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不同贮藏方法、催芽处理进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发芽试验,并对11个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进行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检验和发芽试验,探讨丝栗栲种子催芽、贮藏技术及发芽率与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沙藏可最大限度的保持丝栗栲种子活性,越冬后种子发芽率与新鲜种子相比,发芽率仅下降1.2%,但种子发芽周期比新鲜种子增长了将近一周。(2)用冷水浸泡24h丝栗栲种子发芽率达95.0%,比未催芽处理提高5.0%,还可缩短种子发芽周期将近3~4d。(3)丝栗栲种子的发芽率与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含水量是影响丝栗栲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贮种选种中,含水量的控制十分关键。本研究解决了丝栗栲种子越冬贮藏、催芽处理等关键技术,可为丝栗栲育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003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13日的降雨、蒸发、日照时数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小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降雨主要集中于5月、6月、8月,月均超过150mm,蒸发主要集中于6~10月,月均超过70 mm,日照时数主要集中于7月、8月、10月,均超过90 h;2003年7月和2004年10月降水量很小,分别为10.1和8 mm,而蒸发量分别为194.4和136.6 mm;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88.3%。  相似文献   

3.
丝栗栲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采育场,调查丝栗栲林标地10块,做平均木、树干解析木9株,杉木人工林标地2块,研究丝栗栲的生长与生产力,结果表明:丝栗栲林的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20a前生长最快;树高16a前生长最快;材积36a时尚未有下降的趋势。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胸径生长高峰,好立地12a,中、劣立地15a;树高生长高峰,好立地10a,中立地8a,劣立地12a;材积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好、劣立地36a时仍未下降,中立地34a时生长量最大。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生长高峰出现的年龄,好立地28a,中立地22a,劣立地26a。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丝栗栲林的蓄积量比杉木人工林低,但乔木层总生物量比杉木林高。  相似文献   

4.
以21个种源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盐肤木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盐肤木种子形态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不能比较稳定的遗传;盐肤木种子大小表现出明显的经纬度地理变异模式,且降雨量越小,气温越高,其种子饱满度越高。盐肤木种子长、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低产丝栗栲次生林林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永安市福溪采育场低产丝栗栲次生林为强度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低产林分,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1.4 cm、9.8 m、1230株.hm^-2、77.3 m3.hm^-2和1.93 m3.hm^-2.a^-1。林分郁闭度达0.7,群落明显分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灌木层植物19种,其中乔木幼树10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5、4.04、0.87和0.07。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53~3.16,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相似文献   

6.
丝栗栲切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丝栗栲切根与不切根育苗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发芽率、苗高、地茎、主根、须根及枝、叶等到一系列苗木质量性状差异,表明切根能使丝栗栲苗木明显增高,枝叶增多,使苗木主根变短,侧根和须根发达,但切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苗木的发芽率。研究结果为丝栗栲壮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8个种源地的花榈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8个种源花榈木的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和种形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9.39 mm、7.58 mm、250.23 g和1.24,且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分别为6.78%、8.01%、10.24%、7.99%;(2)花榈木种子4个表型性状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种子宽度与种源地的年均气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与年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随年日照时数的增长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聚类分析将花榈木种源划分为五大类,由不同类群种源的地理位置可知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具有地域性和随机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4个省份15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01 8、0.921 0、0.922 1和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0.926 0、0.979 2、0.932 6和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1月均温影响,而千粒重主要受年均温的影响;(3)聚类分析表明,红榉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构树不同种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以30个构树种源的叶为材料,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等8个叶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构树不同种源间8个叶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绒毛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叶片性状间变异系数幅度为12.72%~64.50%,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种源重复力均在55%以上,表明构树的叶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3)对不同种源建立叶面积拟合方程,除四川大邑外,其他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这些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后续试验可通过叶长与叶宽预测叶面积,简化试验。4)对构树叶各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绒毛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源间构树叶的地理变异是以纬度变异为主。5)根据叶片的8个性状可将30个构树种源聚为3类。【结论】构树不同种源间叶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17个红锥种源叶片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中国红锥主要分布区17个种源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产地红锥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15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64%~26.09%,且在种源内或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种源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8.96%~37.65%,均值为22.97%,小于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引种在厦门地区9个樟树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樟树生长差异较大,综合地径和树高生长的情况,总体生长表现比较好的种源是广东揭阳(GD1)、广东和平(GD2)、广东梅州(GD3)、福建南靖(FJ1),地径平均值达3.1~3.4cm,树高平均值为221.7~236.6cm,这些种源适于厦门地区栽培和推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樟树不同地理种源各生长性状差异显著。选择种源时,应尽量选择同一种源区内的地理气候因子相近的地区作为种源区进行引种,以保证引种后幼树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对全国红锥主要分布区17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干形性状及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产地红锥生长及干材的遗传变异情况。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高径比、通直度、尖削度、枝下高、树皮厚度及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明显度和圆满度在种源间的差异不显著。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3.0%~41.9%之间。依据多性状选择指数,初步筛选出41、33、15、32和11号这5个综合表现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14.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栲树果实大小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栲树个体生产的果实大小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栲树个体生产的果实间有明显差异(p<0.01)。栲树果实大小有较大的变异,果实平均高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1.141±0.11cm和 0.984±0.12cm,变异幅度分别是9.64%和12.19%;果实高宽比为0.868±0.122,变异幅度为14.06%;栲树果实的平均重量为0.682±0.183g,重量变异幅度最大,约为26.83%,栲树果实重量相差6倍左右。因子分析表明,栲树果实的宽度和重量是最重要的性状指标;栲树果实大小性状的变异与其在群落中的更新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枫香种源造林实验及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8省(区)的20个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种源在浙江龙泉进行了造林试验,10年生时调查结果表明,枫香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有中等以上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材积与种源地理经度和纬度间均未呈显著相关;根据材积生长性状,选择出南平、德兴、南丹和吉首4个优良种源,其材积平均值大于试验平均值24.26%.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在广西3个试验点对收集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海南的9个大叶栎种源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2)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种源,即广西融水种源(ZY5)和广西苍梧种源(ZY7)。该两个优良种源与最差种源海南乐东种源(ZY6)比较,平均树高增加27.80%~29.47%,平均胸径增加29.97%~31.86%,单株材积增加119.32%~123.47%;与种源总体平均数比较,平均树高增加8.12%~9.53%,平均胸径增加6.91%~8.46%,单株材积增加20.24%~22.52%。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野外调查,四川青城山和峨嵋山地区栲树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淡黄木层孔菌(Phellinus gilvus(Schwein:Fr.)Pat.),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枯死或风折。本文对此病害的症状进行了报道,并对采集的病原菌标本材料作了详细描述.对该菌的种内分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丝栗栲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丝栗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丝栗栲叶片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较适合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产率高,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比值在1.8左右;而尿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低,柠檬酸钠法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得到丝栗栲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基因组DNA,产率分别为177.3、167.1、242.0和156.7μg/g。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不同组织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