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其永  洪万树 《海洋渔业》2015,37(2):179-186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被誉为"国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洋渔业种类之首。20世纪50~60年代大黄鱼资源丰富,东海区年产量达10×104t以上。内湾性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卵场之一,其生殖群体有春夏季产卵的春宗和秋季产卵的秋宗生态群体之分。1956~1961年闽东和浙江渔场发展敲罟作业,敲罟禁捕后又大力推广机帆船大围缯和对拖网渔船作业,严重的过度捕捞破坏了官井洋大黄鱼产卵群体资源,致使产卵群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早熟。当前资源已经衰退枯竭,趋于濒危物种。本文叙述了官井洋大黄鱼地理种群归属、生活史类型、产卵群体的分布洄游以及资源的兴衰演变过程,并提出一些修复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的对策,以供海洋渔业界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认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可划分为3个种群,其中在东黄海,浙江的岱衢洋大黄鱼和福建的官井洋大黄鱼被认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本研究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 1982年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和海洋水文方面,重新审视了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问题,为大黄鱼种群划分和大黄鱼资源兴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东海北部外海和东海南部近海是大黄鱼主要的两个越冬场,其中闽东温台水域的大黄鱼产量在东海南部近海产量占主导地位。东海南部近海大黄鱼地理分布表明,从温台渔场到闽东渔场大黄鱼的越冬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而官井洋大黄鱼正是闽东渔场大黄鱼的主体部分。由此可以认为:官井洋所在的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东黄海大黄鱼同属于东黄海大黄鱼种群。这一结论通过3个旁证得到印证:其一,大黄鱼标志放流结果显示,1959年4月21日在连江县北茭洋东32 m深的地方(26°21′5″N、119°50′E)重捕到浙江水产实验所于1958年5月20日在岱衢洋寨子山东偏北大黄鱼产卵场放流的1尾雄性大黄鱼,因此,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岱衢洋是相互混栖的同一群体;其二,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终年影响着闽浙近海,难以形成大黄鱼种群隔离、种群分化所需要的海洋学条件;其三,官井洋大黄鱼春夏之交产卵,与岱衢洋和猫头洋大黄鱼相似,而与粤东和粤西大黄鱼在9-12月产卵完全不同。本研究旨在为大黄鱼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官井洋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强大黄鱼原种场建设,加大大黄鱼原种增殖放流力度,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记者近日获悉,福建省拟通过《官井洋大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曾是浙江省、福建省等地渔民的主要捕捞对象.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黄鱼年捕捞量迅速攀升,超负荷的捕捞强度让东海大黄鱼种群逐渐处于濒临枯竭的困境.为保护大黄鱼资源,1985年福建省在宁德市设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开展了诸多关于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宁德地区大黄鱼养殖产业获得蓬勃发展,为当地经...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为我县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其养殖品系主要产自福建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长期以来,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经多代近亲交配及繁育造成严重的种质退化。为选择和推广优良大黄鱼品种,在2005~2006年,我们开展了岱衢族大黄鱼与闽——粤东族两种品系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瞭望塔     
农业部调整吕洒、长江口等渔场部分海域捕捞管理规定本刊最近获悉,农业部下发的《吕为、长江。和舟山渔场部分海域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中对上述渔场捕捞许可规定作了部分调整调整的海域范围为:北纬X度、东经LZ度切分,北纬H度、东经nZ度J}分,北纬32度、东经124度,北纬29度3)分、东经1x度,以上各点连线以西至禁渔区线海域.i规定》强调:今后不再安排非海域毗邻省市渔船进入上述海域生产,不得以任何方式增加该海域任何作业形式的捕捞作业渔船,捕捞规模控制在1998年的水平以内;执行捕捞作业渔船审批领证制度;对大黄鱼、小黄鱼。…  相似文献   

7.
