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发生穿山龙锈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又名穿龙薯蓣、穿地龙等, 为薯蓣科, 薯蓣属缠绕藤本药用植物, 主产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1].其根茎入药, 具有舒筋活血, 消食利水, 祛风止痛功效.有效成份皂素是止痛药、避孕药和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我国穿山龙主要源于野生, 由于国内外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迅猛发展, 穿山龙需求量迅速增长, 近年来辽宁东部山区为了发挥野生资源优势, 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穿山龙.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穿山龙锈病发生危害严重. 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采取普查与定期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植物锈病的发生、分布区域、为害程度和发生期,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学鉴定,初步鉴定出引起植物锈病的病原菌10种,旨在为园区植物的科学配置、锈病防控及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夏谷锈病的发生与防治贺献林(河北省涉县农业局植保站056400)谷子锈病是近几年夏谷的一种主要病害。在邯郸市各地均有发生,而山区发生尤为严重,一般年份病株率15~40%,重发时病株率达100%,产量损失12~20%,甚至更高,我们自1992年开始对其...  相似文献   

4.
韦刚 《广西植保》1994,(3):38-38
豆类蔬菜锈病的发生及防治韦刚(广西农业大学植保系)广西豆类蔬菜种类包括豇豆、四季豆、豌豆等,复种指数高,春植、夏植、秋植都有,都受锈病菌(Uromycesspp,)的危害。其中以夏植和秋植豆类发病较重,春植受害较轻。秋植豆类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受害,受...  相似文献   

5.
大豆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Syd)属气传、专性寄生世界性病害,目前在我国广东、四川、湖北、江西、云南、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海南、广西、河南、陕西、浙江、贵州、山东、山西、甘肃等23个省份发生为害,且有从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发病后一般损失10%~30%,部分田块达50%,早期发病甚至造成绝收。一、大豆锈病发生特点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杆,其中以叶片为害最重。大豆整个生育期均能被感染。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红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小斑…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缙云县大洋区海拔860m,是单季茭白的主栽区。由于气温适宜,茭白结茭早,产量高,茭质鲜嫩。近年来,随着茭白多年连作,茭白锈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已成为茭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为了寻求茭白锈病防治方法,2000年8月以来我们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和药效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玉米锈病(PucciniasarghiSchw)是武威市常见病害 ,过去发生迟、危害轻 ,对产量影响不大 ,但近两年随着玉米种植面积尤其是制种面积的扩大 ,其危害逐年加重 ,严重制约了全市的玉米生产 ,为了确保武威市玉米生产和种子基地建设的健康安全发展 ,从1999年起 ,我们对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1发生情况从两年的调查情况看 ,武威市玉米锈病一般5月下旬~6月上旬在平川井泉灌区玉米制种田首先发生 ,迅速蔓延后于6月下旬进入盛发期 ;平川井灌区大田玉米发病依品种抗性不同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始发 ,8…  相似文献   

