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社会调查法、统计法、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法构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住房消费承载能力测试模型、住房消费负荷压力测试模型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模型,结果显示:1997年-2010年,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承载能力有所上升,住房消费负荷压力有所加大,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有所加深.认为导致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加深的重要原因,不仅有楼市房价上涨,还有城市居民住房消费面积增加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统计分析法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测试法,计算1997-2010年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4个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居民住房消费能力、住房消费压力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了1997-2010年4城市住房消费能力、住房消费压力和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及差异.研究结论:1)4个城市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都大于国际公认值6,城市居民买房比较困难;2)1997-2010年4个城市的住房消费生态足迹逐年加深,原因一是商品住房价格上涨,二是人均住房面积增大;3)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4个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变化存在区域差异;4)政府通过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高居民收人以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来降低居民住房消费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重庆市2007年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与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从不同视角分析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重庆市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9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89hm2,产生生态赤字1.3509hm2,其中化石燃料用地、草地和耕地生态足迹占的比重较大。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比起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明显偏低,但是由于重庆市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费需求将长期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这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范坤  吴月  陈忠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98-6000
采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计算并分析了2004年陕西省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在各类生态足迹中,化石燃料用地居第1位,说明其能源消费过大,对自然资源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个举措,即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加快科技创新,不断研发新材料与新能源。  相似文献   

5.
概括了19962007年武汉市各类型用地的变化,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了生态足迹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1996—2007年武汉市各类型用地的变化,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分析了生态足迹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定义和一般计算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分类与优缺点,同时就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研究在我国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研究对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综述,从指标选取与研究范围上对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进行了评述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足迹的自然保护区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足迹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分类体系,对744个自然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级别、类型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与人类足迹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反映对自然保护区实行不同管理方式的必要性.自然保护区发挥较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一定的洪水调蓄和土壤保持功能.人类足迹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自然保护区的级别和规模与人类足迹呈负相关关系(P<0.01).类型划分结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类153个、生态安全管理类79个、物种和栖息地管理类168个、自然景观类242个、自然遗迹类24个、资源管理类自然保护区78个.该方法明确了各类型的管理目标,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适度人口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生态适度人口是根据区域生态需求和生态承载力共同确定的,其是衡量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法对涪陵的生态适度人口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9年涪陵生态适度人口为38.49万人,而实际人口为103.17万人,说明涪陵存在人口超载现象,具有较大的人地矛盾,这影响涪陵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涪陵应制定一些对策来促进涪陵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84-3286
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概念。以张家界为例,计算分析张家界市居民消费的生态占用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5年张家界居民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741 3918、61 8518、96 815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分别为1 592 8091、769 1381、900 515 hm2。  相似文献   

12.
氮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消费者,以食物氮的形式消费后大部分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泄到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费逐渐丰富,对其氮足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15年遵义市氮消费足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遵义市氮消费足迹中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在2.12~3.13 kg(N)/a间波动,平均值2.63 kg(N)/a;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在2.96~4.65 kg(N)/a间波动,平均值3.85 kg(N)/a。近16年,粮食、猪肉、家禽、蔬菜、蛋及蛋制品、水产品、奶制品、水果和牛羊肉对城镇居民食物氮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6.96%、28.90%、10.62%、6.69%、4.73%、4.46%、3.09%、2.31%和2.26%。农村居民食物氮消费足迹中粮食的贡献为65.81%、猪肉的贡献为24.21%、蔬菜的平均贡献为6.70%;水果、水产品、家禽和蛋及蛋制品的贡献在0.28%~1.32%间波动。遵义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我国膳食结构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消费食物氮可能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方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46-15048
以2008和2009年重庆市农村居民按收入分组和按商品类别分组的面板消费数据为基础,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需求、恩格尔系数及需求收入弹性的分析和对比,揭示了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构成的变动,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81~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氮年消费量的趋势变化,并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家庭食物氮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年消费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处于轻微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食物氮消费量仍然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