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奶牛场与奶牛小区原料牛奶质量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奶牛场与奶牛小区原料奶质量指标如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非脂固形物、细菌总数、体细胞数等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大型奶牛场原料牛奶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非脂固形物等的含量与奶牛小区原料奶差异不显著(P〉0.05),原料奶微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体细胞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原料乳主要理化指标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原料乳指标产生变化的原因,采集武汉市某奶牛场70头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的奶样,检测原料乳的主要乳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干物质),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变化曲线图,并利用SAS软件分析季节对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含量的...  相似文献   

3.
原料乳卫生指标与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我国原料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概述了原料乳卫生指标如细菌总数、体细胞数、抗生素残留等与原料乳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食品冷杀菌技术是指不用热能杀死微生物,不影响食品营养、质构、色泽和风味的新兴杀菌技术。营养丰富的牛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被微生物污染,从而腐败变质,牛奶保鲜是牛奶生产、加工中的核心问题,新型的冷杀菌技术相比传统的热杀菌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在原料乳的保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原料乳的保鲜中也成为了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加水量对原料乳凝固点的影响。[方法]采用SWC-LG凝固点测定仪测定不同含水量的原料乳凝固点,得出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根据标准回归曲线计算原料乳的含水量。[结果]含水量在0~10%的原料乳,其凝固点呈线性上升变化。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测得的牛乳凝固点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均小于1%。且牛乳盲样凝固点测得的牛奶浓度与实际掺水牛奶浓度相比,绝对误差不超过0.5%。[结论]可根据凝固点来测定原料乳的含水量,且该方法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标准GB/T22388-2008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的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8.19%91.31%,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提高了样品添加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嗜冷菌研究,促进乳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鲜乳为原料,采用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其中的嗜冷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最佳培养基;分别测定各菌株的产脂肪酶活性,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结果]改良LA培养基为分离嗜冷菌的最佳培养基;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到30株嗜冷菌(25株杆菌,5株球菌;17株革兰氏阴性菌,13株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高产脂肪酶的菌株有7株(4、6、9、12、15、16、17号菌株)。[结论]该研究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出7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掺假原料乳对酸牛奶发酵酸度和粘稠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种掺假原料乳和不掺假原料乳对酸牛奶成品粘稠度和酸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掺假原料乳的密度为1028~1032,制成酸牛奶的酸度为110~115°T,20℃时粘度为350mpa·s。当原料乳密度由1023升至1028,酸牛奶酸度由50°T升至110°T,粘稠度由162mpa·s升至350mpa·s逐渐趋于正常;原料乳的酸度从15°T升至18°T时,酸奶的酸度由79°T升至104°T,粘度由236mpa·s升至350mpa·s,当原料乳的酸度升至20°T时,酸奶的酸度偏高达121°T,而粘度下降到295mpa·s,影响酸奶组织状态,有乳清析出;原料乳中掺入Na2CO3量由005g/100mL增至02g/100mL时,酸奶的酸度由97°T降到42°T,粘度由280mpa·s降至208mpa·s;原料乳中掺入NaCl量由025g/100mL到125g/100mL,酸奶的酸度由101°T降至52°T,粘度由282mpa·s降至209mpa·s;掺青霉素原料乳由01I·U/mL增至04I·U/mL时,酸奶酸度由105°T降至47°T,粘度由286mpa·s降至213mpa·s。  相似文献   

