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精油,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7℃,萃取压力17 MPa,CO2流量25 L/h,萃取时间95 min,在此条件下,八角茴香精油平均收率为9.1%。通过试验验证,响应曲面分析法适用于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精油的工艺研究,有效减少了试验次数,降低了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温室黄瓜幼苗碳水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对CO2加富响应的分配规律和机制,为培育优质种苗奠定理论基础,以津春4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高温(温度35~45℃,大气CO2浓度)、高温加富CO2(温度35~45℃,CO2浓度700~900μL/L)、常温加富CO2(温度15~25℃,CO2浓度700~900μL/L)以及常温(温度15~25℃,大气CO2浓度)条件下,研究高温、加富CO2对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分配以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增施CO2可以缓解高温胁迫,提升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使幼苗的生物量、叶片和根系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淀粉含量显著提升,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以及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表明高温加富CO2有利于幼苗碳水化合物由源组织叶片向库...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大口黑鲈进行CO2麻醉保活研究,探究了不同CO2浓度、水温、包装运输方式对大口黑鲈麻醉效果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为100 mg·L-1时不能达到完全麻醉的效果,200、300、400和500 mg·L-1CO2浓度均能对大口黑鲈进行完全麻醉,其中CO2浓度为200 mg·L-1保活时间24 h以上,保活率为100%。水温控制在15~20 ℃时能保证大口黑鲈的麻醉保活运输24 h后的存活率达100%。在3种包装方式中,保温箱充液氧运输方式比打包袋和保温箱增氧泵曝气的保活效果好。综上,在200 mg·L-1的CO2浓度、(10±1)mg·L-1氧气浓度、15~20 ℃水温条件下,对大口黑鲈麻醉30 min后,采用保温箱充液氧运输方式,大口黑鲈保活运输24 h,存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岩溶洞穴CO2的传输机制对于碳循环研究意义重大,但旅游洞穴中人为活动和天然岩溶作用产生CO2的贡献很难区分,其影响因素不明确.该研究以2021年7月(“21·7”)河南特大暴雨前后鸡冠洞景区关闭为契机,利用高分辨率在线洞穴CO2监测设备和现场昼夜监测及采样,对河南栾川县鸡冠洞(旅游洞穴)和毗邻的东石崖洞(天然洞穴)进行不同时空的连续监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昼夜尺度上,鸡冠洞和东石崖洞CO2摩尔分数变化的驱动因素不同.旅游活动人为产生的CO2是鸡冠洞CO2变化的一个主要来源.东石崖洞内CO2主要源于天然岩溶作用,受控于上覆土壤CO2的变化;但在强降雨事件期间,会受东石崖洞上覆土壤CO2和洞内水体脱气(CO2)的共同影响.(2)鸡冠洞人为活动产生的CO2摩尔分数是没有游客时(“21·7”河南特大暴雨造成景区关闭期间)的2~3倍.虽然游客呼吸在短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素营养的综合响应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产量和物质生产对CO2浓度升高响应有明显差异的水稻品种两优培九(LY)和南粳9108(NJ)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分别设置对照CO2浓度(A-CO2,400μmol·mol-1)和CO2浓度升高(E-CO2,600μmol·mol-1)两个CO2处理,高氮(HN,1.25 mmol·L-1 NH4NO3)和低氮(LN,0.25 mmol·L-1 NH4NO3)两个氮水平。分析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与生理活性、叶片和根系中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氮素同化酶活性、叶片生理特性、光合参数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小麦的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采用二因素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00μmol/mol(正常大气浓度,C)、600μmol/mol(高于正常大气浓度,E)2个CO2浓度和硝态氮(NO3--N,A)、铵态氮(NH4+-N,N) 2种氮肥形态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旗叶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2年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处理(E)可显著提高小麦旗叶Pn、Ci,而对旗叶Gs、Tr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麦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显著升高。高浓度CO2条件下,2种氮形态...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典型黄壤和石灰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种绿肥)、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黑麦草和油菜5个处理,探究种植不同绿肥还土后贵州典型土壤CO2、CH4排放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绿肥处理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黄壤的CO2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总量大于石灰土的,而石灰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和总累积排放量大于黄壤的;绿肥处理提高了全球增温潜势(GWP),黄壤和石灰土均以黑麦草处理的GWP最高,其次为油菜绿肥的,表明非豆科绿肥对土壤GWP的贡献大于豆科绿肥的;土壤类型、绿肥及其交互作用均对CO2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土壤水分为土壤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CH4排放通量仅受土壤类型影响。