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青藏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在多年防治情况下的流行动态,为今后彻底控制该疫病提供科学依据,对青海省44个县(市)1991年~2005年15年间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症[1],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染传病,发病常呈零星散发,但致死率很高,发病不但造成我州牦牛的大量死亡,还对草场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方法]:甘南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平均发病率为6.87%,但致死率高达28.70%,在甘南牧区全年12个月中都有发生,但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以1~3月份,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38%,3.33%;4~6月份和7~9月分发病率最低,分别为1.30%,0.85%;但病死率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全面疫情普查,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和措施,[结果]:从而为该病的防治和控制提高技术保障,切实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确保畜牧业丰产丰收,农牧民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特异血清亚型引起牛(黄牛、水牛和牦牛)的高度致死性疾病。近年来牛巴氏杆菌病在青海省还普遍存在,尤其是牧区牦牛发生较多,几乎每年都有发病。为了解我省高原地区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及菌苗应用效果情况,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11年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青海省动物疫情控制中心在牦牛散养较多的玉树、治多等  相似文献   

4.
对1991—2005年青海省牛羊多头蚴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5年牛发病率平均为3.01%,死亡144头,致死率28.57%;羊发病率平均为1.44%,死亡23 272只,致死率为47.65%。发病畜主要是周岁羊,13岁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为高发季节,并造成死亡。该病的发生呈散发,但也有较强的区域性,发病未见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牦牛爆发疫病,主要特征是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内脏器官出血、传播快速、致死率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镜检、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采取系列针对性治疗方法,疫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2012年对同仁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牦牛巴氏杆菌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在8.3%,15%,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本次调查为同仁县今后防治牦牛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生又呈现上升态势,牛死亡数不断增多。据初步统计,五年内青海省祁连县共发病疫情13起,146头牦牛发病,发病率为15%,致死率达75%。笔者参与处理疫情6起,现将牦牛发生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原因与预防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7年10月,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某牧户饲养的牦牛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牦牛炭疽疫情。此次疫情存栏易感动物207头(只、匹),发病21头,死亡19头,发病率10.14%,死亡率9.18%,致死率90.48%,发病死亡牦牛均来源于同一牧户。通过封锁、移动控制、疫情排查、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及紧急免疫等疫情处置工作,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动物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2015年对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牦牛巴氏杆菌病死亡率高,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该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防治,为该地区防制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1地理概况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本省东南部,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相连,西北与青海省果洛  相似文献   

10.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又被称为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症,该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经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组织器官广泛性的炎性出血。近年来,青海省循化县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需要重点做好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然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1991--2010年,对玛沁县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牦牛巴氏杆菌病死亡率均达50.3%,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该地区防制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1年7—8月,卓尼县发生一起较大面积的流行性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俗称格赫)。经多方面的协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扑灭了疫情。报道如下:一、流行情况7月20日卓尼县刀告、大族、木耳、纳浪、卡车5乡4—10岁健壮适龄雌牦牛和公牦牛发病。8月5日,疫情蔓延至柏林、尼巴、康多、恰盖、藏巴哇、扎古碌等11个乡、50个疫点,发病牛724头,疫区牛存栏93713头,发病率为0.8%,死亡270头,死亡率0.3%,致死率37.3%。二、临床症状病初精神沉郁,部分病牛四肢强直,跛行,被毛稀疏处可见皮肤发红。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涕,呼  相似文献   

13.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以急性败血及组织和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2007年11月21日,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尖克村三队牧户果多牦牛群中突然出现以咽喉水肿、呼吸困难和肠道黏膜脱落、拉稀为特征的病畜.据现场调查,该村4户牦牛群共有牦牛350头,发病26头,发病率占7.4%;其中死亡16头,占发病数的4.6%.  相似文献   

14.
结合近年来牦牛巴氏杆菌病在甘南州流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全州牦牛养殖重点县进行了调查,准确掌握了发病季节、病因和诱发因素。并发现玛曲、碌曲两县的发病明显高于其它县市,平均发病率为4.6%、4.5%。  相似文献   

15.
野牦牛接种疫苗后暴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新疆兵团某山区牧场的野牦牛进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防疫后,出现部分牛卧地不起继而死亡的疫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天峻县地处青海湖西侧,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是环青海湖八大牧业县之一.全县平均海拔3500~4500 m,共有草地152.74万hm2,年平均气温-0.9~5.3℃,无绝对无霜期.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县共存栏各类牲畜96.6万头(只),其中牦牛11万头.牦牛巴氏杆菌病在当地呈散发性流行,该病发病急,致死率高,是威胁牦牛养殖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常以高温、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犊牛致死率可达80%以上,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4年7月,四川省中江县某牛场新购进犊牛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2头犊牛医治无效死亡。经对牛场进行现场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牛巴氏杆菌病,随后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住了疫情,现报告  相似文献   

18.
牦牛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是牧区牦牛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发病快、传染快,对养牛业的影响较大。经调查,甘南牧区牦牛巴氏杆菌病平均发病率达6.87%,病死率达28.70%。由于受当地高寒阴湿的地理状况影响,发病率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牦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热、肺炎、急性肠胃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是牦牛养殖过程中多发病和常见病。牦牛巴氏杆菌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对牦牛养殖产业的危害十分严重。最近几年,随着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牦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威胁当地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就高原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1991—2005年期间对青海省牛羊吸虫感染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5年间肝片吸虫发病羊111299只,发病率为11.03%,死亡4323只,致死率为3.88%;双腔吸虫病发病羊48630只,发病率4.30%,死亡6863只,致死率为14.11%。肝片吸虫病呈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病畜和带虫动物是该病的感染源。双腔吸虫是我省优势虫种,全省各地牛、羊普遍感染,灌木草甸草场、沼泽草场双腔吸虫感染严重。吸虫病多发在成年牛羊,没有品种、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