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但椰树高大,施药比较困难,费用昂贵,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污染严重。为了持续有效地控制椰心叶甲的危害及蔓延,海南省林业相关部门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分别从越南、我国台湾省引进椰甲截脉姬小蜂、椰心叶甲啮小蜂,并在室内大量繁殖及田间释放。主要阐述椰心叶甲引进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人工规模繁殖及田间释放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概况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天敌引进和利用的顺序综述应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概况,包括引进天敌的种类与可行性分析、引进流程与安全性评估、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基础生物学与人工繁育,以及释放技术和跟踪评价技术,讨论并展望未来研究和应用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椰甲截脉姬小蜂与椰扁甲啮小蜂混用对椰心叶甲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对椰心叶甲协同控害技术。结果表明:每个放蜂器中放置椰甲截脉姬小蜂40~60头、椰扁甲啮小蜂10~20头,即椰扁甲啮小蜂与椰甲截脉姬小蜂以1∶(3~4)的比例释放,对椰心叶甲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椰心叶甲综合防治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椰心叶甲的防治现状,对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对保护人身健康及海南省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叶片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二者之间的毒力选择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中以印楝素和苦参碱对椰心叶甲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选择性最高,其选择性比值(LC50椰甲截脉姬小蜂/LC50椰心叶甲)为0.4856和0.4597;.烟碱虽然对椰心叶甲的毒力较高,LC50为9...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槟榔种植户在防治重要害虫椰心叶甲时,水平不稳定、防治方法不得当的现状,根据多年来在槟榔上防治椰心叶甲的实践和研究,提出槟榔重要害虫椰心叶甲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规定了防治过程中寄生蜂、生防菌及绿色农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农技人员及农民防治椰心叶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16%虫线清乳油防治椰心叶甲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椰心叶甲已侵入海南省及广东省珠海市。由于其世代重叠且繁殖力强,南方大多数商品价值高的椰子树、大王椰等棕榈科植物都可成为椰心叶甲的寄主。椰心叶甲深藏于尚未展开的椰子树、大王椰心叶,生态位隐蔽,导致对高、大植株心叶部潜伏的椰心叶甲施药防治的高难性。采用强烈内吸(渗透)、上下输导、持效期1年以上的高效、速效、低毒、广谱新型药剂———16%虫线清乳油以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法防治高、大树体的椰子树等棕榈科植物椰心叶甲幼、成虫,药后8个月治愈率达100%,同时采用16%虫线清乳油喷雾施药防治人力可及高度植株的椰心叶甲幼、成虫,药后8个月防效达92.5%,有力地遏制椰心叶甲的危害与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及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四臂嗅觉仪在室内测试了椰子、大王棕和槟榔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雌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椰心叶甲啮小蜂对这3种植物受害前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3种植物的老叶和心叶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对椰心叶甲啮小蜂无引诱作用,但当3种植物的心叶在遭受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后及为害后的去虫叶,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3种植物受幼虫为害的心叶的挥发物之间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可引诱椰心叶甲啮小蜂主动搜索和识别寄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广西梧州市大王椰子椰心叶甲的发生原因和危害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有效地预防椰心叶甲在园林绿化中的发生,有利于保护棕榈科植物的绿化成果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实地调查和室内解剖观察,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寒流对海南、广东椰心叶甲及其寄生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成虫在海南冻死率为0,在广东冻死率为68.25%~98.00%;在海南随纬度升高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AK39.88%下降为12.16%,椰甲截脉姬小蜂随纬度升高寄生率从4.61%提高到18.42%;在广东仅徐闻、雷州有两种寄生蜂分布,其中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生率为2.50%和5O%,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率为34.37%和50%;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在寄主体内的存活率随纬度升高而下降,分别从89.50%下降到76.11%和46.90%下降到11.2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的策略,采用林间小区试验在椰子树和大王椰中分别研究挂包和打孔两种不同施药方法对椰心叶甲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挂包法对椰子树和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的防效达95%以上;打孔施药法对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防效达90%以上,而对椰子树上的椰心叶甲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利用昆虫寄生真菌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绿僵菌的分类现状、对椰心叶甲的入侵机理、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强对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在防治害虫时尽量减少温湿度、紫外线等对绿僵菌防效的影响,并尽量避免与防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接触,以提高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用于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的菌剂,从椰心叶甲为害严重的地区采集椰心叶甲僵虫,分离到16株疑似绿僵菌菌株。测定上述菌株对椰心叶甲成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2株毒力较高的菌株CM1601和HK1304。CM1601对成虫和四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1、3.9 d,HK1304为4.4、4.2 d。经进一步毒力试验发现,菌株CM1601和HK1304对椰心叶甲的毒性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浓度分别上升到1.0×10~8、2.5×10~8孢子/mL时,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达到峰值。通过对菌株CM1601和HK1304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两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4.
陈雪华  江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86-11187
[目的]为研究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侵染的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大田、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椰心叶甲体表面自然感染绿僵菌的部位不仅在腹部与前胸的节间膜处,在腹部的两侧以及腹末节腹板的尾部,都观察到了大量已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结构物质——侵染钉以及菌丝、孢子等。[结论]绿僵菌对椰心叶甲侵染时在营养物质、pH值、温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被破坏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1.3%鱼藤·氰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对椰心叶甲的田间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3%鱼藤·氰乳油1000倍处理椰心叶甲各虫态7 d后,成虫、幼虫和蛹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8.52%、100%和100%,0.3%印楝素乳油1000倍处理椰心叶甲各虫态7 d后,成虫、幼虫和蛹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4.87%、94.65%和94.90%.说明2种生物制剂对椰心叶甲均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喷菌法接菌,测定5株金龟子绿僵菌对不同龄期椰心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浓度为(1±0.5)×10~7孢子·mL~(-1)的孢子悬液接菌10 d后,各绿僵菌菌株对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一定致病力。其中,以Ma1775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最强,成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67.96±3.66)%和(60.59±1.31)%,LT_(50)为(7.11±0.52)d;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8.53±2.73)%和(73.55±3.22)%,LT_(50)为(5.77±0.38)d;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2.59±2.48)%和(77.86±3.44)%,LT_(50)为(5.80±0.14)d;2~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3.46±4.60)%和(69.50±3.87)%,LT_(50)为(6.49±0.12)d。Ma1775菌株对该虫各发育阶段6 d的LC50分别为:3.52×10~8、7.13×10~7、2.48×10~7、7.69×10~7孢子·mL~(-1)。时间-剂量-死亡率(time-dose-mortality,TD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各发育阶段幼虫死亡高峰期均为3~7 d。因此,Ma1775菌株在椰心叶甲生物防治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