《福建水产》1985,(2):F002-F002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福建闽东官井洋是大黄鱼良好的产卵场。历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有大量的大黄鱼进入官井洋产卵繁殖后代,形成春季黄瓜鱼汛。历史上一般年产量1,500吨左右,最高可达2,500吨。由于多年来酷渔滥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利用 8 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 对 100 尾放流大黄鱼亲鱼以及官井洋海域回捕的 295 尾大黄鱼样本进行亲子鉴定,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大黄鱼回捕效果评估方法。8 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 78 个等位基因, 其观测杂合度为 0.511~0.939 (平均值 0.764), 期望杂合度为 0.643~0.897 (平均值 0.781), 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587~0.883 (平均值为 0.751); 通过 Cervus 3.0.7 软件模拟分析得到, 在置信度大于 95%的情况下, 8 个微卫星位点的个体累积排除率达到 99.99%以上水平; 2019 年 7 月从官井洋海域回捕到的 190 尾大黄鱼中, 检测出 5 尾与放流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的个体, 占回捕样本总数的 2.63%。推算本次富发放流大黄鱼在回捕样本中所占比例为 60.53%左右, 进一步推算出 7 月富发公司放流大黄鱼的回捕率为 0.0038%左右。8 月、9 月的 105 尾回捕样品中未能检出标记个体。本研究构建的大黄鱼亲子鉴定技术体系不仅可为三沙湾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亦可为三沙湾大黄鱼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本研究对于我国其他海水鱼类的增殖放流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最近发出通知,于1989年开始,在我国东海区设立产卵带鱼保护区。保护区范围是:北纬28度30分至30度30分、东经124度30分以西到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海域。在保护区内,每年5月1日至6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长和死亡参数变化的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2010—2011年福建官井洋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2 098尾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性腺进行测定。据此,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分析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并讨论了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官井洋大黄鱼平均体长132.6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0 mm,占55.96%;平均体质量45.1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50 g,占61.77%,大黄鱼幼鱼和补充群体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大黄鱼体长—体质量间的关系式为W=2.001×10-5L3.006。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385.4 mm、k=0.43及t0=-0.32a,拐点年龄为2.2龄。对照20世纪80年代福建近海海域大黄鱼群体L∞值从555.4 mm下降到现在的385.4 mm,拐点年龄由2.97下降到2.2,均表明当今大黄鱼群体小型化且低龄化严重。生长系数k由0.36增长到0.43表明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加快。总死亡系数(Z)为3.12,自然死亡系数(M)为0.45,捕捞死亡系数(F)为2.67,资源开发率(E)为0.856。大黄鱼M值出现上升,可能与福建近海环境质量下降有关,而高强度的捕捞促使大黄鱼捕捞死亡系数由0.84上升到2.67,说明大黄鱼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在官井洋大黄鱼现行资源状态下,应努力降低捕捞死亡水平,保护大黄鱼生存环境,而对目前以小型化和低龄化为主的大黄鱼群体,建议以控制大黄鱼的开捕年龄(t0)为主。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东经128度30分(北纬33度9分15秒以北为东经128度)以西的东海、黄海及北纬10度以北的南海海区作业、渔船总吨位在15吨以上的底拖网称为以西底拖网渔业。经日本农林省大臣许可的作业船数,1984年1月1日至目前为l单拖2艘,双拖434艘。从吨位级分:110~120吨型171艘,14O~150吨型98艘,两者占总船数的62%(表1)。  相似文献   

12.
郁才贵 《海洋渔业》1982,(4):182-182
<正> 毗邻福建省宁德、罗源、福安,霞浦四县的官井洋内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也是著名的大黄鱼产卵场。该内湾肚大口小,与外海仅有狭窄的“东冲口”相通,是天然的大黄鱼“护产院”。由于过去的酷渔滥捕,1979年在官井洋投产渔船3,500只仅产2,000多担,比之六十年代年产  相似文献   

13.
市场动态     
福建省宁德市水技站试验场于2002年底参加在福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绿色食品2002福州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洽谈订货会”,该场的“官井洋”牌大黄鱼获得“优秀销售奖”。“官井洋”牌大黄鱼在获得省名牌农产品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努力,申报“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标志,目前已先后通过产地与产品质量认证。这次的参展为探索建立扩大大黄鱼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满足国内外对无公害食品与绿色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为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据悉,广东省将在2002年至2011年内投资8亿元…  相似文献   

14.
