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UCN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与管理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阐释了自然保护地定义,IUCN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各类型显著特征及管理要求,IUCN自然保护地分类框架对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已经成为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效果、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过程。文中对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主要评估框架、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其中,由于管理目标和国情的差异,不同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区别明显。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打分的评价法、基于证据的认证法。在多种管理目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提出我国应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保护地管理目标的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将管理有效性评价作为自然保护地过程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分布于新疆南疆的国家沙漠自然公园、国家湿地自然公园等10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调查了解,结合现状,分析了南疆自然保护地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给提高兵团保护地建设与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引入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以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为研究案例,探索自然保护地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研究自然保护地多类型、多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和融合管理,分析自然保护地不同数据类型特点。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求,研建数据、资源、监测、管理等4个独立模块系统组成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平台,从技术上解决多部门、多类型数据的传统管理、数据更新等问题,从管理上理顺自然保护地设立、调整、撤销以及建设项目等工作的线上流程,从应用上实现单个平台对自然保护地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撑了自然保护地的智慧化、便捷化管理,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的平台适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可推广至各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使用,以推进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自然保护地涉及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城建、文广新旅等多个部门.根据各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方式和保护特征差异,按照推行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自然保护地统一归林业部门负责管理.在自然保护地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等原因,形成了各自然保护地发展不平衡、建设不完善的现状.本文根据南昌市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对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保护管理提出科学建议,为南昌市自然保护地在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8.
阐述国土空间分类、自然保护地分类及整合类型分类,解析整合类型内涵,包括调出和调入、归并转化和保留的内涵解析。重点讨论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区域的整合类型适用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整合类型分为调出、调入、归并转化、保留4个类型;自然保护地涉及交叉重叠时,重叠区域若不是全部调出,那么除保留一个保护地外,其他保护地的整合类型按调出来处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现状及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的土地利用、森林起源和类别、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和景观资源等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多样性、典型性和脆弱性、稀有性和特有性、自然性等方面评估其保护价值。结果显示,云南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27.61%的湿地生态系统、57.90%的原始林、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重要的地质遗迹、自然风景资源在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状况的全面掌握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以及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中也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中普遍存在边界不清、管理重叠、权责不明确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冲突的问题。从吉林省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自然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测、人类活动状况、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管理与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选取18个指标,科学构建了吉林省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到评价标准并进行了结果分析,以期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社区是保护地管理中的难点。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发现保护地社区适应性协同管理的最主要特征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认为主要管理环节可以分为充分交流与信任建构、政策共议与在地实施、监测评估和意见反馈、目标策略的调整适应。梳理了这种管理模式,提出了社区适应性管理路径,为实现各产权主体共建保护地、共享资源收益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地是现有条件下,实现对自然及其所拥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最有效的长期保护手段.通过分析广东省各级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的现状,系统梳理了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不合理、历史遗留问题众多、管理体制不顺畅、自然产权不清晰等,提出了相适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构筑了牢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目前尚存在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区域存在空缺,自然资源产权复杂,总体规划滞后,保护与地方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文中从政策、管理、资金、人才与技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发展措施,助推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姚安县位于滇中半干旱区,在滇中地区具有代表性。文章在分析姚安县自然保护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姚安县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思路和方法,对整合优化结果进行了阐述,对周边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云南省双柏县自然保护地存在的历史遗留矛盾冲突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调整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大幅减少了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矛盾冲突涉及的土地及人口等问题,完善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徐小芳 《绿色科技》2021,(11):118-120
由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关系着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系统分析和平县生态现状、生态保护空间状况、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体系情况,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问题处理及应保尽保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俄罗斯自然保护地发展状况和管理体制。俄罗斯自然保护地实行统一分级管理体制,并综合考虑区域管理目标与管理制度特点,建立了分类管理体系。通过借鉴其管理体制成功经验,从发挥自然保护地多种功能、建立统一分级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采取分类分区管理、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我国构建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资源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空间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文章通过对郴州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建设管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和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郴州市自然保护地持续健康发展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自然保护地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师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归并相邻自然保护地,优化自然保护地边界范围和管控区划。对有序解决师宗县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完善师宗县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什么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怎样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立足中国实际,对接国际做法,大胆改革创新,宏观分析论证,解读政策文件,介绍了整体的解决方案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