可见,在黄壤和石灰土中种植绿肥还土能增加CO2排放,对提升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津优35号’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CO2浓度处理,分为大气CO2浓度(≈400μmol·mol-1)和加富CO2浓度(≈800μmol·mol-1)2个水平。裂区因素为光配方处理,分为白光(W)、红蓝光(RB=7:3)和红蓝光加UV-A(RBU=7:3+20μmol·m-2·s-1)3个光配方,研究了CO2加富与LED光配方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2加富和RBU处理可以显著提高SOD、POD、CAT、APX、GPX、GR、DHAR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提高ASA、GSH含量以及ASA/DHA、GSH/GSSG的比值,促进ASA-GSH循环,从而降低RBU处理下MDA及ROS的含量,减缓添加UV-A后对黄瓜幼苗所造成的氧化损伤。综上所述,CO2加富和RBU处理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生防菌株 HY-02 的除草活性,探究最优培养基成分配比及其最适发酵条件。【方法】通过 7种固体培养基的筛选确定菌株 HY-02 的最适固体培养基,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的各成分配比,筛选出菌株HY-02 最佳发酵培养基;通过响应面设计筛选出最佳碳、氮源及无机盐的成分配比;对温度、转速、装液量、发酵时间及 pH 等条件进行筛选,得到最适培养条件。【结果】通过优化,菌株 HY-02最佳碳、氮源及无机盐的成分配比为:蔗糖:79. 789 g/L,NaNO3:8. 763 g/L,无机盐:5. 472 g/L(其中 K2HPO43. 44 2g/L、KCl 0. 860 g/L、MgSO4·7H2O1. 147 g/L、FeSO40. 022 9 g/L)。最适发酵条件:装液量 200 mL、发酵时间 4 d、温度 25 ℃、转速 165 r/min 和pH=7。【结论】通过优化提高了菌株HY-02的产孢量,为生防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小中  陈胜洪  赵勋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451-2452
用正交表L9(34)设计小蜡新品种金姬扦插繁育技术试验。以试剂种类、浓度、浸泡时间、扦插基质为试验因素,结果表明:用NAA和VB1混合液,浓度均为100 mg·L-1溶液,蘸根15 min,扦插基质为泥炭∶蛭石∶珍珠岩3∶1∶1,生根率和生根数最高。扦插后,穴盘放置于水深保持在2 cm的容器中,可明显降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石栗树腋芽外植体的消毒方法,解决石栗组织培养中大田外植体污染问题,提高石栗组织培养的成活率.[方法]设计3因子3水平的正交试验,3因子分别是自来水冲洗、0.1% HgCl2和10% NaClO3溶液;3水平是自来水冲洗时间分别为60、120、180 min,0.1% HgCl2溶液浸泡时间分别为0、8、16 min,10% NaClO3溶液浸泡时间分别为0、12、24 min.观察9种处理后石栗枝条表面消毒效果.[结果]自来水冲洗120 min,0.1% HgCl2溶液浸泡16 min,10%NaClO3溶液浸泡24 min,可使污染率降到最低,为16.67%,而诱导愈伤组织成功率达到80.00%.[结论]石栗外植体灭菌的最佳组合能在外植体的承受范围之内使污染率降低到16.67%;在低温干燥和树龄小的植株上取材,污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城市公园部分养护过程的碳排放量,旨在为城市绿化管护的低碳化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对上海7个区的49个公园的绿化养护CO2排放量以及灌溉、照明、肥料施用、农药施用各环节CO2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面积大的公园单位面积绿化养护CO2排放量小于面积小的公园;单位面积自来水灌溉CO2排放量是河水灌溉CO2排放量的8.92倍;有绿地照明耗电的4个公园中,耗电CO2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灌溉CO2排放量;其余45个公园灌溉CO2排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改性沸石吸附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最佳改性条件。[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无机酸、碱、盐以及盐的不同浸泡时间下制备的改性沸石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最佳条件为:投加量2.5 g/L,浸泡时间8 h,焙烧温度300℃,改性酸度2.0 mol/L的HCl,改性碱度2.0 mol/L的NaOH,改性盐度1.0 mol/L的NaCl,NaCl浸泡时间为10-12 h。[结论]NaOH浓度为2.0 mol/L为沸石的最佳改性条件,水样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最高,为23.2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咸淡轮灌模式下春玉米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性,采用4种水质,即淡水和矿化度分别为2、3.5和5g/L的微咸水;2种轮灌方式,即淡水—微咸水(1∶1)和淡水—微咸水—微咸水(1∶2)循环轮灌进行滴灌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农田土壤CO_2、N_2O排放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2轮灌处理CO_2和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比1∶1轮灌分别低10.26%、8.74%。2)矿化度为3.5和5g/L微咸水处理CO_2气体日均排放通量比2g/L分别低27.82%、31.16%,N_2O气体日平均排放通量比2g/L分别低4.46%、8.23%。