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将槟榔果实采后于10℃条件下预冷12 h,再用1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2 h,分别进行特克多(TBZ)处理、热处理、紫外线处理后于14℃、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下贮藏40 d,研究不同处理对槟榔鲜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对槟榔保鲜均有较好的效果,以TBZ处理的槟榔保鲜效果最佳,热处理次之。TBZ和热处理可有效减少槟榔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槟榔碱的消耗,抑制木质素的增加,保持槟榔果柄的硬度和较高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2.
冬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惠然  张军 《保鲜与加工》2017,17(1):134-138
冬枣采后贮藏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大,应采取保鲜措施减缓生理变化,延缓衰老。本文从呼吸作用、内含物变化、乙烯释放、酶的作用几方面概述了冬枣的采后生理特性,并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冬枣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各类保鲜技术的保鲜机理及优缺点等,展望了冬枣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冬枣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香蕉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不耐贮藏和运输。香蕉保鲜技术长期受到业界关注,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目前该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笔者从香蕉采后品质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影响香蕉贮藏保鲜的因素及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综述了国内外20多年来的研究概况,从采后生理研究和保鲜技术2个方面,指出了当前香蕉采后贮藏保鲜研究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从宏观生理水平逐步深入到微观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探索更为直接有效的香蕉耐贮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4.
槟榔果实采后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滴定法测定槟榔果实呼吸变化趋势。低温可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有利于贮藏保鲜。使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示踪法,可证明槟榔果实内45Ca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果仁积累较多。低温有利于减缓45Ca的积累速度。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枸杞鲜果内含物变化、呼吸作用、乙烯作用等生理活动,从物理、化学、生物保鲜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枸杞鲜果采后贮藏保鲜主要方法,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枸杞鲜果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3种不同地理来源且果形差异大的槟榔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台湾种(枣形果)、海南种(椭圆形)和泰国种(长椭圆形),研究果实发育和生物碱变化过程。开花授粉后定期观察并记录从坐果到成熟过程中果实鲜重、纵径和横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槟榔在开花40~140 d后果实纵径、横径和重量均处于快速增长期,果实发育早期纵径增长较快,后期以横径生长为主,鲜重增加持续至花后200 d,属于营养快速积累期。不同发育时期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泰国种槟榔碱含量最高,变异范围为5.59~7.47 mg/g,花后140 d达峰值,其次为槟榔次碱;台湾种槟榔果实槟榔次碱和去甲槟榔次碱含量较高,槟榔碱含量低,变异范围为0.29~2.16 mg/g,花后80 d时含量最高。海南种槟榔碱含量变异范围为2.47~3.65 mg/g,花后140 d时含量最高,去甲槟榔次碱、槟榔次碱的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果实中的槟榔碱在青果期含量较高。本研究掌握了不同果形品种发育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为探索槟榔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和鲜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甜樱桃采后生理特性与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呼吸作用、乙烯释放、果肉营养成分、褐变和软化等方面论述了甜樱桃采后生理特性,并从冷藏保鲜、气调保鲜、减压保鲜、辐照保鲜、热处理、生物防治和化学保鲜等方面综述了甜樱桃贮藏保鲜技术,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肥桃果实柔软多汁、风味芳香、营养丰富,是我国地方名优果品之一。采后常温下极易腐烂变质,低温贮藏易受冷害、褐变,不耐贮藏。从采后呼吸作用、乙烯、酶活、细胞膜的变化,以及低温贮藏下的冷害生理等方面论述了肥桃果实采后的生理变化,阐述了肥桃果实的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涂膜保鲜等贮藏技术的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肥桃果实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影响海南槟榔单产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甘炳春  李榕涛 《耕作与栽培》2004,(4):57-57,F004
介绍了海南槟榔的种植和产量概况。从种苗、立地条件、园林基本建设、管理以及病虫害等5个方面分析了海南槟榔平均单产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长状况下槟榔叶片Na+与Cl-含量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南不同产量水平中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产量水平、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Na+、Cl+含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Na+、Cl+含量变化情况, 探讨不同产量水平、正常结果与黄化病槟榔叶片Na+、Cl+含量变化及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Na+、Cl+含量变化规律。结果分析表明:各个产量组间的槟榔叶片Na+含量变化不明显,而槟榔叶片Na+随着产量水平无直线变化趋势。Na+平均含量约1.9%。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Na+含量差异也不明显。槟榔叶片Cl+含量随着槟榔产量下降有所下降,中产组和低产组的比高产组的分别下降了约30%和45%。黄化槟榔叶片Cl+含量比高产组的低约60%,比低产组的低约28%。槟榔叶片Na+含量随着生长年限呈下降趋势,除了中高产组外,高产组,中产组和低产组10年生槟榔叶片Na+含量与25年生的皆呈显著差异。而槟榔叶片Cl+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无明显直线变化规律,高产组和低产组10年生槟榔叶片Cl+含量皆与25年生的呈显著差异。中高产组与中产组槟榔叶片Cl+在不同年限中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海南槟榔土壤养分与其养分特征及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南槟榔种植面积扩大和产业发展,槟榔土壤养分,如有机质、氮、磷和钾等养分元素含量有很大降低,以至植株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从而不能满足槟榔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营养需求,故产量偏低。植株严重缺素时,导致植株黄化, 使植株抵抗病害能力降低,使槟榔树寿命缩短。 所以对海南不同地区正常槟榔园的土壤条件和槟榔树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且对海南槟榔土壤养分及其养分特征分析应受到极大关注,旨在通过合理施肥予及时补充槟榔土壤养分,从而提高槟榔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强其抵抗病虫的能力。