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虹鳟鱼饲料中肉骨粉替代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饲料中用10%肉骨粉替代10%鱼粉对虹鳟鱼的影响。试验分2个处理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饲料中鱼粉和肉骨粉的添加量分别为15%、10%和5%、20%,试验共进行11周。试验结果表明,2个处理组虹鳟鱼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饵料系数未产生显著的差异(P>0.05);处理2组单位鱼成本下降0.68元/kg,显著提高了体脂肪含量、肝体比、脏体比(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体水分和体蛋白含量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见,用10%肉骨粉替代10%鱼粉对虹鳟鱼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但可影响体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
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脂肪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旨在研究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菜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菜油,配制成6组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和等能(总能为15.67 MJ/kg)的饲料.对平均体重(1.45±0.12)g/尾,平均体长(5.09±0.33)cm的齐口裂腹鱼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8.21%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3.92%/d)、蛋白质效率最大(2.91%),饵料系数最低(1.31),均与饲料脂肪含量为7.18%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其余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18%~8.21%.  相似文献   

3.
油菜籽中含朊酶抑制剂、植酸和丹宁酸,而且纤维含量高,并含芥酸和异硫氰酸等有毒物质,故用作动物饲料蛋白源受到限制。为研究油菜籽粉用作莫桑比克罗非鱼苗(平均体重0.3克)实用饵料中的蛋白源对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生物系鱼类饲料和营养研究室配制了六种等氮且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平衡的饵料,对鱼进行56天的投饵试验。对照饵料的蛋白源为鱼粉或豆粉。结果表明:油菜籽粉可代替15%的豆粉,高于此含量鱼苗摄食量下降且生长减慢。投喂油菜籽含量高的饵料,鱼苗甲状腺滤泡的中心胶体区出现啮蚀状。  相似文献   

4.
用棉籽饼代替虹鳟鱼饵料中0、25、50、75、100 %的鱼粉,配制的5种饵料对虹鳟生殖的影响进行了测定.试验用虹鳟个体重(247±8)g,投饵试验131 d,个体重增长了2倍.投饵试验0、64、112、131 d时取血测定雌雄虹鳟血浆中的甾类激素和血液参数.测出投喂饵料5的虹鳟鱼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为(7 9±0 3)g/dl,而投喂饵料1~3的虹鳟鱼血红蛋白浓度为10 3~10 9 g/dl.投饵试验112 d和131 d后投喂饵料2和3的虹鳟鱼精巢重量和甾酮浓度高于投喂饵料4和5的虹鳟鱼.投饵71 d后各试验组的鱼精子浓度(7 2~9 8×109/mL)和活力(78 %~89 %)无显著差异.投喂饵料2、3、4、5的虹鳟鱼血浆中的棉酚浓度分别为2 9、11 7、21 7、29 9 μg/mL,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精液中棉酚含量很少.故棉籽饼饵料对虹鳟生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优化黄金鲈配合饲料提供依据。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质42.0%)、等能(总能20.0 MJ/kg)的半精致饲料,其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的20%蛋白质。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28.71±0.08)g/尾],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及试剂盒测定黄金鲈胃、幽门盲囊、肝脏及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在本试验条件下,黄金鲈配合饲料中,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20%时,黄金鲈的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全脂豆粉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黄金鲈的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黄金鲈配合饲料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对其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基于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在鱼粉20%的蛋白质替代水平下,豆粕的替代效果优于全脂豆粉。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饵料中添加抗氧剂、维生素E和硒对虹鳟鱼生长的效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大学给虹鳟鱼投喂添加抗氧剂喹乙醇、丁化羟基甲苯、维生素E和硒的饵料20周同对照饵料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剂的饵料过氧化物值最低,为20摩尔O_2/公斤脂  相似文献   

