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以延胡索药材中五种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水煮、水蒸、醋煮和盐煮四种初加工方法的效果。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量。以乙腈-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按22:78的比例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色谱柱(Inertsil ODS-3)温度:30℃;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显示,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掌叶防己碱、小檗碱、脱氢紫堇碱5种生物碱线性范围分别为1.568~78.4、3.444~172.2、0.72~36.0、0.78~39.0、2.632~131.6 μg/mL(r≥0.9993);平均回收率(n=6)为99.26%、98.85%、102.39%、98.06%、100.23%,RSD≤2.10%;四种延胡索加工方法中有效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蒸>水煮>醋煮>盐煮,其中以蒸制5min最佳。该方法简单、准确性高,可为延胡索产地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运用HPLC法测定了来自四川部分地区的9种十大功劳属植物共17份材料中3种生物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四川产十大功劳属植物的生物碱含量普遍较高;②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生物总碱含量稳定,各种成分含量变化大;③小檗碱是该属植物生物碱中最主要的成分;④独龙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宽苞十大功劳、湖北十大功劳和察隅十大功劳可作为小檗碱优势植物,其中小檗碱含量均大于0.8%,因此,四川省十大功劳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延胡索药材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水煮、水蒸、醋煮和盐煮4种初加工方法的效果。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量。以乙腈-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按22∶78的比例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色谱柱(Inertsil ODS-3)温度30℃,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表明,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掌叶防己碱、小檗碱、脱氢紫堇碱5种生物碱线性范围分别为1.568~78.400、3.444~172.200、0.720~36.000、0.780~39.000、2.632~131.600μg/mL(r≥0.999 3);平均回收率(n=6)为94.89%、97.13%、102.39%、98.06%、100.23%,相对标准偏差≤2.10%;4种延胡索加工方法中有效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蒸>水煮>醋煮>盐煮,其中以蒸制5 min最佳。该方法简单、准确性高,可为延胡索产地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安顺地产功劳木盐酸小檗碱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顺地产功劳木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顺地产功劳木盐酸小檗碱含量普查,并与部分省外比较。[结果]安顺1区5县12个点采集的功劳木药材盐酸小檗碱含量差异较大,与部分省外比较,平均含量均高于部分省外。这表明功劳木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不同产地差别较大,但均高于部分省外,故在选用药材时应加以控制,其初步的含量限度应不低于1%。[结论]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安顺地产功劳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冯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45-1246,1251
[目的]分析陕西汉中地区延胡索生长期块茎中的干物质含量变化及生物碱的积累动态。[方法]用称重法测定延胡索块茎的干物质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块茎的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含量,进而研究干物质和生物碱在延胡索块茎中的积累动态。[结果]延胡索块茎的干物质积累呈“S”型变化,3月21日到4月30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快,含量从21.95%增加到了37.65%。3月1日至4月10日块茎的延胡索乙素含量缓慢增加。4月15日到4月30日块茎的延胡索乙素含量快速增加,由0.074%增加到了0.142%,5月7日后块茎的延胡索乙素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原阿片碱的快速积累期略晚于延胡索乙素,但其在块茎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延胡索乙素。[结论]生育后期延胡索的干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对福王草中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福王草总生物碱含量。盐酸小檗碱在20.20 g/m L~121.2 g/m 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加样回收率为99.66%,RSD=1.43%。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福王草中总生物碱部位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三颗针"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对青海省大通县3种小檗属(Berberis L.)植物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部位中根部的含量最高;各季节中,10月份的含量最高;3个种内,直穗小檗(B.dasystachya Maxim.)的含量高于其他2个种。试验结果可为综合开发青海省小檗属植物资源、扩大小檗碱的药材来源和药用部位、合理利用野生药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UV和HPLC法比较野生与种植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差异。