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香樟切根强度、轻型基质配比以及ABT1号生根剂对香樟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苗主根切除1/3、基质配比为泥炭土∶木屑=1∶1、ABT1号生根剂浓度为150 mg.kg~(-1)对香樟轻型基质网袋育苗效果最好,成活率可达99%,移栽10个月,苗木高度、地径及一级侧根数分别可达54.5 cm、6 mm及18.7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断胚根处理对生物质能源树种文冠果种子发芽成苗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冠果种子进行不同程度的断胚根处理,定量分析了文冠果种子断胚根的最佳处理时期,处理方法与再生根的数量、长度、根幅、直径,出苗率,苗高,冠幅的关系,解决了文冠果种子断胚根的关键技术指标和参数,并以此构成较为完备的文冠果育苗配套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萌发期间,进行断胚根处理,可促进侧根增加,胚根长4cm,留根长2cm时,断胚根效果最显著;胚根斜切口处理的新生根数和根长优于平切口;断胚根处理后,文冠果当年生露地苗木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4.16%,苗木平均高增加7.22cm。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滇润楠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开展不同切根强度和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ABT)浸泡处理对滇润楠苗木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滇润楠进行春季切根处理能有效提高苗木质量。切除主根长度的1/2能显著提高苗木Ⅰ级侧根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其苗高、地径、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全株干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ABT处理能使苗木主根和侧根生长加快,苗木生物量与对照差异显著,特别是苗高、地上部分鲜质量及全株干质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5.
于春季进行美国"红火球"紫薇插穗不同处理A(插穗下端用20%萘乙酸粉剂100×10-6mg/L浓液浸泡2h后,下切口蘸粘同浓度萘乙酸生根剂的黄泥浆,黄泥浆拌入2%~3%钙镁磷肥)、B(插穗下端用同浓度萘乙酸生根剂浸泡2h)、CK(对照:清水浸泡2h)及插穗不同粗度粗度0.1~0.3cm、0.3~0.5cm、0.5~0.7cm的扦插生根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薇插穗不同处理的扦插生根率以处理A的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94.3%,≥5㎝Ⅰ级侧根数达5.1条,抽梢率达98.3%;处理B的生根效果稍次,平均生根率达86.0%,≥5㎝Ⅰ级侧根数达4.5条,抽梢率达92.0%;插穗粗度以0.3~0.5cm、0.5~0.7cm的生根效果均较好,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3.0%、94.7%,≥5㎝Ⅰ级侧根数分别达5.1条、5.3条,抽梢率分别达97.7%、98.3%。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高州油茶扦插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成年高州油茶1年生枝条为插穗,选择4种基质配比和3种生根剂浓度进行组合试验,测定分析各组合扦插苗的生长指标、根系指标、光合色素含量等,运用隶属函数-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对苗木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佳处理组合。【结果】不同处理的苗木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9处理,即纯黄心土和500 mg/L生根剂处理最优,生根率达94.81%,纯黄心土基质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达到93.95%;T2处理,即黄心土+泥炭土(体积比1∶1)作为基质和100 mg/L生根剂处理生根率最低,为61.48%。T7处理,即纯黄心土和100 mg/L生根剂处理的生物量最高,地上部分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为25.60、12.45 g,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为9.47、3.24 g;T9处理苗高、地径、240 d苗高生长量、240 d地径生长量的平均值最高,分别为48.33 cm、6.32 mm、29.73 cm、3.1 mm;T2处理中除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较低外,其余指标均最低。T7处理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量和根投影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分别为64...  相似文献   

7.
谢环素 《绿色大世界》2009,(7):55-55,60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8.
卜丽芳 《云南林业》2003,24(2):17-17
造林时,苗木根部蘸浆后能使根系保持湿润,并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若再加些肥料,将会促进苗木更快地生长。特别是对于针叶树,效果更加显著。所以,造林时要尽量采用浆根法。下面介绍几种泥浆的配制和浸蘸方法:1磷肥、黄泥浆法用过磷酸钙1.5kg,水50kg,黄泥10kg,混合搅匀后即可蘸根。用这种泥浆蘸根能使新根增多,扩大幼树吸收营养、水分的范围,促进树苗成活。2尿液、黄泥浆法用尿液1份,黄泥3份,水5份,混合搅拌成浆。用这种泥浆蘸根后,再蘸上一层钙镁磷肥,每公顷可施22.5~30kg。3黄泥、肥料分浆法黄泥浆与钙镁磷肥分别拌制,苗根先蘸泥浆,取出稍干后…  相似文献   

