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粗硫酸盐松节油精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粗硫酸盐松节油是硫酸盐法制浆生产的副产品,因其含有许多硫化物故有恶臭味和较深的颜色,不能直接使用.为扩大其用途,须对其进行精制.本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先用多种酸进行预处理后,再用4%用量的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经水蒸气蒸馏后达到脱色除臭的精制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优质大黄鱼肝油,探究其在精制过程及不同脱臭处理时的品质变化。本研究对大黄鱼肝粗提油采用四个过程精制(脱胶、脱酸、脱色、旋蒸脱臭)以及不同脱臭方法(旋蒸、固相吸附、脱臭液、GTP)处理后的理化性质、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精制阶段的理化性质方面,精制鱼油的酸价与粗鱼油相比降低了63.50%,碘值提高了1.19倍,过氧化值降低了39.02%,其理化性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优化效果明显,大黄鱼肝油的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20倍、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1.71倍以及EPA、DHA含量增加了1.84倍。粗鱼肝油中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重,精制可以改善其风味,脱胶、脱酸对风味影响较小,脱色对风味有一定改善,但主要影响鱼油风味是脱臭工艺,可以显著降低其油脂味、鱼腥味和酸味。在不同脱臭方法的比较中,脱臭液脱臭可使鱼肝油酸价达到最低0.24±0.07 mg KOH/g,而绿茶多酚(GTP)脱臭可有效降低鱼肝油氧化值(1.56±0.19 mmol/kg),且在风味中还会形成愉悦的清香味,总体效果更佳。该研究为大黄鱼肝开发,生产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且风味品质均佳的鱼肝油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精制方法对生物质热解液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将其特性与木醋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蒸馏法精制的生物质热解液的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活性炭吸附法低,同时,焦油含量也明显低;蒸馏法中减压蒸馏的生物质热解液总酸量最高,焦油含量最低,且微量元素种类丰富。减压蒸馏法精制的生物质热解液与木醋液相比较,密度、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相差不大,但生物质热解液的Mg、Al、Ca、Mn、Zn等元素含量高,焦油和挥发性酚含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黄油复杂的组成、结构及加工特性使其在一些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不同的蒸馏温度对黄油进行短程分子蒸馏,分析黄油及其分馏物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的变化及相关性,为黄油的分馏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方法。【方法】以市售黄油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150、165、180、190、200、210、225和240℃ 8个蒸馏温度对黄油进行短程分子蒸馏,分析轻相分馏物得率与蒸馏温度的关系;利用气相色谱测定黄油及其分馏物中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并通过测定酸值、碘值、过氧化值、滑动熔点、DSC熔化曲线和结晶曲线等理化指标,以及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测其结晶形态,探究不同蒸馏温度对分馏物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从165℃开始黄油得到分馏分离,轻相分馏物得率随蒸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165℃时的1.19%增加至240℃时的36.89%。经过短程分子蒸馏后,分馏物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不具规律性;碘值呈现出重相分馏物普遍大于轻相分馏物的规律。短程分子蒸馏没有改变分馏物中脂肪酸的种类,但使其含量发生了一定规律的变化:轻相分馏物富含短中链脂肪酸(40%-60%),重相分馏物富含长链脂肪酸(65%-75%)和不饱和脂肪酸(约30%),与重相分馏物的碘值普遍大于轻相的测定结果吻合;蒸馏温度对分馏物中各类脂肪酸的组成比例有显著影响,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分馏物中各类脂肪酸的含量接近黄油原样。滑动熔点方面,重相分馏物>黄油原样>轻相分馏物,且分馏物的滑动熔点随蒸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长链脂肪酸(LCFA)的含量与滑动熔点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r=0.977。DSC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分馏物的熔化峰和结晶峰均向高温区域偏移,表现出不同但有规律的熔化特性和结晶特性。轻相分馏物与重相分馏物具有不同的结晶形态(5℃、24 h),前者为针状结晶,后者为密集的晶体颗粒,且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晶体逐渐变大。【结论】短程分子蒸馏能够对黄油进行有效的分馏分离,蒸馏温度对分馏效果影响显著,通过改变蒸馏温度可以使分馏物具有不同于黄油原样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进而具有不同的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5.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8∶2n-6,DHA,16∶4n-3和16∶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1n-9和18∶2n-6。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至2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而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发育至1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两种卵黄囊仔鱼极性脂中的主要脂肪酸均在1日龄时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尽管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的卵黄囊仔鱼在发育过程中利用脂类的规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制造竹刨花活性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竹刨花为原料,水蒸气物理法、磷酸转炉法和磷酸微波法生产出的活性炭各有特点,物理法的碘值高,但焦糖脱色率很小;两种化学法3项指标都比较好,其中亚甲基蓝脱色力和焦糖脱色率都超过了国家一级品标准.用盐酸洗涤活性炭,能大大降低灰分,改进其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种子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黄秋葵种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正癸烷含量最高,达21.180%;从黄秋葵种子脂肪酸中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占总量的40.225%。黄秋葵种子中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ATD-GC-MS联用分析阿尔泰狗哇花精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附热脱附(ATD)和水蒸气蒸馏2种方法提取阿尔泰狗哇花精油,运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精油成分有很大差别.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精油共分离出54个峰,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1.7%,其主要成分是单萜和倍半萜,占精油成分的73.64%;ATD法提取的精油共分离出66个峰,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0.2%,检出成分种类复杂,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只占7.99%,含量较多的是脂肪酸(32.61%)、饱和烷烃(15.27%)和一些呋喃类化合物(7.23%),这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精油里几乎没有.2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共同检出的成分有16种.从分析结果来看,植物精油提取工艺,ATD法应优于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9.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近中性pH条件下利用微波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方法及其脱盐精制的效果。结果表明,用500W微波处理30min可显著提高浸提液中大豆低聚糖的含量;在离子交换树脂法脱盐精制过程中,相同温度和相同流速条件下,微波法所得低聚糖的脱盐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梅花鹿油脂为试验原料,研究脱色剂种类、脱色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及振荡速度对梅花鹿油脂脱色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梅花鹿油脂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梅花鹿油脂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与沸石比例1∶10,脱色剂用量7.0%,脱色温度95℃,脱色时间25 min,振荡速度120 r/min。在该条件下梅花鹿油脂脱色率达89.35%,梅花鹿油脂损失率18.76%。  相似文献   

12.
