组成、比例、多样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主要采食杂类草和禾本科植物,不同生境下其采食的植物种类变化不大,采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比例最大(自然生境、干扰生境1和干扰生境2的相对密度分别为46.67%,24.59%和19.00%)。相较自然生境,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对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采食相对比例显著降低,而对杂类草的采食相对比例显著增加。人为活动干扰后,喜马拉雅旱獭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增高,食物生态位宽度增加,拓宽自身食物生态位宽度是喜马拉雅旱獭应对人为活动干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02~2007年,在阿拉善荒漠区选择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四种植被生境,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结果表明:6个年度中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在四种不同植被生境中各不相同,各个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主要种类的数量有较大变化;6年中不同植被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年平均种数为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开垦区。不同植被生境中主要组成种变化较大:开垦区为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轮牧区为子午沙鼠、小毛足鼠;过牧区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禁牧区为小毛足鼠。长爪沙鼠在开垦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无差异;三趾跳鼠在过牧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对从四川地区采集的210份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进行了蠕虫虫卵的检测,结果只检出了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虫卵,粪样蛔虫卵阳性率为25.71%(54/210)。在不同饲养单位以及不同月份,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幼年大熊猫腹泻后继发霉菌感染,认为发病是因为服用抗生素和饲料不合理,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经对症治疗和调整饲料组成后痊愈.  相似文献   

18.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圈养的7只8~21岁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滴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大熊猫自2003年起每年接受2次CDV弱毒疫苗接种,该弱毒疫苗是由未知家犬犬瘟热病毒株制作的,大熊猫血清犬瘟热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却在2×到256×的较大范围内(平价值=16)波动.通常单次的麻疹病毒弱毒疫苗注射足以导致宿主产生相应的稳定的免疫反应,在大熊猫上抗犬瘟热中和抗体变化幅度较大提示在宿主与疫苗的关系中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2014~2018年,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区,选定试验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处理,即过度放牧(OG)、季节轮牧(QG)和禁牧(GE,对照样区),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的演替和优势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下出现了啮齿动物群落在不同年度的动态演替,表现为群落组成、结构明显改变和优势种替代,共同特点是典型草原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经过4~5年,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均被布氏田鼠替代。  相似文献   

20.
野外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一只野外放归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其圈养双胞胎兄弟的肠道菌群进行了比较。从放归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出17种肠道菌,优势菌群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优势菌群的种类未发生改变,但是肠球菌数量增加,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研究发现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乳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不大;而圈养大熊猫三种优势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