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黏虫暴发特点分析与监测预警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12年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暴发,对间歇性暴发的迁飞性害虫监测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2012年三代黏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区域北扩,高密度区域呈带状分布,隐蔽为害造成集中损失,玉米受害最重等暴发为害特点;指出了当前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难以掌握迁飞路径,监测范围大、重点多,系统调查时间长、频度高、专业性强,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等难点问题,这正是导致部分地区失查失治的客观原因.提出开展跨体系多部门协同科研攻关、制定全国评价标准、继承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健全基层监测网络和提高测报专业技能等建议,对进一步做好黏虫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重大害虫多具有迁飞性,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在害虫防治中极为重要,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领域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20世纪60年代,在揭示黏虫远距离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黏虫“异地”测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列入全国统一测报办法推广应用并传承至今,成为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的经典理论;20世纪80年代,李光博院士又领导研究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黏虫“异地”测报中,成功研制出黏虫测报专家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黏虫的预测预报理论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在迁飞性害虫预测预报信息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研发了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分析系统,为昆虫迁飞行为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我国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还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后续研究中,继承和发展李光博院士的学术思想,在昆虫雷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开发研制方面做出新的突破,对未来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986—2022年37年间衡阳地区稻飞虱的发生特点与预警监测现状。【方法】以衡阳地区稻飞虱的研究文献,衡阳市衡南县1986—2022年稻飞虱田间数据,衡阳市各县(市)病虫情报,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科历年水稻病虫测报总结,衡南县、常宁市虫情测报灯下数据为基础,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近37年来衡阳地区稻飞虱田间种群及全年占比、发生代次未见明显变化;受栽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近10年稻飞虱主害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稻飞虱预警监测中存在手段有待增加、预警信息发布过频、忽视植保无人机施药丘块稻飞虱的预警监测等问题。【结论】针对当前稻飞虱发生特点与预警监测现状,提出了强化预警监测、改变防控策略、加强药剂筛选与储备、加强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植物病害监测预警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病害监测预警对病害防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3S"技术、孢子捕捉技术、轨迹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在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为害规律和近年来测报调查工作经验,根据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制定了科学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监测方法,并总结概括了其他主要的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及其携传的水稻病毒病是中国和越南、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重要的跨境跨区域迁飞发生和流行性病虫害。在建立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和周边国家间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增强防控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通过构建体系架构,合理布局站点,明确站点任务,实施信息共享和开展联合预警,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提高国内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警防控能力,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十四连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能力,自2010年开始,在中国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越南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防治项目",双方通过互设联合监测站点,开展水稻迁飞性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发生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以及实地调查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和可持续治理能力,使全国水稻病虫害出现了近10年的连续下降趋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全国普遍存在人员减少、青黄不接和保障不力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工作条件,保持稳定运行;二是增加监测站点,统一监测标准,开展联合监测;三是构建信息网络,实时上报信息,实施信息共享;四是推广智能设备,提升装备水平,推动信息直采;五是强化技术研究,研究明确规律,提升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果园各虫态发育历期,制定爻纹细蛾蛹的发育分级标准,探索出几种监测预警爻纹细蛾行之有效且易于果农掌握的方法,即蛹分级预测技术(中期预测)、代距预测技术(长期预测)和成虫观察预测技术(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秀山高山网下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从始见期、峰次、峰期、虫量等方面,与灯诱同期数据进行对比,用大田普查数据进行验证,探讨高山网监测数据的规律性及准确性,以确立高山网在“两迁”害虫监测中的应用地位,更好地服务于“两迁”害虫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草地螟大发生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尺度草地螟发生预测预报,本文对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年我国草地螟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数量与当地温湿度条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草地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 草地螟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对随后幼虫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草地螟成虫集中分布在湿度60%~80%的区域内,而在相对湿度为60%~80%的区域内,温度是草地螟成虫和幼虫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成虫主要分布在温度高于21 ℃的区域内,而温度高于27 ℃的区域内草地螟成虫量较少。在成虫盛期温度为19~27 ℃的区域内易形成草地螟幼虫大发生,特别是在温度为21~25 ℃区域内发生程度更重,该温度范围与草地螟成虫产卵适温范围相符。[结论] 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指标应是开展大尺度空间草地螟大发生分布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病虫测报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测报学科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病虫测报学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病虫测报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性信息素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昆虫性信息素以其专一、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在害虫预测预报中广泛应用。本文简要论述昆虫性信息素在国内外虫情测报中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作物受害水平和害虫分布区域的预测等方面。同时,对昆虫性信息素测报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依据植保知识、专家经验,采用人工智能、自行开发的具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相关技术,研制了基于Internet网络传输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本系统能够对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高粱和谷子6种主要粮食作物的60余种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诊断、提供植保知识,能够对年度间同期病情、虫情做出图形比较,可将抽象的预警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点图式电子地图,直观明了地显示病虫害发生点数及地域分布,可根据品种的抗病虫性、病虫害发生基数和未来天气预报等信息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麦蚜、小麦吸浆虫和玉米螟9种重要病虫害做出短期防治决策,系统的运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时间、空间和人三个要素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对如何把握好三个要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代草地螟将为我国发生最重的世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发生危害规律、2009年1代幼虫的虫源数量以及温湿条件可能变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有效虫源面积为600万hm2,总量为43 022亿头,为2004年1代幼虫虫源数量的113倍。为此,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面积将超过1 100万hm2,为历年历代最重。到时将有430万亿头幼虫危害,如不防治,将有2.15亿t的植物被吃掉。其中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受害较重。同时还会波及一些与虫源区相邻、但历史上较少发生草地螟危害的地区。东北地区将会出现发生危害早,本地虫源与外来虫源混合发生,受害十分严重的现象。由于越冬成虫的羽化时期长,蛾蜂多、虫态重叠、作物多次受害的现象将十分突出。最后,本文就如何应对2009年1代幼虫大发生,减少草地螟灾害损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5年在利用光谱遥感、昆虫雷达、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分析了各类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期为充分利用空天地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