所以,本文综述了目前槟榔园土壤肥力状况、槟榔树营养特点、和槟榔土壤养分与其养分对其黄化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槟榔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介绍了槟榔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蛋白质组学在槟榔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槟榔种质今后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槟榔胚培养配方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热研1号’槟榔幼胚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活性炭及蔗糖等浓度在槟榔胚离体培养中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评价最佳配方组合时,评价指标考虑的优先顺序依次为芽高、最长根长、芽基部直径、根数;MS培养基优于其他几种培养基,能同时满足芽和根的生长需求;活性炭对生根及根的伸长作用显著,4 g/L的活性炭浓度时抽生的根最多,长势最好,蔗糖能同时促进根和芽的生长,随添加量的增加,生长指标呈低-高-低的单峰曲线趋势,40 g/L蔗糖浓度对芽的生长效果最好。研究得出的最佳配方组合是:MS培养基+4 g/L活性炭+40 g/L蔗糖。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矮壮的光合特性。于2006年6-11月以移栽45天后海南槟榔为材料,通过喷施250mg/L与500mg/L多效唑、40mg/L和80 mg/L烯效唑及清水5个处理,研究其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与烯效唑均能显著增加苗期槟榔叶绿素含量,且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qP显著增加,而降低qN、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并以25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较明显。说明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增加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槟榔叶片光合性能,起到壮苗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海南东部自然区槟榔园土壤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业华  陈珍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51-254
在海南东部自然区槟榔园中,采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运用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还原酶和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区土壤酶活性高于根区的是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纤维素分解酶。对照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园区的是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区的是蛋白酶。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园区的是酸性磷酸酶、蛋白酶。12年限槟榔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24年限的是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还原酶。24年限槟榔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12年限的是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  相似文献   

16.
Areca catechu L., a member of the Palmaceae famil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in the world. Compounds obtained from the hexane, ethyl acetate and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pericarp of A. catechu L. were assessed in vitro and in mango fruit for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In vitro studies also indicated that three triterpenes, namely fernenol (fern-9(11)-en-3α-ol), arundoin (fern-9(11)-en-3α-ol ME), and a mixture of stigmasterol and β-sitosterol, and one fatty acid, lauric acid, could inhibit the mycelial growth of C. gloeosporioides with EC50 values of 36.7, 47.5, 56.7 and 111.5 mg L?1,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fernenol, arundoin, and the mixture of stigmasterol and β-sitosterol highly inhibited spore germination and germtube elongation. Mango fruit studies suggested that fernenol, arundoin and the mixture of stigmasterol and β-sitosterol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benomyl for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anthracnose disease when used at 100 and 200 mg L?1.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槟榔座果率,并研究果实内含物的变化,本试验以IBA、GA3、云大-120 3种激素对开花期的槟榔进行喷施处理,研究其结果性状与果实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激素处理明显提高了槟榔结果数及座果率,增大了果型指数,但各激素不同浓度对不同梭上槟榔的结果数、座果率及果型指数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以GA3 50 mg/L对结果数,IBA 100 mg/L对座果率,IBA 400 mg/L对果型指数提高效果显著。(2)激素处理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但对淀粉含量作用效果不明显;3种激素以云大-120对果实蛋白质、GA3对可溶性糖、IBA果实中纤维素含量作用效果显著。表明促进生长类激素处理可提高槟榔座果率并改变其内含物的积累量,但不同激素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槟榔产业中的病虫害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中国槟榔生产中的病虫害现状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毁灭性病害槟榔黄化病、红脉穗螟以及其他重要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最后从食品安全、黄化病(有害生物综合治理)2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槟榔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为中国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喷施水杨酸缓解镉对黑麦草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水杨酸缓解重金属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采用盆栽模拟方法测定喷施外源水杨酸后在镉胁迫处理下黑麦草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00、200和300 mg/L 3种浓度水杨酸对镉胁迫下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黑麦草叶片中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200 mg/L浓度水杨酸对脯氨酸的提高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喷施水杨酸也能够显著提高SOD、POD、CAT等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各浓度之间作用程度差异不显著,200和300 mg/L浓度的作用更大一些。上述生理指标的测定说明喷施水杨酸可以缓解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