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2.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下放农场师生和农工,今年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认真的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夺取了早稻丰收,繁植区67.78亩双季早稻,实收稻谷49841斤,平均单产735.3斤,(有芒早粳平均751斤,南特号726斤,莲塘早600斤。)比去年平均单产650斤增产13%,其中4.98亩有芒早粳平均亩产1102斤,比去年最高单产890斤增产23.8%。今年早稻的栽培措施,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正> 一、引种试验示范结果跃进五号大豆,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良种.原系号为69-19-1.1974年我所引入,参加所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0.9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平均(早丰一号)增产48.7%.1975至1977年经全区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0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20.0%左右.1978-1979两年在全省多点示范试验,证明跃进五号大豆良种适合我省推广种植,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  相似文献   

4.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东亭3号原名73—208,是我县东亭公社农科站1970年选用日本品种短银坊与新太湖青杂交的的低世代材料“短新3号”,经江苏省农科院和上海核子所用γ射线加微波处理,于1973年育成.1976、1977两年参加苏州地区后季稻新品种联合试验,各点产量名列第一、二位.1978年参加江苏省后季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16个点平均亩产800.7斤,居参试13个品种的第二位,比对照品种南粳33增产7.7%;比沪选19增产15.3%.  相似文献   

6.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早丰22是我们1978年育成的一个早籼优良品种,目前除我省外,湘、赣、皖诸省有大面积引种。1977——1978该种曾在我院进行二年品系比较试验,比早籼广陆矮四号平均增产7%。1982年扩大试验,分别在本省黄岗、通山等十一个点进行,仍以广陆矮四号作对照,结果居首位的是九个点,亩产810.00——1307.40斤,平均单产999.94斤;而广陆矮四号亩产为720.00—1275.90斤,平均单产942.63斤。早丰22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增稻谷52.36斤。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9.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10.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我县的主要夏播作物,每年播种面积占耕地40%左右。但一般平均亩产仅百斤上下,只个別丰产片亩产有达二、三百斤的。为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1964年,全县有三百多个生产队約五万亩大豆施用了磷肥,并結合进行了二十一項簡单的对比試驗。据十处对比試驗产量綜合統計,施磷比不施磷平均增产19.5%,最高增产41.4%,最低增产8.6%;每斤磷肥最多增产大豆二点七斤(土壤肥力較低),最低增产零点五五斤(土壤肥力較高)。我县中下等肥力的黑土面积很大,又特別缺磷,全磷合量低于0.1%,速效磷只有1—4PPm,在这种土壤上推广大豆施用磷肥,增产潜力很大。大豆施用磷肥,能够“以磷增氮”,促进根系的发育和根瘤的形成,因此,长势好,分枝多。据十三个对比示范点的资料,施磷的平均株高七十三  相似文献   

12.
小麦拔节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时期的重要标志。在此前几天追施拔节肥,能提高产量。例如,1960—1961年我們試驗,品种为南大二四一九,3月20日拔节,在拔节前的3月16日每亩追施硫酸銨十斤、过磷酸鈣二十斤,結果亩产四百六十七点四斤,較不施的亩产四百三十点四斤增产8.6%。1961—1962年試驗,品种为吉利麦,3月19日拔节,于拔节前的3月2日每亩追施硫酸銨十斤,結果亩产三百五十六斤,比不施的亩产三百三十九点六斤增产4.8%。施拔节肥为什么能增产?它对小麦的生育起着怎样的影响?作者就1961—1962年試驗結果来說明这个問題。合肥地区自3月上旬以后,气温逐漸升高,小麦一般都在3月上旬到中旬先后进入拔节期。进入到拔节期,标志着它与前期生  相似文献   

13.
小麦間作蚕豆,除江浙(尤其是浙北地区)一带群众有栽培习慣外,我省还少应用。1963—1964年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試驗。蚕豆麦能显著增加产量,每亩收麦一百二十六点六斤、豆一百一十七点二斤,比净麦亩产一百六十六点七斤,增产46.3%;豌豆麦的增产效果还不及它,如豌豆麦每亩收麦一百四十三点五斤、豆六十七点二斤,只比净麦增产26.4%。間作增产的原因很多,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几方面: 一、12月27日出現寒流,最低气溫为摄氏零下六点七度?骱?1月7日)检查,蚕豆麦的叶片受冻率为31.4%,净麦受冻率則为48%。2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4.
晚粳农垦58号在我国南方稻区栽培已有数年历史,栽培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在粮食增产上起了显著的作用。这个品种于1957年开始引进江苏。1959—1963年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经过26处49次的单季晚粳品种区域试验,亩产642—1,014斤,比老来青增产0.75—19.9%,平均亩产849斤。1960—1963年6处15次的双季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15.
各地生产实踐和試驗研究証明,合理的灌溉和排水足棉花获得稳定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据淮北棉花試驗站1959年的对比試驗,灌溉的亩产籽棉四百七十九点三至六百四十一点七斤,比不灌溉的亩产四百零六点九斤,增产17.8—57.8%;巢县黄麓公社1959年在棉花大田生产中,实行合理灌溉的亩产皮棉二百一十斤,比未进行合理灌溉的亩产皮棉一百六十四斤,增产28%。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所以各有其灌排特点。笔者在淮北的肖县、碭山及江淮地区的巢县进行了調查,也搜集了一些資料,愿意在这里談談棉花灌溉与排水中的几个問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泗县农民为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采取了在山芋地里套种玉米的方法。据典型調查和同老农座談,一般均比单栽山芋或单种玉米增产。1956年,长沟乡阴陵高級农业合作社,十四点六亩春山芋套种玉米,結果亩产山芋一千七百六十斤、玉米一百九十五斤,比单栽山芋或单种玉米增产二至三成。泗县农場早在1956年曾作試驗,二亩四分春山芋套种玉米,結果亩产山芋三千一百斤、玉米二百八十四斤,两者合計,比单种玉米或单栽山芋均增产30%以上。在山芋地里套种玉米,由于两种作物均比单种的稀些,通风透光好。同时,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在空間上二者互不影响。山芋套种玉米,在播种和管理上有先有后,可以調节劳动力的忙閑。  相似文献   

17.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18.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正> 豫麦1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豫麦13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一、生产试验,连年夺冠豫麦13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省高肥组生产试验,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1989年13个试验点汇总,亩产量幅度347.5—464.4公斤,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豫麦2号平均增产5.8%,居7个品种的第一位。浚县原种场种植的产量最高,亩产达到463公斤。1990年继续参加生产试验,据14处汇总结果,其中有13处比对照增产,一处减产。亩产量幅度304—493公斤,平均亩产40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8%。豫北6个点  相似文献   

20.
徽杂一号(母本滿蒲金,父本金皇后)和徽杂二号(母本祁門一二○天黃,父本金皇后)通过1959——1962年四年来的鑑定試驗,証明是个丰产、抗逆性强、适于麦茬种植的优良杂交种。徽杂一号幼苗浓綠色,株高二百三十六点六厘米,茎粗二点一厘米,每株十二点五片叶,雄花黄色,花絲白色,穗生叶次七点三,穗位高度一百厘米,穗呈长园錐形,穗长十八点三厘米,穗粗四点九厘米,果穗禿頂度一点五厘米,每穗十四行,一穗四百九十八点二粒,千粒重三百二十五点四克,籽粒属馬齿型。这一品种抗倒伏,較抗旱,抗病虫害,生育期九十八天,比当地种九十天黄迟熟四天。四年来平均亩产六百三十五斤,較九十天黄增产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