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和圆盘滤膜法研究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锐顶镰孢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木霉的抑制效果较差,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株Dc10的抑制作用最强,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鉴定辣椒枯萎病主要致病菌,探寻能够有效抑制该致病菌的生防菌株.[方法]采用植物病害组织致病菌划线分离方法分离致病菌,经形态学以及ITS区域PCR检测,确定菌株属性,通过平板拮抗筛选,确定对该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农用生防菌株.[结果]初步鉴定该致病菌为尖孢镰刀(Fusarium oxysporum),将该致病菌与11株农用微生物芽孢杆菌和3株农用微生物木霉菌进行拮抗试验,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nus)、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6株芽孢杆菌对该致病菌拮抗效果明显,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2株木霉菌对该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效果.[结论]筛选到了8株能够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防菌株,为以后研究生防肥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几种生物杀菌剂对脉孢霉及常见菇体的影响,为生物农药应用于食用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菌剂对脉孢霉及3种常见食用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结果]井冈霉素、宁南霉素和乙蒜素对脉孢霉及3种食用菌菌丝的抑制率均高于60%,40 mg/kg中生菌素对脉孢霉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而对食用菌菌丝的抑制率低于10%.[结论]中生菌素是食用菌生产中防治脉孢霉的优良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木霉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黄瓜的促生增产效果.[方法]从烟草根际筛选出1株木霉菌Tv-1511,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研究了Tv-1511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白绢病菌(Scl...  相似文献   

5.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抑制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孢子悬滴法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215明显抑制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0.4cm,菌株滤液的EC50值为5.10%,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而对菌株B215的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B215有广泛的抑菌谱,可产生广谱抗菌物质,生产中有望利用该菌株研制成生防制剂用于香蕉重要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绿色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Per. ex Fr. ( T0 2 ) ]对土传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S0 1) ]和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Rav.( F0 4) ]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系数分别为 2~ 3和 2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木霉对半裸镰孢菌丝的缠绕、使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绿色木霉对齐整小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圈 ,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 ,病菌菌丝停止生长 .绿色木霉还对齐整小核菌菌核形成包围 ,并抑制菌核的萌发 .  相似文献   

7.
从桉树枯叶中分离到4株(ED018、ED013、ED015、ED014)对好食脉孢霉(Neurosporasitophila)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它们在Martin平板上对崎生长36h后,抑菌圈分别平均为26.2mm、24.1mm、23.8mm和19.0mm,与多菌灵有极显著性的差异。细菌菌株表现明显的抑制好食脉孢霉孢子的萌发作用,在棉籽壳自然基质培养基上,也表现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多种常见食用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曲霉有抑制作用,对常见多种污染霉菌无抑制作用。4株细菌菌株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杆状,具芽孢,运动,结合其生理生化反应特征,鉴定4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拮抗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快速、高效获得绿色荧光标记菌株,为哈茨木霉及同类真菌的GFP标记提供参考,并为下一步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定殖动态、分布规律及生防特性等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从木霉菌株的菌龄、酶解时间、转化体系中质粒的含量及再生培养基中潮霉素B(HmB)的浓度等方面对哈茨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表达稳定的转化子,并与出发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比较,评价转化效果.[结果]gz-2菌株培养36 h菌丝所形成的原生质体稳定性最好,菌丝体酶解3.5 h获得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达11.67×106个/mL;每240μL转化体系中质粒DNA含量为40μL,得到的转化子数量最多,为8.67个/皿;再生培养基中HmB含量为600μg/mL时可获得稳定的强转化子.[结论]筛选获得1株表达稳定的转化子GFP-gz-2菌株,该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上与出发菌株gz-2无显著差异,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木霉种类及棉籽皮菌糠上木霉产孢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栽培的食用菌上分离到了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拟康木霉、哈茨木霉、桔绿木霉、长枝木霉和非钩木霉.其中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是河北省食用菌木霉菌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经过筛选向棉籽皮菌糠中添加黄腐酸可以增加木霉菌产孢量,可达6.5×108个/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双单杂交育种技术选育长根菇新菌株,并建立双单杂交后代的快速准确鉴定方法,以获得活性成分含量高、抗病性强的长根菇优质菌株.[方法]利用双单杂交技术进行长根菇杂交育种,通过拮抗试验、细胞核染色观察和SNP位点分析对双单杂交后代进行鉴别,以液体深层发酵和比色法测定杂合菌株的小奥德蘑酮产量,并通过对峙培养鉴定杂合菌株的木霉抗性.[结果]通过对长根菇亲本菌株OuE进行单孢分离,获得14株单核菌丝后代,编号依次为OuE01~OuE 14.将获得的单核菌丝后代与亲本双核体菌株OuC进行双单杂交,经拮抗试验和SNP位点分析共筛选获得14株双单杂交后代.经过与两个亲本菌株(OuC和OuE)比较发现,杂交后代OuCE02、OuCE08和OuCE12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6.00、16.10和15.30 mm/d,均显著高于两个亲本菌株(P<0.05);杂交后代OuCE03、OuCE05、OuCE08和OuCE10的菌丝发酵液小奥德蘑酮含量较亲本菌株OuC分别提高6.07%、47.66%、4.67%和15.42%;杂交后代OuCE01和OuCE08显示出较亲本菌株更强的木霉抗性.其中,杂交后代OuCE08在菌丝生长速度、小奥德蘑酮产量和木霉抗性方面均优于两个亲本菌株.[结论]双单杂交是一种快速有效获得食用菌新菌株的遗传育种方法,通过该方法筛选出一株高产小奥德蘑酮、高抗木霉的长根菇新菌株OuCE08.长根菇双单杂交后代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可先采用拮抗试验作为初筛手段,再利用SNP位点分析进行复筛.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猪的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实验、卫星生长现象、溶血试验、动物实验证明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该分离菌研制出自家灭活苗,预防效果良好,用康复猪制备自家血清同时配合敏感抗菌素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对当地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mall temperate lakes (<20 square kilo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mixing depth or epilimn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light penetration measured as Secchi depth. Clearer lakes have deeper mixing depths. This relation is the result of greater penetration of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 lakes and enclosures with high water clarity. Data show that light penetration is largely a function of size distribution and biomass of algae as indicated by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 of plankton size distribution (slope) and Secchi depth. Larger or steeper slopes (indicative of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small plankton) are associated with shallower Secchi depth. In lakes with high abundances of planktivorous fish, water clarity or light penetration is reduced because large zooplankton, which feed on small algae, are reduced by fish predation. The net effect is a shallower mixing depth, lower metalimnetic temperature and lower heat content in the water column. Consequently, the biomas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 can change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heat content of small lakes by modifying light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