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移栽地膜棉试验表明,棉花进行地膜覆盖移栽不仅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可实现壮苗早发,加快生育进程,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移栽地膜棉试验表明,棉花进行地膜覆盖移栽不仅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可实现壮苗早发,加快生育进程,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棉花常年因移栽后低温阴雨而迟发,造成霜前花率低,晚秋桃比例大,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移栽后采用覆膜新技术,可实现壮苗早发,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正> 双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薄膜覆盖育苗与大田平铺地膜后再打洞移栽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它具有移栽棉和地膜棉两种栽培技术的双重优势,是抗灾保全苗,促进棉花早发、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双膜棉的优越性 1、抗灾保苗,促进早发。1993年,我场农科所推广双膜棉614亩,占植棉面积的63.2%。在5月低温、多雨、寡照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顺利通过了全苗壮苗关,充分显示出了双膜棉抗灾保苗,促进早发的优势。6月15日抽样调查:双膜棉平均株高22.8cm,叶龄9.8片,果枝2.0盘,蕾2.1个,倒四叶面积128.2cm~2,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8.9cm,多4.8片、多1.8盘、多2.1个、大104.2cm~2,和全场大面积棉花相比,生育进程提早15—20天。 2、增加“两伏桃”,提高棉花品级。据调查,九三  相似文献   

5.
移栽地膜棉是将营养钵(块)苗庆育苗套栽到平铺地膜棉田之中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与移栽棉相比,更充分地利用有效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增加棉花伏前桃,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10 ̄15d,增产15% ̄20%,既可稳定夏粮产量,又可提高棉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6.
麦套棉花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麦棉套种+营养钵育苗+移栽后覆盖地膜"三项促早发技术措施,结合各生育时期及时进行简化管理和肥水管理,以促苗早发,多结有效铃和增加铃重,从而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棉花"间套移栽连作模式存在的麦棉共生期长,不利棉花壮苗早发,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问题,研究形成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87"油菜-棉花"连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结果表明,油后移栽棉比麦后移栽棉每公顷增加收入7 479~8 865元。  相似文献   

8.
棉花育苗移栽,是夺取棉花全苗壮苗,早发早熟,优质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棉苗从苗床栽人大田,常造成僵苗迟发,缓苗期延长,其原因及对应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移栽地膜棉是指对营养钵育出的适龄壮苗在移栽时再用地膜覆盖这一栽培技术的简称,它是将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科学施肥、群体调控等重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0.
棉花地膜移栽能较好地促进棉花早发,使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前伸,有效开花结铃时间增加。然而,由于移栽地膜棉前期生长快,消耗的养分相对露地棉要多,若管理技术跟不上,易出现早衰,前期的早发优势往往被后期早衰所抵销。为了避免或延缓早衰现象,充分挖掘移栽地膜棉的增产潜力,移栽地膜棉大田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地膜棉早衰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棉花,可以促进棉花早发、早熟、优质、高产。但早衰是地膜棉的致命伤,因此,弄清早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是夺取地膜棉高产的关键。 原因之一:早发脱肥 这种早衰  相似文献   

12.
搞好棉花苗蕾期管理是争取壮苗早发、确保丰产的重要环节。棉花苗蕾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培育壮苗,促棉早发,力争早现蕾。其管理要点是。  相似文献   

13.
中棉35号棉花品种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种子处理、促壮苗早发、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化控、打顶等配套措施,从而实现产量最大化,充分发挥中棉35号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覆膜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残膜清除等方面总结了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地膜棉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棉花营养钵塑膜弓棚育苗常因肥料充足,温、湿度较高,引起棉苗窜长而形成高脚弱苗,影响大田早发,进而影响产量、质量和植棉收益.为了方便棉农,有效地培育棉花壮苗,经数年协作攻关,研制成功一种含多种成分的新型混合激素片剂——壮苗片.1992年经多点试验和20多万个苗床的示范表明,壮苗片可促进棉苗发根,使棉花矮壮、墩实、叶黑、叶厚,有利于壮苗早发和提高产量.(一)对棉苗素质的效应1.对根系生长发育的效应.据宿迁市王官集乡苗圩村、淮安市仇桥乡三门村两试验点调查,使用壮苗片后能有效地促进棉苗根系生长发育,侧根数明显增加,平均每株达44.2条,比对照增加14.4条,增加48.3%.可为壮苗早发打下基础.2.对株高、真叶数、叶色的效应;苗床使用壮苗片后可有效地矮化株型,防止窜长.使  相似文献   

17.
移栽地膜棉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项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实用技术.分析了影响移栽地膜棉增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棉花双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5年进行的盐碱地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膜覆盖可为棉花生育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条件,促棉早发效果显著。棉花播种期比地膜棉提前12天,最佳出叶期出叶率达71.2%,最佳现蕾期现蕾率达75.8%,伏桃和早秋桃占89%。试验期间亩产皮棉145.3~161.75kg,霜前花比地膜覆盖增加14.6%,亩增纯收益50.46元。  相似文献   

19.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产实践表明,原“促棉早发、三桃满挂”的技术路线,不适应棉花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1984年以来的研究表明,与地膜覆盖、双膜覆盖等促棉早发技术相适应的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路线是促棉早发、防棉早衰、塑造立体采光群体结构,创建高光效群体模式;摘早蕾控制伏前桃,去晚蕾控制晚秋桃,加强花铃期管理促进多结伏桃和早秋桃,创建优质高产最佳结铃模式。1995~2002年,按此技术路线制定的“杂交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连续8年创皮棉单产2244 0~2350 8kg/hm2 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20.
移栽地膜棉的发展前景及其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栽地膜棉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覆盖栽培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新发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目前移栽地膜棉生产上存在的烂铃,易衰,茬口,虫害和残膜等问题,拟采取的技术对策是:改进栽培技术,巩固移栽地膜棉生产,加强理论研究,发展移栽地膜棉生产;克服残膜污染,保护移栽地膜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