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桉树人工混交林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桉树人工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长状况、蓄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索适于桉树生长的最佳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省雷州半岛,选择尾巨桉(DH32-29)分别与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混交的试验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并在各样地四角以及中心设5个土壤采样点,采集表层0~20 cm的土壤,测定试验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含量。【结果】(1)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均可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促进作用大小表现为马占相思团花湿加松;4个林分间桉树胸径存在显著差异,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团花和马占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皆大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而湿加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均远小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3)各类型混交林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桉树湿加松混交林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桉树团花混交林,混交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总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则以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最大,桉树团花混交林次之。(4)桉树与团花混交后,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林地有机质、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湿加松混交后,林地仅土壤pH和全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结论】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桉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最好,林分整体蓄积最大,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林分质量最好,林分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文章中,深入研究了桉树与杉木、相思混交种植的相关内容,发现桉树和杉木、相思混交种植的方式对林木健康生长十分有利,而且实际的产量也明显提高,使得土壤性质得以改善,为混交林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沈振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3-144,172
对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采伐迹地采用木麻黄和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进行更新试验,通过5a生林分在生长量、防风效果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3∶3)混交林在生长量和防风作用上与木麻黄、马占相思单行混交林及木麻黄纯林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木麻黄与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养分的提高。沿海地区海岸内侧丘陵山地马尾松林地更新以木麻黄和马占相思多行混交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造林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为擎天树和桉树混交造林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定样方方法连续3年测量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林的生长量,同时采用财务净现值法对造林投入和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5年生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林中擎天树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3.31 m和3.04 c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66 m和0.61 cm;桉树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量分别为15.63 cm、17.79 m和99.00 m3/ha;混交林投资项目第5年的财务净现值为630.00元/ha,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57%,年均利润达3774.00元/ha,年均利润率为10.61%.[结论]从造林效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量,擎天树与桉树萌芽林混交是较理想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5.
施成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40-141
针对闽南沿海地区大面积发展桉树纯林引起地力下降、病虫害及水分过度丧失等问题,在闽南海岛东山县丘陵山地进行了桉树与木麻黄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与木麻黄混交能提高桉树生长量,丰富林下植被,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层林,而且混交林土壤的持水能力、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建议在闽南地区推广营造桉树木麻黄带状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大叶相思混交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6):109-110,50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大叶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马尾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对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马尾松与大叶相思带状混交,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带状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马尾松与大叶相思单行混交,马尾松受压严重,保存率、生长量低,应及时采取对大叶相思进行适度修枝,增加林内透光度,促进马尾松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最佳混交途径,在罗源国有林场开展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比例为2∶2的行状混交和比例为4∶4的带状混交试验,火炬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混交后,火炬松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的生长量均较火炬松纯林有所增加,其中带状混交方式的火炬松生长量增加更多,与火炬松纯林相比,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分别增加了16.8%、18.3%和59.5%;火炬松与台湾相思混交林的土壤通透性优于火炬松纯林,而且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也高于火炬松纯林。由此可见,火炬松与台湾相思采用4∶4的带状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桉树相思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钦廉林场两组桉树纯林、相思树纯林以及二者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桂南地区桉树相思树混交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钦廉林场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中,并且随着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总数排序依次为混交林〉相思树纯林〉桉树纯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说明桉树与相思树混交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当前广西营造相思桉树混交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与木麻黄纯林相比,木麻黄混交林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其次为木麻黄与刚果12桉混交.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桉树山地混交造林的合适模式,促进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在闽南山地开展桉树与灰木莲行带状混交造林试验,对混交林及其纯林的生长量、土壤理化性状以及林分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桉树与灰木莲采用行带状混交方式,混交比例6桉树∶4灰木莲(3行桉树∶2行灰木莲)是可行的,5年生混交林中桉树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分别达15. 87 m、14. 17 cm和0. 1303 m3,相应地比桉树纯林提高了9. 45%、6. 28%和25. 17%,混交林分生长力较高,蓄积量接近桉树纯林,达124. 01 m3/hm2; 5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还比较和谐,特别是灰木莲的生长尚不受桉树的影响。但是,目前林分已高度郁闭,混交林中灰木莲、桉树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4. 5%和49. 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此后,及时通过间伐来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是经营的关键。该混交模式能促进桉树的生长,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作为闽南山地中长轮伐期桉树人工林持续经营技术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比木麻黄、湿地松生长更快.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到217.17m3·hm-2,总生物量151.85t·hm-2,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增加182.19%、40.16%;9.77%、1.98%;248.03%、41.93%;430.98%、188.41%.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成层性明显,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生态防护效能的发挥.因此,可以把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主要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不同腐熟处理的桉树皮为主的单一基质及与珍珠岩、泥炭等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混合基质材料,并以松树皮为对照基质进行铁皮石斛的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堆沤处理的桉树皮作为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经过堆沤处理的含桉树皮基质的栽培效果均比自然风干的桉树皮基质好,其中以化学生物方法联用发酵桉树皮基质的栽培效果较好;12 种含桉树皮基质在铁皮石斛上的栽培效果以化学生物方法联用发酵桉树皮与珍珠岩、泥炭的体积比为2颐1颐1 的混合基质为最好,而且明显优于松树皮基质;其他11 种含有桉树皮的基质均适合做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说明桉树皮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松树皮做为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3.