奇亚籽是芡欧鼠尾草的种子,原产于北美洲地区,食用历史悠久,因其营养成分丰富、抗氧化功 效强等特点,近年来开始被国内关注和应用。奇亚籽主要生理活性来源于油脂,其油脂含量为 25.50%~29.40%。 奇亚籽油中 α- 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80%,且 n–6/n–3 脂肪酸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膳 食需求,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功能油脂。奇亚籽油中含有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类胡萝卜素、多酚等化学成分, 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活性。现阶段国内外奇亚籽油分离方法有压榨法、浸出 法以及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奇亚籽油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功能,可推广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发展前 景广阔。目前国内关于奇亚籽油的研究仍较少,大多停留在功能研究层面,鲜有作用机理报道,开发利用也属 于初级阶段。综述了奇亚籽油的化学成分和提取方法,并对其生理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展望奇亚籽 油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奇亚籽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油玉米的发展状况及其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油玉米作为人工创造的一种新型玉米,到目前为止在育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已经获得了一大批含油量很高的基础群体,并且培育出了一批高油品种;高油玉米在油分形成、分布规律、脂肪酸组成上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遗传因素外,非遗传因素对高油玉米籽粒含油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伽师瓜籽油微波提取工艺,对所得油脂成分进行分析,为新疆伽师瓜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微波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伽师瓜籽油脂肪酸成分.[结果]优化后,微波辅助提取伽师瓜籽油得率为46.13;,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85;,亚油酸含量高达62.56;.[结论]与传统索氏提取工艺相比,微波提取伽师瓜籽油工艺效率更高;与常见食用油相比,伽师瓜籽油含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食两用保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提取条件探索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的提取条件进行探索,并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组成情况。[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甲酯化后运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成分比较后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50目,米糠含水量8%,料液比1∶5;采用2次脱色工艺,快速过滤,真空度0.08 MPa,第1次白土添加量为4%,温度为90℃,时间为30 min;第2次白土添加量为3%,温度为80℃,时间为15 min。最佳脱臭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温度170℃,时间1.5 min。GC-MS共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以软脂酸、硬脂酸为主,相对含量为26.32%;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67.66%。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成分和含量相比,不相似性约0.94%,但与花生油和菜籽油差异较大。[结论]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可达国标3级油标准,且其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为橡胶树种子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提取种子油的影响,并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气质分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橡胶种子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时间为2.5h,乙醇夹带剂用量15%,在此条件下,橡胶树种子油的出油率达到19.60%,并且油的色泽清亮。橡胶树种子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分别为:肉豆蔻酸0.13%、棕榈酸9.34%、棕榈油酸0.30%、硬脂酸8.07%、油酸25.90%、亚油酸39.79%、亚麻酸15.75%、花生酸0.34%、花生-烯酸O.3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12%,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制备。[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橡胶种子油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一种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7.
植物种子油脂储存的主要形式是三酰甘油。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具有重要功能。分析了植物种子油脂合成代谢过程调控研究进展,总结了改良植物种子油脂策略:①调节碳源分配,抑制碳源流入蛋白质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增强碳源流入脂肪酸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②干预油脂合成,促进脂肪酸生物合成,提高三酰甘油组装过程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③提高种子油脂的品质:改变植物脂肪酸组成,调节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引入外源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④调控油脂合成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表达,提高种子油脂含量。还讨论了植物油脂合成的三酰甘油前体转运机制及合成途径多基因共同调节合成途径等。  相似文献   

18.
运用GC/MS,GC分析了鱼油与多烯脂肪酸(PUFA)的脂肪酸组成,建立了鱼油与DHA制品中DHA,EPA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鱼油经脱胶、脱酸和脱色处理,色泽大为改观,由原油深黑色、褐色改良为清亮的黄橙色;气味亦大为改善;同时鱼油精制后,其DHA,EPA含量有所提高,精制鱼油的贮藏性能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南疆巴旦杏与油料作物油脂及高级脂肪酸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巴旦杏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 ,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及索氏抽提的方法获得巴旦杏、油菜籽、花生、葵花籽、大豆、芝麻等 6种植物油的油样 ,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得其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结果表明 ,巴旦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 93 .67% )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 ( 6.3 3 % ,低于美国及加拿大标准 7.1 % ) ;不含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豆蔻酸 ,且棕榈酸含量较低 ( 5.99% ) ;不含对人体无益的芥酸。从营养角度看 ,巴旦杏仁油不失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新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平行电极板检测大豆油加热及贮存过程中介电特征值电容和电导的变化情况,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等品质指标,分析大豆油品质参数与介电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和电导与酸价、过氧化值和色度3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一一对应的线性相关性,较高温加热后其相关系数大于较低温加热的;经200℃高温加热后,过氧化值与电导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2 9,电导与介电常数相比,更适合评价油脂的品质,进一步说明了当大豆油品质劣变较严重时,更适合采用电导为指标定量描述其品质。采用介电特性参数无损检测大豆油品质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