方法 UV法在波长345 nm处测定黄连总生物碱含量,HPLC采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和0.4%磷酸水溶液(25:7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以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 黄连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种植黄连根茎含(9.88±0.03)%、须根含(6.41±0.03)%、茎叶含(1.92±0.04)%;野生黄连根茎含(7.95±0.03)%、茎叶含(0.64±0.03)%。黄连不同部位的的盐酸小檗碱含量:种植黄连根茎含(0.45±0.04)%、须根含(0.17±0.03)%、茎叶含(0.09±0.03)%;野生黄连根茎含(0.38±0.03)%、茎叶含(0.16±0.03)%。结论 种植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野生黄连,但其盐酸小檗碱含量低于野生黄连植株;野生与种植黄连均为根茎部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暗红小檗茎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Welchrom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0.03 mol/mL磷酸二氢钠(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5 nm.结果表明,回归方程y=5 099x+ 107 440,相关系数r=0.961,盐酸小檗碱在0.042~0.142 8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9%,RSD =0.58%.本方法精确、高效,适合用于生药材中药用成分含量测定,经过比较,暗红小檗中小檗碱含量较高,可以作为当地小檗碱来源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除药根碱外,其它生物碱在根茎中的含量比在须根中高。除小檗碱外,各生物碱及总碱含量在叶柄和叶片中以三年生黄连较高。在须根和根茎中,主要是以四年生和五年生黄连中生物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延胡索单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延胡索株高、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下茎数、地下块茎数量、地下鲜重、产量等指标,研究、分析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延胡索的生长状况、产量均有所差异,根据地上部分性状-株高;地下部分性状-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各小区鲜产由高至低的生态种植模式为延胡索与水稻水旱连作模式(Z3)>猕猴桃林下种植延胡索模式(Z1)>延胡索单作模式(CK)>柑橘林下间作延胡索模式(Z2)。相关性分析表明:延胡索叶面积与地上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地下块茎数与株高、叶面积、地下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地上部分株高以及地下部分的地下块茎数、地下鲜重、地下茎数可以作为反映延胡索生长性状的主要指标。以期为延胡索“南药北移”、规模化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元胡在汉中通过自留种的方式已种植了50多 a,种质资源退化较为严重,需要对元胡提纯复壮。本试验采用了不同海拔处理后的元胡为材料,开展了植物学、抗病性、品质试验分析。试验表明:经过不同海拔处理后的元胡种子出苗期没有变化,高海拔处理后的株高及郁闭度要高,病害发生较轻,倒苗期较晚,元胡乙素含量较高。建议在北部高山区建立种子资源提纯复壮基地,盆地低海拔地区建立商品化生产基地,配合水旱轮作措施实现种质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植物对重金属镉积累能力差异,筛选出镉低积累药用植物种类。方法 以夏枯草、益母草、薄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中镉的含量。结果 三种植物积累镉的能力存在差异,益母草 > 薄荷 > 夏枯草。益母草在镉污染土壤中其地上部分镉含量随土壤镉浓度增高而增高,而生长不受影响,属于抗性植物。在镉胁迫下,薄荷、夏枯草生长受到抑制,植物中镉含量较低,且随土壤镉浓度增加植物中镉含量变化较小,属于镉低积累植物。结论 益母草为镉高积累植物,且生长不受影响,可以作为富集植物治理镉污染;薄荷中镉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而其以地上部分入药,夏枯草为镉低积累植物,两者均为可在镉污染地区种植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同地区醉马草中活性物质的差异及对奶牛乳房炎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微量板半定量法对1号采集点和2号采集点的醉马草所制备的水煎液及提取的总生物碱进行生物膜形成影响的检测。结果显示,1号采集点的醉马草水煎液及提取的总生物碱在不影响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的情况下对生物膜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相同处理的2号采集点样品对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均无明显影响(P0.05)。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醉马草中总生物碱的成分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与地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针叶在不同大气环境中对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和抗性特征,分别测定了城区、郊区和山区的白皮松当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针叶中Cu、Mn、Zn和Cd的含量,比较了3种年龄针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样点,白皮松针叶中的Cu、Mn、Zn和Cd的含量表现为城区郊区山区;在不同年龄间,Cu、Mn和Cd的含量在山区表现为三年生二年生当年生,而在城区、郊区和山区Zn的含量则随着针叶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采样点对针叶中Cu、Zn和Cd的含量影响较大,而针叶年龄对Mn的影响较大。针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促进了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随着针叶年龄的增加,白皮松针叶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并在山区最低;山区当年生白皮松针叶SOD活性显著低于郊区和城区。