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菠萝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46份菠萝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5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4条,多态位点比率为75.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2.9条和9.7条。Shannon 遗传多样性指数I为0.365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1 4,表明供试样品遗传多样性不丰富。46份菠萝蜜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74 8~0.975 5之间,平均为0.775 8,说明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UPGMA构建树状图,当相似系数为0.771 0时,菠萝蜜种质资源可分为6个类群,我国的种质资源和东南亚来源的种质相对分开聚类,来源地相同或较近的种质表现出了较为亲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22份余甘子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标记检测资源圃中保存的代表南方湿润分布区(福建、广东、广西)的22份余甘子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167条扩增带,其中13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8.8%~90.0%,平均为80.8%。分析计算余甘子种质间的遗传相似度(GS),22份材料GS的范围为0.641~0.964。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种质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福建地区15份余甘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1~0.964,广东地区5份余甘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07~0.952。此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基因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技术可有效运用于余甘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154份国兰(杂交兰)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16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6对条带多、带型清晰、多态性强的引物组合对所有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87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7条,多态性比率为98.1%,平均每对引物每个样品产生5.74条带。UPGMA聚类分析表明:Me6-Em3引物能较好地揭示154份国兰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818处将它们分为8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72~1.000。此外,发现引物Me8-Em4、Me11-Em2和Me12-Em11可以较可靠地联合鉴定建兰。该研究结果可为国兰种质资源利用及杂种后代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SRAP标记分析文心兰部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0对引物组合对33份文心兰种质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19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产生2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4.6个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在0.280~0.927。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在值为0.37时,可将33份文心兰种质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厚叶大花品种,第Ⅱ类为厚叶小花品种,第Ⅲ、第Ⅳ类均为类薄叶品种。 结果表明,文心兰种质的聚类与其遗传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RAP-PCR反应体系,从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3对引物组合,对武夷岩茶主要的30份种质资源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385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236条带,占总数的61.30%,表明30份武夷岩茶种质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间遗传距离变幅在0.31~0.98之间,平均为0.63,基于SRAP标记利用系统聚类法把武夷岩茶分为三大类,为武夷岩茶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芥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56份芥蓝种质的植物学性状,并利用SRAP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312对引物中筛选出24对引物,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74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47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19.6%。基于SRAP扩增结果 ,应用NTSYSpc2.1构建聚类树状图谱,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是0.524~0.884,在相似系数为0.66的水平上,可将56份芥蓝分为6大类。由于芥蓝原产华南地区,其遗传多样性要小于芸薹属其它蔬菜。  相似文献   

7.
应用SRAP标记分析白芝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中的209份白芝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材料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215~0.9892,平均0.7003。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白芝麻种质在聚类图上相互交错分布,其遗传关系相似程度与地理分布远近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我国不同省份白芝麻种质群遗传关系的远近及其在聚类图上的分布趋势与白芝麻的地理分布状况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南方白芝麻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次是中部种质,北方种质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国外种质遗传多样性介于我国北方种质和中部、南方种质之间。  相似文献   

8.
基于SRAP标记的海南钻喙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了来自海南岛22个居群地的144份海南钻喙兰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4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390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位点为16.2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99个,占76.9%;利用NTSYS-pc2.10软件,计算海南钻喙兰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并采用最大距离法(COMPLET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44份材料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508~0.959,平均为0.691,在相似系数为0.515处可将144份材料分为Ⅰ、Ⅱ2大组,在相似系数为0.600处,Ⅰ组可分为3个亚组,Ⅱ组可分为9个亚组,东方市板桥镇的材料相似系数最大,乐东县佳西热带雨林保护区与采自琼中县红毛镇的材料间相似系数最小。聚类结果出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表明海南钻喙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134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36对多态性引物对全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348个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306条(占87.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9.7个和8.5个。应用Nei’s相似系数法估算了134份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536~0.971,说明木薯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基础一般。聚类分析将全部材料划分为8个组群,结合PCA分析说明,分组群体构成与其品系的地理来源具有一般相关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630,各个组内存在差异,以第1、5组较高,分别由我国的自育品种和来自南美洲的品系构成。研究结果较全面反映了中国现有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特点,为我国进一步引进木薯优良资源,以及优异木薯基因资源挖掘和育种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7个地区的茶树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9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2条,多态性谱带百分率为94.84%;53份供试材料可划分为5大类(GS=0.71),遗传距离介于0.66~0.99之间;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68,不同地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异较大,其中宁德福安地区最高,福州鼓山地区最低;总变异系数为0.332,地区内个体间遗传多样性为0.154,而地区间为0.231,福州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似性较弱;研究认为,福建省茶树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区茶树存在高频率遗传变异,而缺乏遗传信息交流是造成福州地区遗传多样性较低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13份贵州芒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贵州芒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芒果种质资源的鉴定、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SRAP标记对13份芒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108对引物组合进行筛选,其中有17对引物扩增的条带多且多态性好。17对引物共产生扩增带161条,多态性条带为133条,多态性比率为82.61%,显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602~0.820,其中桂热芒10号与攀西红芒的相似系数最大,而桂热芒82号和红象牙芒两者之间的相似系数最小。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Mi-8与桂热芒82号的亲缘关系较近,Mi-9与红芒6号的亲缘关系较近,野生种质资源Mi-5与串芒、桂热芒10号和攀西红芒的亲缘关系较近,野生种质资源Mi-6与凯特芒和金煌芒的亲缘关系较近。以上研究结果说明SRAP技术能用于贵州芒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也表明了贵州地区芒果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 SRAP 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 12 个国家或地区的 54 份杧果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 SRAP 标记 在杧果研究中的效率做了探讨。结果表明,SRAP 标记在杧果种质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在 79.31%~100%,平均为 93.10%;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 信息指数(I) 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 1.73、0.41、0.60 和 0.87,表明 SRAP 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基于 SRAP 标记计算获得的遗传相似系数对杧果种质做聚类分析,54 份杧果种质可被划分为 3 个类群。主成分分析与聚类 分析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 SRAP 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 12 个国家或地区的 54 份杧果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 SRAP 标记在杧果研究中的效率做了探讨。结果表明,SRAP 标记在杧果种质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在79.31%~100%,平均93.10%;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 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 1.73、0.41、0.60 和 0.87,表明 SRAP 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基于SRAP 标记计算获得的遗传相似系数对杧果种质做聚类分析,54 份杧果种质可被划分为 3 个类群。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特早熟荔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份特早熟、6份早熟及2份中熟荔枝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索特早熟荔枝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对182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获得16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组合,共计产生扩增条带18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占76.9%.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7~0....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小麦抗旱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应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法(UPGMA)分析了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在6个农艺性状及4个抗旱生理指标(灌浆前期、中期、后期冠层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前期和后期冠层温度、小穗数和产量的多样性指数较大,分别为1.96、2.03、2.01、1.94;灌浆前期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18%、11.55%、11.87%、11.43%和10.96%;供试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国外材料间的欧氏遗传距离(4.46)大于国内材料间的欧氏遗传距离(3.66).  相似文献   

16.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