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施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50 m L/hm~2,考察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破口始穗期、抽穗50%时、齐穗期分别施药1次,防效分别为7.51%、16.47%、38.07%,效果较差;在抽穗50%+齐穗后7 d各施药1次、齐穗期+齐穗后7 d各施药1次,防效分别达80.20%、80.32%,防效良好,可以作为当前防治小麦赤霉病适用技术而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对小麦产量损失较大。2016年3月底开展了40%戊唑?咪鲜胺乳油、28%烯肟?多菌灵两种药剂在小麦齐穗期一次用药、齐穗期和药后7d两次用药、扬花初期一次用药、扬花初期和药后7d两次用药预防赤霉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药次数以两次用药处理区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要明显高于一次用药,施药两次时间以扬花初期和药后7d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齐穗期和药后7d的防效,施药一次时间以扬花初期用药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齐穗期用药。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和保障水稻生产,在不同施药次数、是否进行前期叶瘟防治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稻长势无差异,供试药剂对水稻较安全。总体上,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的各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优于破口期施药1次,且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防效较好。分蘖期进行叶瘟防治,不同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均明显好于未进行叶瘟防治,且破口期施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提高程度较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略大。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0%丙硫·嘧菌酯悬浮剂66.7 g/亩在水稻破口期施药1次,齐穗期再施药1次,对水稻稻瘟病穗瘟的防治效果最好,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1.04%、 95.11%,且对水稻生长安全,今后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年限,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沿江麦区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小麦抽穗始期、齐穗扬花期两个防治时间和5种药剂6个处理。田间调查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抽穗始期及齐穗扬花期只要正确施药,病情指数均大幅下降,齐穗扬花期施药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抽穗始期。80%多菌灵80克/亩效果最好,40%戊唑。多菌灵67克/亩和80%多菌灵40克/亩+25%咪鲜胺50毫升/亩防效也较好,36%多酮防效最差,不能作为防治赤霉病单一药剂使用。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所有药剂防治一次不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建议在小麦齐穗扬花开始用药防治,间隔5-7天连续施药2-3次,确保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6.
进行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穗期稻瘟病及稻曲病防效研究,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穗期稻瘟病、稻曲病有极好的防效,对穗颈瘟和枝梗瘟的防效达91.5%~96.4%,对稻曲病的防效达82.6%~100.0%,可在破口前5~7 d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或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建议每次用药量225 g/hm2,用水量450 kg/hm2,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150g/hm2,水稻破口前3d、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水稻穗瘟防效最高;水稻破口前13d、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稻曲病防效最高;各时期施药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均较好。防治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一般发生年份,以水稻破口前5~7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防治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以水稻破口前3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防治感稻曲病的水稻品种,以水稻破口前10~15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从实施不同适期和不同喷药次数研究了小麦中后期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的防效和产量形成的主要要素千粒重的变化对比,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在抽穗10%~20%连续施药2次效果最好,达到91.7%。抽穗60%以后防治效果开始下降,扬花灌浆期防效下降到最低。小麦白粉病防治在连续防治2次效果好于防治1次,效果最好的为抽穗10%~20%连续防治2次,赤霉病在小穗扬、花灌浆中期以前,施药1次和2次防效都比较明显,均为90%以上,扬花灌浆后期防效较差。在小麦抽穗10%~20%时连续喷施2次对千粒重增加有显著效果,增幅为12.02%,其次为抽穗60%~70%时连续喷施2次,增幅为6.9%。  相似文献   

9.
将5种杀菌剂(36%多酮SC、40%戊唑多菌灵SC、59.7%咪鲜多菌灵WP、40%百菌灵WP和25%赤霉清WP)于小麦始花期施药1次及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研究了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盛期各施药1次36%多酮SC1 05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病穗、病指防效分别达47.67%和64.01%;40%戊唑多菌灵SC 1 200 ml/hm2、25%赤霉清WP1 8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59.18%和59.86%。  相似文献   

