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53-9055
[目的]探讨并优化金针菇杏鲍菇复合罐头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新鲜金针菇、杏鲍菇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金针菇杏鲍菇复合菇罐头的开发工艺,包括预煮工艺、杀茵工艺、调酸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汤汁的最佳配方。[结果]试验表明,金针菇的最佳预煮温度为100℃,时间为3~5min,杏鲍菇的最佳预煮温度为100℃,时间为9min。罐头的杀菌条件为:127℃、13min最佳。罐头汤汁的最佳比例为:食盐2.O%,柠檬酸0.05%,V-c 0.03%。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复合菇罐头,口感鲜嫩、质脆,与新鲜金针菇、杏鲍菇无异。[结论]研究可为金针菇、杏鲍菇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罐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蚕豆罐头加工工艺:原料→浸泡挑选→加水预煮→分选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及冷却。一、原料处理。蚕豆要求发育完全,豆粒饱满,皮色黄或青黄,无病虫害(特别是豆象)。以四川红皮蚕豆质量较好。蚕豆除去泥沙杂质,  相似文献   

3.
蚕豆罐头加工工艺:原料→浸泡挑选→加水预煮→分选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及冷却。一、原料处理。蚕豆要求发育完全,豆粒饱满,皮色黄或青黄,无病虫害(特别是豆象)。以四川红皮蚕豆质量较好。蚕豆除去泥沙杂质,剔除小豆、虫蛀豆、黑斑豆及破皮豆、不完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亚硝酸钠在鸭肉干加工过程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对鸭肉胚直接加工和肉胚解冻后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葡萄糖等腌制4 h,研究鸭肉干在预煮、卤炒、杀菌等生产环节中亚硝酸钠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每个热加工环节,鸭肉干中亚硝酸钠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加入D-异抗坏血酸钠和葡萄糖,对亚硝酸钠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生产加工成成品后,鸭肉干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贮存,亚硝酸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贮存60 d后,亚硝酸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结论]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可控制鸭肉干中亚硝酸钠残留量。  相似文献   

5.
正1加工方法1.1罐头1.1.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整修→驱虫→预煮→冷却→装罐→密封→杀菌→冷却→擦罐→成品1.1.2工艺要点1.1.2.1原料选择选择新鲜肥嫩、荚色青绿、种子刚形成时的油豆,要求花谢5~6天时采收的荚。荚长8mm左右时荚内有韧膜、腹背缝没有粗纤维;组织致密多汁,未萎蔫;无机械伤害、无病虫害、无斑痕。采收后在8小时内加工,最迟不超  相似文献   

6.
大豆浸泡产豆乳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88-7090
[目的]优化大豆浸泡工艺。[方法]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豆水比、水质,浸泡温度、时间以及pH等因素对豆乳饮料的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温度及pH对豆乳饮料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以软水浸泡、豆水比1∶2、浸泡时间7~9 h、浸泡温度20~30℃、浸泡水pH 7.5~8.5时,豆乳中的蛋白含量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浸泡豆乳蛋白质含量的主次因素为温度、pH、浸泡时间;最佳浸泡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 8.5,浸泡时间8 h。[结论]优化所得大豆浸泡工艺条件为优质豆乳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韩连军  孟文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82-7183
[目的]探讨鸡腿菇盐水罐头生产工艺。[方法]以新鲜鸡腿菇、食盐和柠檬酸等为材料,采用原料采收→预处理(分级、洗涤和护色)→切分→预煮→装罐→排气→杀菌→检验→成品的工艺流程,探讨不同工艺条件对制作鸡腿菇盐水罐头的影响。[结果]原料的质量对产品品质影响很大,要控制采收时机和质量。鲜菇采收后就地采取护色措施,可防止褐变。切分处理中,采用米字刀法进行切分,所制得成品更符合产品要求。预煮方法对成品质量有一定影响,以初始水温为90℃;嫩菇保存时间不低于6min,正常菇保存时间不低于8min;预煮过程不可翻搅的方法可获得最佳效果。[结论]采用该工艺制得的产品能保持其营养、色泽和品质,延长保质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魏红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77-13080
[目的]探讨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预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山楂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预浸泡时间2 h,料液比1∶26 g/ml,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次数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能显著提高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9.
李苏红  王俊伟  邵洋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7-13529
[目的]探索使糙米的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浸泡条件和发芽条件对糙米的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在40℃浸泡温度条件下糙米吸水快,在20~24 h后水分趋于饱和,吸水率达29.0%~32.0%。糙米发芽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48 h、发芽温度35℃、发芽时间24 h。糙米中GABA含量的最佳富集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4 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20 h。[结论]研究结果对确定糙米发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揭示发芽过程中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包装罐头保鲜 将玉米剥去苞叶,并除尽玉米须。沸水下锅预煮10分钟~15分钟,煮透为止,预煮水中加0.1%柠檬酸和1%的食盐。预煮后用流动水急速冷却漂洗10分钟。将玉米棒切除两端,每棒长度控制在16厘米~18厘米。按长度、粗细基本一致的两棒装袋。在低压下抽气密封。袋内水分在加热时会膨胀,为防止破袋,要采用反压杀菌,压力达到每平方厘米2公斤。冷却时要保持压力稳定,  相似文献   