7.
方斑东风螺脂肪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方斑东风螺幼螺脂肪营养需求的研究,以鱼粉为蛋白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鱼油以形成肪脂梯度,配制脂肪含量为5.5%、7.5%、9.5%、11.5%和13.5%5种试验饲料,饲养方斑东风螺幼螺60 d.结果表明,饲料的脂肪含量显著影响幼螺的增重率、壳增长率和饵料系数,脂肪含量在9.5%时达到最好的养殖效果,与脂肪含量7.5%和11.5%的2个试验组无显著差异.通过回归分析,脂肪的最适含量为10.01%.成活率在试验脂肪含量范围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棉籽饼代替虹鳟鱼饵料中0、25、50、75、100%的鱼粉,配制的5种饵料对虹鳟生殖的影响进行了测定。试验用虹鳟个体重(247± 8) g,投饵试验131d,个体重增长了2倍。投饵试验0、64、112、131d时取血测定雌雄虹鳟血浆中的甾类激素和血液参数。测出投喂饵料5的虹鳟鱼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为(7. 9 ± 0. 3) g/d1,而投喂饵料1-3的虹鳟鱼血红蛋白浓度为10. 3- 10. 9 g/d1。投饵试验 112 d和131d后投喂饵料2和3的虹鳟鱼精巢重量和甾酮浓度高于投喂饵料4和5的虹鳟…  相似文献   

9.
我们进行一项为期12周的养殖实验,用于研究给斑点叉尾Hui投喂含7.6%的鱼粉并添加0,1.5,3或6%的鱼油饵料时,斑点叉尾Hui生长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当油鲱鱼油添加量达3%时,鱼的增重明显增加;当鱼的饵鱼添加量达3%时,鱼的增重明显增加;当鱼的饵料含有6%鱼油时,鱼的增生下降,随着油鲱鱼油含量的增加,鱼的干物质重量和脂肪增加,蛋白质量下降,饵料的变化对灰分没有影响。从全身组织极性脂质的脂肪酸成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进行了一项为期12 周的养殖实验, 用于研究给斑点叉尾鮰投喂含7.6% 的鱼粉并添加0,1.5,3 或6% 的鱼油饵料时,斑点叉尾鮰生长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当油鲱鱼油添加量达3% 时, 鱼的增重明显增加; 当鱼的饵料含有6% 鱼油时, 鱼的增重下降。随着油鲱鱼油含量的增加,鱼的总干物质重量和脂肪增加,蛋白质量下降。饵料的变化对灰分没有影响。从全身组织极性脂质的脂肪酸成分看,基于20∶3n - 9 和22∶6n~3 脂肪酸的比率, 添加1.5% 的油鲕鱼油足以满足斑点叉尾鮰鱼苗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从研究结果看,没有鱼油含有鱼粉的饵料不能满足斑点叉尾鮰鱼苗对n - 3 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饵料中必须有含n - 3 脂肪酸的物质以满足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虹鳟对ZnSO_4、ZnNO_3、ZnCl_2和5ZnO·2CO_3中锌的利用率,日本东京水产大学佐藤秀一,对平均体重0.3克的虹鳟鱼进行了40周的投饵试验。结果表明:用未添加锌的鱼粉饵料喂养的鱼生长最慢,且患白内障病的和发育不良的鱼比率高。用添  相似文献   

12.
以豆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仅添加蛋氨酸能否满足鲤鱼种的氨基酸需要量问题,日本国立水产养殖研究所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在豆粉基本饲料中添加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低含量(0.25%)和高含量(0.50%)的蛋氨酸5种试验饵料,对  相似文献   

13.
培育吃食性鱼苗鱼种,我国传统的喂养方法是投喂豆粉或豆浆,一日数次,定时全池洒喂。但朝鲜釜山水产大学鱼类养殖试验站发现,用含豆粉40%的饵料喂养鲤鱼苗种,鱼生长不快。经过营养含量分析,他们在豆粉饵料中添加2%的二价磷酸钠,鱼生长效果显著。初重73.3克的鲤鱼日生长率达1.619%,饵料系数1.431;初重26.7克的鲤鱼种,日生长率为1.589%,饵料系数1.558。  相似文献   