10.
对10%井.蜡芽悬浮剂防治稻曲病、稻瘟瘟和纹枯病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0%井.蜡芽悬浮剂防治稻曲病,2次施药防效分别达86.69%(2250ml/hm2)、83.48%(1500ml/hm2)(下同),1次施药防效分别达76.68%、75.45%,2次防效较1次防效高,对照药剂2次施药防效85.98%,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防治穗颈瘟,2次施药防效分别达93.96%、85.08%,1次施药防效分别达63.85%、49.93%,对照药剂2次施药防效57.15%,在使用剂量1500ml/hm2以上时,必须施药2次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间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防治纹枯病,2次施药防效分别达80.62%、77.31%;1次施药防效分别达76.61%、72.14%,对照药剂2次施药防效68.2%,试验药剂2次施药和1次施药差异不显著,试验药剂防效比对照药剂防效好,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郑麦0943为试验材料,比较评价了4种药剂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及不同防治次数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选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抽穗50%时防治2次(间隔7 d)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7.6%和91.7%;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氰烯菌酯在小麦齐穗期防治1次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2%以上;40%多菌灵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一般,防效在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2.
1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控制晚稻穗颈瘟及保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900、1 200 m L/hm2在晚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控制穗发病率防效分别达91.7%、97.9%,病指防效分别为96.2%、98.6%,增产率分别为31.5%、32.2%,总体防效与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相仿,保产效果略优于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处理;但仅在孕穗末期预防1次防效较差,并差于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药剂,选用5种不同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和14天,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前),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为57.64%和57.14%,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第2次施药后7天,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前)均有所提高,但仍以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为73.08%和72.88%;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次之,分别为60.60%和60.35%;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差。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抗稻曲病晚粳品种和稻曲病防治药剂及其使用技术,采用自然诱发法鉴定了江西省引进的27个晚粳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10种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以及不同施药时间与次数对3种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在27个粳稻品种中,按病穗率作抗性评价指标,高抗品种3个(长江32、常优5号和迟熟粳5),抗性品种14个(长江19号等),中抗品种7个(甬优12号等),中感品种3个(甬优15等);按病情指数作抗性评价指标,高抗品种25个(长江19号等),抗性品种2个(甬优15和甬优1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抑制稻曲病菌丝生长的相对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腈苯唑(168.49)>噻呋酰胺(111.08)>嘧菌酯(107.84)>氟环唑(91.68)>苯醚甲环唑.丙环唑(83.47)>戊唑醇(42.34)>咪鲜胺(21.51)>己唑醇(12.92)>三唑酮(1.32)>井冈霉素(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按田间推荐剂量施药,在水稻破口期按田间推荐剂量施药,以24%噻呋酰胺SC、24%腈苯唑SC、12.5%氟环唑SC和25%嘧菌酯SC防效最高,在水稻黄熟后期穗防效达69.89%~74.33%,病情指数防效达69.16%~76.12%;其次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和43%戊唑醇SC,穗防效为55.29%~59.31%,病情指数防效为59.84%~64.53%;30%己唑醇SC、15%三唑酮SC、5%井冈霉素ASP和25%咪鲜胺EC防效相对较差,穗防效均在50%以下,病情指数防效均在59%以下。3种药剂分别在水稻破口前7 d、破口期和破口后7 d施药,对稻曲病防效随着施药时间的推迟而下降,其中在水稻破口前7 d施药效果最好,在水稻破口后7 d施药效果最差。3种药剂施药1次(在水稻破口前7 d)、2次(在水稻破口前7 d和破口期)和3次(在水稻破口前7 d、破口期和破口后7 d),对稻曲病防效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施药2次和3次处理间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无显著差异,24%腈苯唑SC和24%噻呋酰胺SC施药2次和3次处理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显著优于施药1次处理,而12.5%氟环唑SC施药2次和3次处理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与施药1次处理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晚粳抗稻曲病品种的选育应用和稻曲病药剂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以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80%多菌灵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效果最好,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扬花期用药1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  :,快灵 90 %可湿性粉剂 30 0 0倍液在施药后 1、3、8天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米螨 2 4 %悬浮剂 1 50 0倍液 ;在施药后 3天防效达到最大(1 0 0 % ) ;在施药后 8天药效仍接近 90 % ;施药后 1 6天 2种药剂对烟青虫的防效相当 ,均在 70 %左右。米螨 2 4 %悬浮剂 1 50 0倍液在施药后 1、3、8、1 6天 ,防效呈上升趋势 ,施药后 8天达到最大(74.46% )。  相似文献   

17.
42%咪鲜·甲硫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8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达87.12%~91.13%,病指防效达90.18%~95.46%,均显著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2010年大田示范结果显示:于抽穗扬花盛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1.69%和78.4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40%多·酮·福美双WP的防效,也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且对小麦生长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施药,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9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病穗防效达78.1%、病指防效达80.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防效分别为73.1%和72.0%,病指防效74.0%和73.6%,以上3种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赤霉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用药量达324.9g/hm2以上时,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15%时)第1次施药,7d后再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可达84%以上,与对照药剂50%咪鲜胺锰盐WP412.5g/hm2、80%多菌灵WP1200g/hm2防效相近.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使用量为324.9~354.3g/hm2.  相似文献   

20.
几种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0%凯泽水分散粒剂1 200倍2次药后7 d、14 d对灰霉病的防效分别达81.75%、86.36%。40%施佳乐悬浮剂1 000倍2次药后7 d、14 d对灰霉病的防效分别达79.47%、82.30%。新型生物制剂,10%ZJUF0028乳油1 000倍液施药2次后7 d、14 d的防效达71.94%和80.14%以上。ZJUF0028在施药有效剂量为凯泽和施佳乐的1/4情况下,2次药后14 d的防效与施佳乐无显著差异,显著优于凯润和速克灵,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