9.
草坪锈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植物医生》2004,17(5):22-22
锈病可以侵染多种冷季型草坪,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它主要危害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台湾草(细叶结缕草、天鹅绒草)、马蹄金等,其中尤以草地早熟禾、黑麦草受害严重.草坪草受锈病危害后,生长不良,叶片和茎变成不正常的颜色,生长矮小,光合作用下降,严重时导致草坪死亡.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豆锈病发生情况及发病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于1990年6月——1992年6月对广西春、夏、秋大豆锈病进行广泛调查、并设立病圃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在广西各主产大豆县市中,几乎都有锈病发生,有时也相当严重。除已知7个县市外,本次新发现了32个县市亦有此病分布,并在观察圃冬大豆上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原菌所产生的冬孢子堆。结果还表明:在25个品种或育种材料中,桂豆2号、油84——87和全州小黄豆等较抗病。在广西,山区终年均可发生,平原则以秋冬豆较常见。但不论山区或平原,雨多比干旱重,近水源比远离水源重,间套种比纯种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近几年观察圃观察和试验,了解了黄花锈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合理选配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实行预防为主,综防为辅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熙 《植物医生》2008,21(3):27
梨锈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又名赤星病,俗称"羊胡子".它不仅对树枝造成危害,而且还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危害柏树、山楂、海棠等,其发生与梨树长势和温度及周围柏树种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宜都市玉米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宜都市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市玉米受到了玉米锈病的严重威胁.本文总结了宜都市玉米锈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天等县玉米锈病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等县 2 0 0 0年秋玉米锈病暴发 ,发生面积达1 0 0 0 hm2 ,占秋玉米面积的 2 9.9%。锈病初发期在 9月底至 1 0月初 ,正值玉米吐丝授粉时期。病害发生后 ,田间病情很快流行 ,仅仅十多天时间 ,玉米从叶片、叶鞘、苞叶到雄花均长满铁锈粉状物 ,远看一片黄褐色 ,严重的整株玉米早衰枯死。1 0月 1 8日调查 ,龙茗镇益山村、华隆乡稻香村以及洞宁玉米场等1 33hm2 多的制种玉米均严重感染锈病 ,病叶率达1 0 0 %。面上大田的龙马、独山村等地玉米锈病发生也相当普遍 ,只是病情较轻 ,病叶率 30 %~ 70 %。如此严重的玉米锈病在天等县历史上尚无记载 ,…  相似文献   

15.
滨州市冬枣锈病发生特点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产于山东省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一种成熟期较晚,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滨州市冬枣种植面积达6万hm^2,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但是冬枣锈病2004年在滨州市暴发流行,给枣农的增收和冬枣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为此对冬枣锈病流行规律、流行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6.
杨杰  伍正志 《植物医生》2007,20(6):15-16
红花岗区是遵义市经济文化中心,属城郊型农业。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葱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仅海龙镇就种植85hm2,全区年产大葱600万kg以上。由于气候适宜,大葱锈病发生普遍,常年病叶率平均为32.5%,最高达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大豆锈病发生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位于北纬20°54′,至26°10′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豆锈病周年发生;但时轻时重仍普遍存在.为了探明引起病害轻重的原因和今后开展测报,我们特趁南方冬春自然温度偏低的有利时机,利用温箱调节,先对温度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观察.观察分三步进行.最初,拉开温距,设15、20、25、30℃;及后,再缩小温距,在25℃前后分别设18、20、22、24℃和25、26、27、28℃两段观察.各处理温度变幅±1℃,每处理复叶2片,又重复1次.供试大豆品种桂豆8901.观察方法采用谈宇俊、孙永亮(1989)的离体复叶人工接种保湿法.保温皿直径15cm,接种液在10×10t倍显微镜下每视野含45~50个夏孢于,喷雾接种工具采用  相似文献   

18.
张波  张彦珍 《植物医生》2011,24(1):19-20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幼果和新梢,以梨园附近有桧柏栽植的地区,发病严重。梨锈病使梨树叶片早枯,幼果畸  相似文献   

19.
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了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锈病在广州鲜食玉米产区的发生动态,并测试了锈病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几种药剂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南方锈病在鲜食玉米生产期间持续危害,7月份和11月份发生最严重,发病率近100%。锈病危害直接造成鲜食玉米果穗净重降低,重度危害(危害严重度50%)比轻度危害(危害严重度30%)折合每667m2产量减少47.6kg。化学药剂对南方锈病具有抑制作用,其中125g/L氟环唑SC和250g/L吡唑醚菌酯EC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后锈病危害严重度比对照分别降低63.04%和57.21%,可挽回产量损失8%以上。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在南宁市郊发现由柄锈菌 (Puccinia sp)引起的小驳骨锈病 ,发病程度逐年加重 ,传播范围逐渐扩大。病菌冬孢子在 RH10 0 % +水滴条件下 (2 5℃ )易萌发 ,病害盛发期为春末夏初及秋末冬初。用修剪清除病枝叶、清除病枝叶并结合施肥管理、 0 .5°Be石硫合剂、 30 0 0倍 2 0 %粉锈宁乳油 4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 ,防治效果分别为 10 0 %、 10 0 %、 5 1.6 %、6 4 .5 % ,以第 2种防治方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