14.
破膜血球蛋白 (AP -301)对中华鳖一类需要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的肉食性水产动物是较为理想的动物蛋白源之一。本文用4种等氮幼鳖配合饲料养殖对比试验 ,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试验表明 :添加10 %AP -301、16 %白鱼粉、26 %国产鱼粉、无α -淀粉、含蛋白质45.2 %的幼鳖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总增重与饲料系数 )与添加50 %白鱼粉、11.4 %国产鱼粉、22.6 %α -淀粉、无AP -301,而蛋白质含量相等的对照饲料相比,养殖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饲料成本下降32.35 %。另二种添加AP -301比例较高(15 %)或较低(8 %),且加有α -淀粉的饲料,其养殖效果都比添加10 %的差,饲料成本要高,但与对照饲料相比,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添加混合油(豆油:鱼油为2:1)配制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平均体重61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0-8%,饲料脂肪含量为4%-12%,蛋白质含量为44%,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有显著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在7%-12%时铗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和不合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探讨不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幼鱼平均体质量为(4.10±0.10)g,放养在36个规格一致的水箱中饲养,每箱放养30尾,经过40 d的饲养,试验表明:在含有鱼粉的饲料中添加酵母免疫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育苗期间苗种的养殖成功率.根据饵料系数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比例的关系,结合草鱼幼鱼的成活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动情况可见: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的草鱼饲料中添加0.5‰~1‰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能显著改善草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在不合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添加1‰~5‰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显示出最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鱼回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鱼苗开口饵料中鲱鱼粉占 75 %以上。为降低鱼粉用量而不影响鱼苗的生长和成活率 ,美国水产科研人员配制了经济饵料 ,配方如下 (% ) :鱼粉 5 0、麦粉 2 0、家禽副产品 1 3.85、豆粉 2 .4 0、乳粉 5、酵母 5、牛脂 2 .75、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添加剂 1、赖氨酸 3.1 5、蛋氨酸 1 .1 0。添加剂配方 (% ) :无机盐混合物 35、抗坏血酸 - 2 -多磷酸盐 1 5、氯化胆碱 5、其他维生素 2 5、丙酸钠 5、喹乙醇 2 .5、面粉 1 2 .5。营养成分 (% ) :蛋白质 4 5、脂肪 1 0、纤维素1 .75、灰分 1 3.4 5、水分 1 0 …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饲料利用及体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2.17)g的翘嘴红鲌,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鱼油为脂肪源,用添加不同水平鱼油(添加量分别为0、2%、4%、6%、8%、10%)的饲料喂养翘嘴红鲌,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1.34%/d)、饵料系数最低(1.25),均与饲料脂肪含量为9.26%,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蛋白效率在饲料中脂肪含量为9.26%时最大,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翘嘴红鲌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脂肪添加量与翘嘴红鲌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效率及饵料系数的变化关系表明,本试验中翘嘴红鲌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7.14%~9.26%。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及补充鱿鱼膏和甜菜碱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摄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然后采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0%、15%、20%、30%和40%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05±0.23)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当鱼粉的替代量达到30%时,黄颡鱼的增重率、摄食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3.9%、11.2%、21.1%和22.9%,饲料系数显著升高9.5%(P < 0.5)。试验二: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玉米蛋白粉替代30%鱼粉为负对照组,在负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鱿鱼膏、2%鱿鱼膏、0.5%甜菜碱和1%甜菜碱,配制成6组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以6种试验料投喂平均体重(100±0.15)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鱿鱼膏对摄食低鱼粉饲料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显著提升效果(P > 0.05),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后,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摄食率较负对照组显著提升33.9%和8.3%,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不同甜菜碱添加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而不会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当替代达到30%及以上时会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可以改善摄食和饲料利用。 [关键词] 黄颡鱼|玉米蛋白粉|鱼粉替代|鱿鱼膏|甜菜碱  相似文献   

20.
乳酸对鲫鱼的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等氮等能饲料中添加不同乳酸水平对鲫鱼生长、饲料利用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8.15+0.61)g的翘嘴红鲐60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用添加不同水平乳酸(添加量分别为0、O.1%、0.15%、0.20%、O.25%、0.30%)的饲料喂养鲫鱼,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饲料中乳酸添加量为O.2%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2.31%)、蛋白效率最高(2.06%)、饵料系数最低(1.45).0.2%组除饲料蛋白质效率与0.15%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与其余各试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乳酸的添加量与鲫鱼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质效率及饵料系数的变化关系,表明本试验中鲫鱼饲料中乳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