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厚荚相思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生长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造林的通直率比实生苗造林高;从树高年生长量、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和经济效益来看,无性系造林明显优于实生苗,但其年平均胸径生长没有树高生长明显。最后论述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超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下桉树人工林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大宽行桉树间作菠萝模式下的桉树人工林根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根系变化趋势是随着土层的加深,根量呈线性减少;间作系统内桉树的根系在南北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和对照纯林一致,都表现为南面的根量比北面少;超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下种植的三龄桉树的根系除了对窄行带内的土壤养分空间充分利用,并向宽行间作带内扩展,达到利用间作带作物施放的作物肥料,使自身土壤养分空间比纯林的大,林木木材生产量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以桉树木材和桉树锯末为基质,以混合锯末为对照,对桉树种植的灵芝进行了比较试 验。结果表明能够进行桉树下培养灵芝,灵芝菌丝体的增长率在桉树下生长快(桉树锯末的菌丝 体的日常增长率为9.75 mm?d -1,桉树段下灵芝菌丝每日的生长速度7.28mm (d-1)。桉树混合 基质灵芝鲜重47.66g,与对照组(47.11g)相比,更高,高出比例是1.18%。与对照组(45.44g)相比, 较低,低出比例是3.53%。从木屑基质下灵芝多糖(1.64g 100g-1)和灵芝多糖(1.44g 100g-1)实验 结果来看,其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其中,前者高出比例是1.38g,后者高出比例是100% g-1。从 食用角度来看,灵芝中重金属含量不会损害人们的健康,没有超出相关绿色食品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6.
Comparison of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litter layer and soil layer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 Taking Chinese fir pure forest, eucalyptus pure forest, masson pine pure forest,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Phoebe cren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oil layer and litter layer of four forest type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fixed sample monitoring, ring knife sampling and soak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oil layer and litter layer of the four stand types were different; The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Phoebe fortunei in the litter layer has the highest natural water content and the maximum storage capacity, which are 65.86% and 2.62 t/hm2 respectively; The eucalyptus pure forest and the Chinese fir pure forest have the maximum water capacity and the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 which are 4.77 t/hm2 and 2.01 t/hm2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otal porosity index, the highest total porosity of pure Chinese fir forest is 35.85%, and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is the best. The soil layer storage capacity of all forest type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5%, and the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 and comprehensive water capacity of pure Chinese fir forest are the larges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capacity of 49.56t/hm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layer of typical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in eastern Guangxi is the main body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litter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role in improving the water regulation function of soi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红豆树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生长特征数值.结果表明,谷地纯林的生长好于坡地,混交林中以红豆树、杉木2∶1混交更能促进红豆树的生长成材,红豆树纯林的成材效果比混交林好.文章指出,合理营造红豆树纯林可以提高成材率,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厚荚相思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项目对比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广西林业科技示范园内厚荚相思试验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6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的静态经济效益为8 467.6元/hm2;相对于原杉木林的生态效益为52 945.7元/hm2;社会效益为10 256.0元/hm2;综合效益为70 482.0元/hm2。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等于经济效益的8.3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半干旱区径流聚集工程技术下人工云杉林木的发育状况及生态环境效应.【方法】在定西市安定区对漏斗式聚流抗种植的云杉×沙棘混交林和燕尾式聚流坑种植的云杉纯林的土壤水分状况、林木发育状况进行测定.【结果】在年均降水量480mm的条件下,径流聚集工程有效拦蓄了降水径流,保障了林木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云杉×沙棘混交林与云杉纯林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云杉混交林相比,云杉纯林具有较大造林密度和林木蓄积量,具有更高的经营利用价值;而云杉×沙棘混交林具有复层拦蓄,具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益;在生长期(2005~2014年)年降水量450.9 mm的情况下,云杉纯林与混交林2 m内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16.91%和12.43%,说明云杉纯林土壤水分适宜性高于混交林,具备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结论】半干旱区漏斗式聚流坑和燕尾式鱼鳞坑径流聚集工程效果显著;在节水工程实施中云杉纯林和云杉×沙棘混效林均表现出了较高适宜性和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