美济礁位于北纬9度54分00秒,东经115度32分00秒,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顶部全由珊瑚构成,东西约9公里,南北约6公里,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四周礁石在退潮时露出水面6英尺,礁盘以外约1公里处,水深可达千米以上。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四家系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及品质选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实验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以及它们的正交和反交家系大黄鱼背肌肉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不同家系大黄鱼的品质。结果表明,四个家系之间大黄鱼蛋白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脂肪含量反交家系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有显著差异,官井洋家系含量最高(13.51%),反交家系家系含量最低(10.59%);水份含量的变化与脂肪含量的变化成反比,反交家系水份含量与正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和官井洋家系同样都有显著差异。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正交家系和反交家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83%±1.19%、54.45%±1.01%、54.80%±2.97%和58.39%±0.71%,其中反交家系、岱衢洋家系总氨基酸含量同官井洋家系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0.08%±0.52%,28.05%±0.35%,28.40%±1.76%,29.97%±0.41%,其中岱衢洋家系、反交家系同官井洋家系都存在显著差异(〖WTBX〗P〖WTB1〗<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4.56%±0.26%,23.45%±0.24%,22.88%±0.61%,25.39%±0.11%,其中反交家系与其他三个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所占比例以反交家系最高,且同其他三个家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岱衢洋家系EPA(C20∶5)含量同正交家系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三都湾是鱼虾越冬与繁殖生长的良好渔场,包括东吾洋、官井洋可供鱼虾放流增养殖的水域面积有60多万亩。八十年代初期,我省水产科技人员在东吾洋开展对虾标志放流增殖试验和官井洋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成科学研究。都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东吾洋被列为“七五”期间国家水产综合技术开发重点。三都湾也作为我省重点港湾鱼虾放流增殖的重大课题,由省、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根据在宁德市召开的"环三都湾规划座谈会"上专家的意见,对环三都湾的内海沿岸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对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自然保护区影响提出了明确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官井洋大黄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研究大黄鱼生殖力种内变异的第二篇报告。所依据的材料是1959年5月在福建东北部官井洋产卵场收集的,共升算了173个样品。据以观察分析的标本全系未出现透明和游离状卵子的典型Ⅳ期卵巢。卵子计数取样与处理方法以及术语概念均与作者在“浙江岱衙洋大黄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一文中所述者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12,(3):59-59
大黄鱼“闽优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5—2010)是以在福建宁德市官井洋附近海域捕获的野生鱼种为起始亲本来源.通过常规的群体选择结合雌核发育技术,以生长速度、体型和成活率为主要指标,经5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自交以及正反向杂交子代进行生长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526 d),官井洋大黄鱼自交子代(GG)和反交子代(GD)(官井洋♀×岱衢洋)大黄鱼较岱衢洋自交子代(DD)和正交子代(DG)(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生长快,到526 d实验结束时,GG和GD体重分别达到330.514 g和336.694 g,而DD和DG则仅为278.975 g和243.297 g。对其各阶段生长速度分析,发现虽然一龄DD生长较慢,但过冬后DD生长明显加快,体长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各群子代,体重增长也达到GG和GD增长水平,即有后期增长潜能。对比各群子代肥满度发现,526 d时,DD肥满度最低(1.675),GD肥满度(1.779)虽高于DD,但显著小于GG(1.933)。鉴于GD生长速度高于DD,与GG相当,而体型又优于GG,认为GD具有较大的经济养殖和优良品种选育的潜力。拟合各阶段体长体重数据,得出各群体生长曲线公式如下,DD:W=0.0206L2.9427, R2=0.9949;GG:W=0.0139L3.0994,R2=0.9785;DG:W=0.0229L2.9136,R2=0.9905;GD:W=0.0177L3.0079,R2=0.9949,拟合度较好,可通过体长估算体重,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