11.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永浩浸种液对芝麻(Sesamum indicum)生物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其在芝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设9个处理:对照(CK),为使用干种子播种;利用永浩浸种液分别浸种2、4、6、8 h;利用清水分别浸种2、4、6、8h.[结果]与对照相比,浸种液浸种能增加产量,且以浸种液浸种8h为最高.相同浸种时间下,浸种液浸种的处理产量均高于清水浸种的处理.浸种液浸种处理,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 =0.788 7**、0.860 8**),初花期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8 8**).[结论]永浩浸种液处理芝麻以8h较好,清水浸种以6h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香柏精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盐析协同水蒸气蒸馏法对香柏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考察NaCl的浓度、液料比、浸泡时间以及蒸馏时间对香柏细枝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香柏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Cl浓度4%,料液比1∶15(g∶ml),浸泡时间6 h,蒸馏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香柏精油提取率1.8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强度和浸种时间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对5个农作物品种3个不同浸种时间的种子进行Cs~(137)γ射线2种剂量的辐照处理,研究其对不同作物品种发芽势、芽长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对浸种时间较长的水稻和大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辐照对玉米干种子和浸种12 h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高粱芽和根的生长,也抑制了浸种后油菜芽和根的生长,说明辐照对种子萌发、芽长及根长的影响不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137)γ射线对多种农作物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差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法提取蜘蛛香中总黄酮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声法提取蜘蛛香中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超声法提取蜘蛛香中的总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浸泡时间、超声时间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0%的乙醇,固液比1∶20,浸泡24 h,超声时间30 min。[结论]该工艺重现性好,对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泥螺最好的酒浸泡工艺。[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泥螺进行不同酒浸泡工艺处理,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理论对处理后泥螺的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从更科学的方法选出最佳的酒浸泡工艺。[结果]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考虑了所有的评定因素,因此用它来综合评定泥螺的感官质量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的结果。样品4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好,而没有经过酒浸泡的样品综合评价结果最差。表明酒浸泡可以改善泥螺的质量,提高泥螺的储藏性。[结论]泥螺最佳的酒浸泡条件为:白酒度数50°,白酒浸泡9 h,黄酒浸泡8 h,啤酒浸泡12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改性沸石吸附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最佳改性条件。[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无机酸、碱、盐以及盐的不同浸泡时间下制备的改性沸石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最佳条件为:投加量2.5 g/L,浸泡时间8 h,焙烧温度300℃,改性酸度2.0 mol/L的HCl,改性碱度2.0 mol/L的NaOH,改性盐度1.0 mol/L的NaCl,NaCl浸泡时间为10-12 h。[结论]NaOH浓度为2.0 mol/L为沸石的最佳改性条件,水样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最高,为23.22%。  相似文献   

18.
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防风的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防风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及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结果]在防风挥发油的提取过程中,浸泡时间是影响防风挥发油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最后是加水量。正交实验表明,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 h、浸泡时间2 h、加水量700 ml,在此工艺条件下,防风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为0.25%。用DPPH法对挥发油自由基进行清除率测定,获得清除率为45%。[结论]防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油炸木薯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容鹄  窦志浩  万祝宁  谭勇  崔璐  何艾  谢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84-15086,15091
[目的]研究油炸木薯片加工工艺。[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感官评分、含油率和膨化度3项指标探讨了切片厚度、硬化、热烫、浸泡、干燥、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等关键环节对油炸木薯片工艺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油炸木薯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切片厚度1mm,0.3%CaCl2硬化30min,95℃热烫120s,10%糖溶液浸泡1h,85℃干燥60~120min,初始油炸温度170℃,油炸时间90s。[结论]油炸木薯片口感酥脆、色泽金黄、含油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