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总结了比较图书馆学的发展及在中国的研究情况,论述了东西部地区图书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对21世纪以来东西部地区图书馆比较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和总结,指出东西部地区图书馆比较研究是比较图书馆学在中国发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徐宁 《甘肃农业》2007,(12):54-56
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于东西部产业作用力的不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而东西部产业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目前东部正处于产业结构变动和调整幅度较大的时期,这对西部地区来说面临着新的机遇。西部地区要抓住新的产业转移机遇,必须通过注重构建产业集群、鼓励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构建西部特色产业、发挥教育与科技资源优势、加强东西部产业合作等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增宝  龚雅弦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48-150,153
选取1992~2004年间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两者的差异。然后以东西部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和陕西、甘肃、青海有代表性的6个省市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国内经济生产总值、农业产值、人口、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贸易额度等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亚段东西部储层储集性能差异明显,造成环江地区东西部油藏富集规律不同。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对比、岩石薄片鉴定以及压汞曲线分析等方法,厘清了环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亚段东西部储层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研究区储层致密成因和东西部储层差异主控因素。结果显示:(1)环江地区长81亚段东西部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粒度西部粗于东部,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长石溶孔次之,填隙物含量较高;(2)东西部物性差异明显,西部山城-罗山川地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0.71%、6.44 mD,发育低孔-特低渗储层,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能达到中孔低渗,东部大巴咀-涝池口至洪德以东地区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5.63%、0.13 mD,基本为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3)物源供给、沉积作用和古地形是研究区西部储层物性好于东部的先天地质因素,其中沉积作用和古地形控制着储层砂体厚度和空间展布等宏观特征,物源供给影响储层沉积岩石粒度大小分布和填隙物分布等微观特征。成岩作用是降低研究区东西部储层整体...  相似文献   

5.
葛斐  黄静  穆月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76-16078
以江苏、新疆两省为例,分析了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及消费水平的差异,认为居民收入水平及其结构差异是导致消费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了东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的4个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水平和政策制度。根据1993~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收入来源结构看。东西部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工资性收入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家庭经营纯收入及财产转移性收入的差异对生活性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程度较小。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加剧了东西部的差距。应当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培育西部地区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发展西部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通过比较东西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的差距,并借鉴东部产业结构,提出西部地区应努力培育与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西部差距悬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将使西部地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将使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到制约。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指出,地区间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到平衡具有客观必然性。开发落后地区,是世界性的趋势,我们必须顺应这种历史趋势,尽快缩小东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西部经济出现了地区发展上的差距,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本 文从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东西乡镇企业发展的对比,说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乡 镇企业发展的差异,并着重探讨了东西乡镇企业存在差异的表现,根源以及如何发展西部乡镇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东西部合作开发进一步加强,一些投资者欲在西部地区栽树造林、大兴绿化,这无疑是件好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东西部环境条件差异大,一些本来在我地生长良好的树种,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未必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粟慧 《甘肃农业》2006,(9):80-81
财税政策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借鉴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税政策,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加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招远、新泰、陵县共3个典型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为主要对象,结合2010年山东省开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成果更新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研究山东省东部半岛、中部山区、西部平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地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沿海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中部山区开发区其次,西部平原的开发区得分则略低。主要原因是地质特点不同,土地供应利用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不同导致用地效益出现差距。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岩  宁堂原  周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99-19701
介绍了山东省农作制的发展概况,目前山东省尚处在半集约半自给半商品农作制水平,东部沿海和鲁中农业区正在向现代农作制迈进,初步形成了粮食、饲料、经济等作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分析了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条件和投入水平、人口与粮食、政策措施、自然资源和区域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2020年山东省人口约1亿,人均年粮食占有量为475 kg,粮食生产压力大。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建立现代农作制度。农业机械、农田水利工程、化肥施用等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影响农作制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比例,提高了复种指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现代农作制的建立,而城市发展不平衡,制约着现代农作制的建立。因此,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布局、适当的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山东省现代农作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业技术进步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反映农业科技进步的8项评价指标,以《山东统计年鉴(2005)》中山东省各地市截面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做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农业技术进步水平不均衡,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低,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永芬 《现代农业科学》2009,(4):245-245,256
从发展山东省农业旅游经济的现实意义出发,对山东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农业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增长极开发模式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59-17861
阐述了增长极开发模式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应用,一方面可把山东半岛打造成国家发展战略中独立的增长极;另一方面,提升青岛龙头城市的功能和强化辐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提出了建设蓝色经济区、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龙头两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1985—2002年中国东西部农业统计资料为样本,对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七个东部省区以及四川、宁夏、新疆、青海、云南、甘肃、陕西、贵州8个西部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解析,为制订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科凤  姜勇  赵喜喜  田敬云  王健  杨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26-5227,5230
回顾了山东省海水苗种产业历程以及发展现状,阐述了山东省海水苗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海水苗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及建设山东半岛区域经济特色文献馆藏的意义,并以山东烟台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为例,探讨了建设山东半岛经济特色文献的思路,提出了建设山东半岛经济特色文献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1995—2015年山东省县域粮食产量等数据资料,运用ESDA、重心迁移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地理集聚特征,探索影响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山东省粮食生产波动较大,粮食产量由1995年的4 245万t减少到2002年的3 293万t,然后通过十三连增,到2015年达到4 713万t;县域尺度上,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但西部地区产量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重心向西移动显著,逐步形成了"西热东冷"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和年末总人口等因素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用电量表现为负向影响,共同推动粮食生产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发展和建立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有效保障粮食产能。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省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山东省经济发展对耕地保护的影响,提出符合山东省实际的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