9.
1学生奶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1.1卫生质量问题奶类食品营养丰富,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因此从原料奶到加工、贮运、销售各个环节,都有可能给微生物的生长创造机会,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10.
原料乳中抗生素的检测及其对酸乳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产酸抑制试验中嗜热链球菌不同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剂对青霉素的灵敏度,以及改变发酵剂接种量对抗生素残留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加大发酵剂接种量会导致对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的误判;低浓度抗生素残留原料乳在使用直投式发酵剂时,抗生素残留对酸乳发酵时间、粘度、乳清析出、产品口感等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生产上应避免由于抗生素检测误判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11.
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料奶生产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测定原料奶生产各环节微生物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奶牛乳房清洗消毒方式、舍弃奶量、贮存温度、运输条件等对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影响,进而获得有效防控微生物污染的措施。【结果】奶站设备的卫生状况是造成不同奶站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奶牛乳房卫生状况、设备的卫生状况及贮存运输条件是造成同一奶站不同环节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温水清洗后擦干再用质量分数0.1% KMnO4溶液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后,原料奶中菌落总数由未清洗时的2.65×104 cfu/mL降低到2.56×103 cfu/mL。舍弃奶量超过40 mL时,原料奶菌落总数小于1.00×103 cfu/mL,并趋于稳定。相同贮存时间下于0~4 ℃条件下贮存奶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增长较缓慢。4 927次收奶记录中的1 054 次微生物抽检记录显示,奶温越高、运输距离越长原料奶中微生物菌落总数越多。【结论】采取改善奶站设备卫生水平、温水清洗擦干后消毒奶牛乳房并擦干、机械挤奶前舍弃多于40 mL奶、将原料奶快速冷却至0~4 ℃贮存以及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贮运温度波动等措施,均可有效控制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牛乳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P能否作为评价乳品质的新指标。【方法】将5个月内所采集的30头荷斯坦奶牛150份乳样按乳汁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nts,SCC)分成5组,分别测定各组乳样的脂肪、乳蛋白、乳糖、干物质、HP、K+、Ca2+、Mg2+、Na+和Cl-含量及过氧化酶(Lactoper-oxidase,LP)活性,并对HP含量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P含量与SCC及乳糖、干物质、脂肪、乳蛋白、无机盐离子含量和LP活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②SCC、LP活性和乳蛋白、Na+、Cl-含量均随HP含量的升高而增加,HP含量与SCC和L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乳糖、K+、Ca2+和Mg2+含量均随HP含量的升高而降低,HP含量与Ca2+、Mg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在不同SCC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牛乳中HP含量可间接反映出乳成分和牛乳品质的改变,可作为评价乳品质的一个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填饲期朗德鹅血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产肝性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朗德鹅为试验对象,探讨填饲期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血浆生化指标与产肝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填饲时间的延长,朗德鹅有关血浆生化指标显著升高,填饲组血浆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禁食24 h后血浆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上升;公鹅胴体重和肝重极显著高...  相似文献   

14.
ATP生物发光法快速测定生乳中微生物总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ATP生物发光法应用于生乳中微生物检测进行了初步摸索,确定了加体细胞裂解液次数为3次;乳样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用ATP生物发光法对大批乳样进行检测,同时用国标法进行了平皿菌落培养。结果表明,乳中微生物总数对数与光值对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0.9485),相关程度为显著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乳制品危害事件多次发生,牛奶的安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就历次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来看,多是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原奶造成的。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经历重大挫折的河北乳业,通过有力的整改举措,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性的提升。就当前河北省原奶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完善原奶生产的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原料乳中掺假物质的方法,利用红外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回归方法,以本地区具有代表性原料乳样品集为基础建立标准数据模型.在原料乳中加入三聚氰胺模拟牛奶掺假.通过总结原料乳成分数据的变化规律及调整控制因素以达到预判原料乳掺假和确定掺假物质的检出限的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溶解CO2对原料乳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生长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下在原料乳中溶解CO2对其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生长参数的影响。试验以未处理的原料乳作对照组,CO2处理组的原料乳中CO2浓度分别为11.9、28.54、42.27 mmol.L-1。分别对各组中的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乳酸菌和细菌总数的生长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并由此建立Gompertz数学模型、计算生长参数。结果表明,原料乳中溶解的CO2浓度越高,对3类主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越大;CO2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大于革兰氏阳性菌;4℃下溶解42.27 mmol.L-1 CO2可以使原料乳的保质期延长1倍。  相似文献   

18.
在试验组生牛乳中添加15 mg/L NaSCN和9μL/L H2O2激活其中固有的乳过氧化物酶体系 (LPS),研究LPS对生牛乳的保鲜作用和各种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C温度条件下,激活的LPS不但可延长生牛乳的保鲜期约4.5 h,而且对乳蛋白、乳脂、非脂乳固体及各种氨基酸的营养成分均没有影响。由此可知在缺乏冷却条件时,利用LPS保鲜生牛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双重约束下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在分析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对影响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研究。从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看,历史价格、进口替代、货币供应、生产成本和国际价格都对原料奶价格形成具有正向且长期的作用,而国内供给对原料奶价格形成存在负向的作用并逐期减弱变为正向;从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贡献度看,价格形成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历史价格、进口替代、成本因素和国际价格。因此,加强对奶业发展需求与供给趋势研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奶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原料奶质量,有助于稳定原料奶价格波动,改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0.
鹤庆县的蚕茧清洁和净度分数偏低,影响了生丝品位的提高。研究发现,造成生丝品位低的主要原因是蚕品种、缫丝工艺的差异及蔟具和蔟中管理方法不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