3)相比2g/L处理,3.5和5g/L处理产量平均减少5.92%、11.05%;1∶2轮灌比1∶1轮灌产量平均减少2.00%。4)显著性分析表明:水质对CO_2气体日平均排放通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N_2O气体排放通量无显著影响(P0.05);轮灌方式对CO_2、N_2O气体排放通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土荆芥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土荆芥中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随着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的增加,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得率逐渐增加,当提取时间接近5h、加水量700ml、浸泡时间75min时,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得率达到最大值。影响土荆芥中挥发油提取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提取时间,其次是浸泡时间,两者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加水量的影响最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75min,提取时间6h、加水量700ml,该条件下,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得率达2.18%。  相似文献   

17.
咸水滴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对水氮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咸水滴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和氮素吸收对水氮的响应.[方法]试验设置了3种灌溉水盐度0.35(S1)、4.61(S2)和8.04(S3)dS/m,2个灌水量405(L1)和540(L2)mm以及2个施氮量240(N1)和360(N2) kg/hm2.[结果]棉花的株高在生长前期主要受灌溉水盐度、灌水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和盐度、灌水量和施氮量三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生长后期主要受灌水量的影响显著.高灌水量L2(540 mm)各处理株高为S2>S1>S3,施氮量对株高的生长差异影响不显著.棉花茎和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受灌溉水盐度、灌水量和施氮量其中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而棉铃和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受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棉花的氮素吸收量受灌溉水盐度、灌水量和施氮量三因素及其两者或三者的影响显著;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棉花的氮素吸收量呈下降的趋势;而氮素吸收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显著增加,表明增加灌水量可促进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下不同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再生水和清水2种水质配以不同无机肥料(尿素、胺肥、缓释肥)的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4.78%~29.9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17.48%~32.50%。2)相对于再生水无施肥处理,再生水施肥处理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4.037%、13.230%、7.35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81.4%、99.2%、39.8%。3)再生水灌溉比地下水灌溉可以增加冬小麦产量,平均增幅3.58%。4)显著性分析表明:再生水灌溉下施肥种类对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影响显著(P0.05);2种水质对温室气体日平均排放通量影响不显著(P0.05);施肥种类和水质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赵硕  李俊毅  齐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25-14027
[目的]为优化鳕鱼皮水发生产工艺,并尝试对水发机理进行一些理论解释。[方法]以鳕鱼皮为试验原料,以水发率和蛋白损失率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NaOH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对鱼皮水发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浸泡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漂烫和冷激因素对产品爽脆度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研究范围内,鳕鱼皮的水发率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鳕鱼皮在浓度为0.75 g/L的NaOH溶液中,在25℃条件下浸泡2.5 h时,鱼皮的水发率最好。并且通过80℃水浴,然后冰水浸泡3 min后得到的鱼皮具有较好的爽脆度。[结论]该研究为鳕鱼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棉花无菌苗培养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种子为试验材料,对无菌苗培养前种子消毒和接种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种子消毒的最佳条件为1.0 g/L升汞消毒5 min或50.0 g/L次氯酸钠消毒15min,无菌水冲洗5~6次,无菌水浸泡24 h,倒掉瓶中的无菌水后换上新的无菌水继续浸泡至种子露白约3~4 mm,手捏种子的子叶端挤掉种皮,胚根端接触培养基的方式接种至MS基本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