9.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对钩栗不同基质和根部处理组合育苗试验,对钩栗的生长影响和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钩栗育苗验处理可以得出,影响钩栗容器育苗生长指标的关键因素为不同育苗基质和不同的根部处理方式,从生长习性特点上得出,7—10月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期间苗木径高生长效果显著;从不同基质、根部处理试验基质配制来得出,B基质为30%黄心土+67%表土+2%钩栗菌根土+磷肥1%与生根剂为b即生根剂GPD250mg/L和红泥浆的处理方式最为合适;从不同的基质与根部处理方式的组合来得出,不同基质与不同根部处理方式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利于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和改善根系质量,且以切根1/2效果最佳,但留根长度不宜超过4 cm。综合根系参数分析结果,与不切根相比,芽苗切根后主根长缩短26.12%~45.25%,根径增加25.33%~41.45%,一级侧根数增加15.51%~70.81%,一级侧根长度的最大增幅为50.00%~69.05%,盘根现象能减少到3.33%。本试验中,对促进生长和改善根系构型效果较好的试验处理为切根1/2和留根2 cm,由于分叉根的大量形成,侧根的萌发面积增加且形态更高级,苗木根系呈现须根化,根系构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以核桃(Juglans regia)茎段为外植体,对核桃茎段器官离体再生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月采集的核桃茎段,通过系列表面消毒后,0.1%升汞灭菌10min,效果最佳。在附加1.0mg/L6-BA的DKW诱导培养基中,萌芽率为60%以上。通过SH+0.5mg/LBA+0.1mg/L IBA进行增殖培养,芽增值系数为4.32。以1/2SH+8.0mg/LIBA进行不定根诱导,生根率为63.18%,根数2~3条。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育苗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从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1年生杉木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31.38 cm、4.51 mm,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25.69 cm、3.34 mm)。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杉木苗的根冠比分别为0.24、0.16;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分别为84.3、68.8条。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说明沙床较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更利于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采用沙床培育的苗木出圃率为88.75%,显著高于托盘培育的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任豆(Zenia insignis)接种AM菌剂后的生长效应,采用4种丛枝菌根真菌(HUN03B、XJ08A、HEB04、XJ04B)接种剂和2种接种处理方式(蘸根、穴施)接种任豆幼苗,观测其接种40、70、110和150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变化过程,分析接种后任豆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动态。结果表明: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任豆苗木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种半年后的接种苗比未接种苗的苗高增加12.29%~22.73%,地径增加24.64%~39.11%,总生物量增加37.88%~57.20%。蘸根比穴施更易使菌剂浸染任豆幼苗根系,有效提高了前期侵染率,促进苗木生长,但2种接种方式的浸染率在接种后150 d左右基本一致。任豆生长以蘸根HUN03B丛枝菌根真菌的促进作用较好。研究结果对促进石漠化地区任豆造林生长,提高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15个桉树(Eucalyptus spp.)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调查2.5、3.5、4.5年生无性系试验林的胸径和树高,研究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历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4.5年生的生长量分析,基于Q型聚类初步筛选出6号、8号和14号等3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生长量均达到甚至高于对照的生长量。本研究可为该地区无性系进一步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合理施肥方法,以江南油杉播种苗木为材料进行试验,分析了15种不同施肥方法对江南油杉苗木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处理15(50%沼液)以外,其他14种施肥处理的江南油杉苗高、地径、地下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地上干重、总生物量、根颈粗、小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清水)(P<0.05),而对江南油杉苗期最大根长增长不显著。15种施肥处理对江南油杉地上部分的增长量的促进效果明显大于地下部分的增长量。15种施肥处理中以处理4(0.5%复合肥+0.1%尿素)对江南油杉半年苗苗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效果最好,分别为22.750cm、3.095mm、2.341g,分别是CK的340%、242%和618%倍。  相似文献   

16.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澳洲茶树耐旱性能,确定最适宜澳洲茶树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促进澳洲茶树增产丰产,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7%~43.4%),胁迫时间15d,测定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保护酶活性及关键代谢产物含量,以初步了解其应答机制。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澳洲茶树叶片中有3种保护酶活性(SOD、CAT、NR)先上升后下降,启动了保护机制,以应对逆境。另外2种保护酶(POD、GSH-PX)则未检测到活性上升。代谢产物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出现累积,这两种物质是提高植株渗透调节能力和保水性能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苗木的扦插繁殖技术,提高穗条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培育优质金花茶苗木,进行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单叶单芽扦插以及不同插穗(单叶单芽与两叶两芽)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中,R2(IBA 500 mg/L+NAA 200 mg/L)处理的单叶单芽插穗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1级不定根、根系效果指数均为最大。单叶单芽插穗生根率高达96.33%,比两叶两芽插穗生根率高29.66%。2种插穗类型扦插成活的苗木移栽18个月后,单叶单芽扦插苗保存率达到了100%,其扦插苗的地径、总鲜重、一级侧根数量以及主根粗显著大于两叶两芽扦插苗。今后在生产上可采用生长调节剂R2(500mg/LIBA+200mg/LNAA)处理单叶单芽插穗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桉树林地地力,开展了桉树间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作绿肥试验。对在桉树林内间种山毛豆3种不同密度(10600、12500、16400株/hm^2)的植株产量、养分含量及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山毛豆单位面积植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以12500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比产量最低的10600株/hm^2处理高137.3%;1年生的山毛豆植株贮藏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是34.9、2.0、11.3kg/hm^2;桉树林2.5年生时,无论是否间种山毛豆或不同山毛豆密度处理的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开展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林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对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制定和独特单一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水青冈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广西生态服务评估方案相关方法,结合2016年全国及广西社会公共数据,评估了猫儿山110.20hm^2水青冈林2016年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林分单位面积年平均固土价值为1076.59元/(hm^2·a),年平均保肥价值为2986.25元/(hm^2·a),单位面积年平均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为4062.84元/(hm^2·a)。林分年固土价值为118614.32元/a,年保肥价值329084.50元/a(其中年保持氮量价值、保持磷量价值、保持钾量价值和保持有机质价值分别为4814.53、1393.48、95347.99、227528.49元/a),林分土壤保持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47698.81元/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