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 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2 季各施钾素200 kg/hm2 左右为宜,不仅可获理想的作物产量,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2.
3.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条件下,轮作期内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速效钾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在土壤供钾水平降低时也是作物吸钾的重要来源。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剖面中的垂直移动,主要受作物吸收、温度、降水及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作物生育前期以表层钾素供应为主,在需钾高峰期心土和底土供钾也很重要。小麦生育  相似文献   

4.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季各施钾素200kg/hm^2左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条件下,轮作期内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速效钾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在土壤供钾水平降低时也是作物吸钾的重要来源。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剖面中的垂直移动,主要受作物吸收、温度、降水及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作物生育前期以表层钾素供应为主,在需钾高峰期心土和底土供钾也很重要。小麦生育期钾素以向上运移为主,而玉米生育期内钾素以向下淋移较为显著。轮作期土壤钾素的消耗主要是由于作物吸收,也有少量的淋失。在该地区生产中,补施钾肥、增加农家肥和秸秆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还田及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西部潮土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下连续两年4个种植茬口秸秆全还田和施用钾肥对耕层土壤钾素状况、作物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定位两年后,秸秆还田及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秸秆还田配施钾肥(NPKst)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小麦或玉米产量各个茬口均以NPKst处理最高,不施钾肥秸秆不还田(NP)处理最低。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8.03%,玉米平均增产2.92%;秸秆还田条件配合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14.13%,玉米平均增产6.99%。施用钾肥秸秆不还田(NPK)处理和NPKst处理第一种植季的钾肥当季回收率分别为31.8%、24.4%,4个种植季钾肥累计回收率分别为39.2%、25.3%。定位两年后,单施钾肥处理(NPK)土壤钾素平衡达到-481.2 kg/hm2,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NPKst)土壤钾素平衡达到74.2 kg/hm2。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是维持潮土土壤钾素持续供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潮土、紫色土及黄壤上施钾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0多个田间对比试验和30多上区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可增加小麦产量。土壤类型不同,其施钾效应不同,增产效应依次为:黄壤〉潮土〉紫色土。同一土类不同土属施钾效应有差异,紫色土类棕紫泥上施钾效应不显著。氮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小麦施钾效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对钾的需求愈迫切,施钾边际效应增加。高氮施钾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好于低氮施钾效应。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测定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可以作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钾对紫色土稻麦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中,长期施用钾肥对紫色土钾素含量变化及钾肥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钾明显提高稻麦产量,维持紫色土有效钾的平衡;长期秸秆还田并配施化学钾肥是维持紫色土钾库平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为探明长期施钾对大田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东北三省的代表性土壤上连续13年的定位施钾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东北3个定位试验点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长期施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辽宁13年间(1993~2005)施钾效应不稳定,吉林自第3年(1995年)开始施钾显著增产,黑龙江自定位开始施钾显著增产;辽、吉、黑3点长期施钾条件下作物产量13年平均分别增加9.9%~10.3%、12.6%~13.6%和17.5%~21.7%。辽宁、吉林两点施K2O 112.5 kg•ha-1时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处于较明显的亏缺状况,而施K2O 225.0 kg•ha-1时3个定位点钾素均有较多的盈余。长期施钾均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且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长期施钾对3个定位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基于产量、效益和土壤钾素状况,3点的适宜钾(K2O)用量为112.5 kg•ha-1左右。  相似文献   

10.
钾虽然是农作物正常生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但是如果长期对农作物施钾,不仅会对土壤钾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主要论述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钾量对土壤钾素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情况下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完全不施肥或只施用氮、磷肥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2mg/kg。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钾肥用量在112.5kg/hm2(K2O)时可维持土壤钾素原有水平;钾肥用量在225kg/hm2时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占土壤全钾的比例,改善土壤钾素状况。  相似文献   

12.
施钾对土壤富钾区棉花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富钾地区合理的施钾方法,在滨海县临淮乡以3个村为试验点,棉花、玉米为补钾试验对象,分别设计不同施钾水平。结果显示,补钾与否对棉花蕾铃脱落率、单株成铃数、成铃率均无差异;对棉花产量在每亩施KCl5~15kg范围内增产显著,多施产量反而下降。补钾对玉米产量无影响,而配施氮磷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钾量对潮土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及钾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潮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量和钾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能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增产率为4.68%-14.35%;夏玉米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到灌浆期植株钾积累量持续增加;钾生理效率、钾素吸收效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当季回收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从钾肥增产增收和钾素利用效率方面综合考虑,以施钾量150 kg·hm^-2效果相对最佳,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080 kg·hm^-2,增收949元·hm^-2,产投比为2.76,每公斤K2O增产7.09 kg夏玉米,钾肥当季回收率为37.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华北平原的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上进行连续13年的施钾和秸秆还田试验。【结果】施钾和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处理之间表现为:NPK+St>NPK>NP+St>NP,施钾处理的作物产量与NP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轮作制度下玉米的施钾效应高于小麦。与山西单作制度相比,河北轮作制度下的土壤钾素损耗严重,除NPK+St处理外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秸秆还田和施用钾肥较NP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耕层土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及全钾含量,且降低矿物钾比例的同时提高其余几种形态钾的比例。与定位开始相比,两种类型土壤各形态钾含量和比例随时间变异特点不同,两定位点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下降。【结论】整体看直接施用化肥钾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但从提高作物产量和缓解土壤钾素下降来看,小麦秸秆还田是一个有效的补钾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6,(6):11-12
本文综述了施用钾肥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最近几年施用不同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旨在为今后玉米合理施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取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方法,对潮土和褐土的供钾特性及钾肥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潮土的固钾能力远高于褐土,其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释放量和释放速率不及褐土,供钾能力相对较弱。(2)潮土施钾效果明显优于褐土,钾肥利用率相对较高,即每施入1公斤K2O,潮上增产小麦5.8kg,揭土增产小麦4.1kg。因此,生产上应将有限的钾肥资源优先分配到施钾效果明显的潮土上。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在不同施钾水平下的穗部性状和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穗部性状也随之增加,当施氯化钾量为400kg/hm2时其公顷产量达7894.5kg,比对照公顷增产1251kg,增产率18.8%,为最佳施钾量。  相似文献   

18.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选用费玉3号、豫玉22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考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了钾肥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素营养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加玉米茎秆干物质重和叶面积及千粒重。但过量施用钾肥对玉米产量的提高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肥配施对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产量及植株钾素吸收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施用量相同(P2O5200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表现为NK;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植株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钾配施处理植株钾素积累量均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处理,其中氮钾配施量为N 300 kg/hm2、K2O 200 kg/hm2时植株钾素积累量最大,为372.4 kg/hm2;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提高植株生长前期钾素吸收速率和阶段积累量,并使生育后期阶段积累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等因素,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在施P2O5200 kg/hm2条件下,施N 300 kg/hm2,配施K2O 20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钾吸收利用效率,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可达12.04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