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与4种重金属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白皮松三年生针叶对于大气重金属污染具有监测价值;针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对重金属造成的氧化胁迫具有指示作用;白皮松积累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可能是其抵御重金属胁迫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EST-SSR标记应用于麦冬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麦冬类植物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用8对EST-SSR引物在32份麦冬类植物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并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的PIC(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位于0~0.869,平均值0.567,引物1扩增出最多的等位基因数,占总值的20.41%;遗传距离矩阵研究发现,个体1和个体23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2.48,说明二者遗传分化程度最大,个体18和个体23地理来源虽然不同,但二者间遗传距离最小,表明二者间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同时,居群c(野生杭麦冬)内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为0.03,居群d(阔叶山麦冬)内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93。在聚类分析中,32份材料被分为2大类,在主坐标分析中,32份材料被分为3大类,2种分析结果具有相似性。研究表明EST-SSR标记可以很好地对麦冬类植物材料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霍山石斛中的生物碱,通过对固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酶解时间、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等活力混合)质量分数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最佳的条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霍山石斛中生物碱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变换谱图快速鉴定霍山石斛和铁皮石斛。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40(g·mL-1),超声时间为20 min,超声波功率为200 W,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等活力混合)添加量1.5%,酶解时间1.5 h为提取条件时,提取效率最佳,生物碱得率为0.053%。根据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可得知,相对于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的石斛碱和6-羟基石斛次碱为其特殊生物碱。二阶导数变换谱图可更直观地通过二者峰形状、个数和强度的不同来区分。因此,可以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结合在一起来高效鉴定霍山石斛与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验证前期筛选出的6个镉(Cadmium, Cd)高、低积累玉米品种对土壤Cd富集和转运的差异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玉米(Zea mays)品种对重金属Cd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BCF)和转运系数(Transfer coefficient, TF)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玉米品种在抽丝期和成熟期的根部及地上部生物量、根部、茎叶及籽粒Cd含量、富集系数、积累量和总富集量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华彩糯3号和广红糯8号的成熟期茎叶Cd含量分别为16.38 mg·kg~(-1)和13.64 mg·kg~(-1),茎叶Cd富集系数分别为7.45和6.20,Cd转运系数分别为1.88和3.02;籽粒Cd含量分别为0.65 mg·kg~(-1)和0.63 mg·kg~(-1),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和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限值。粤彩糯2号、华玉8号和广紫糯6号茎叶富集系数分别为2.07、1.39和1.85,籽粒Cd含量分别为0.19、0.17 mg·kg~(-1)和0.15 mg·kg~(-1),高于GB 2762—2017但低于GB 13078—2017限值。仲糯1号茎叶和籽粒富集系数分别为1.85和0.032,玉米籽粒Cd含量为0.07 mg·kg~(-1),符合GB 2762—2017。华彩糯3号和广红糯8号可作为Cd高富集玉米品种,不可用作粮食或饲料;仲糯1号可作为Cd低累积玉米品种,可用作粮食或饲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鸡爪槭(Acerpalmatum)的光适应生长策略,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CK、60%光照与40%光照)下鸡爪槭根、枝与叶中非结构性碳积累、分配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增加,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SCs)及其组分增大,枝与叶的NSCs及其组分减小,叶N、P含量增大,C:N、C:P减少,枝N含量、N:P先减小再增大,P、C:N和C:P先增大再减小,根N、P含量先增大再减小,N:P、C:N和C:P先减小再增大。在全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为叶>枝>根,N含量为叶>根>枝,N:P和C:N为根>叶>枝;60%的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为叶>枝>根,N含量与N:P为叶>根>枝,C:N与C:P为枝>叶>根;40%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根>叶>枝,N、P含量为叶>枝>根,C:N与C:P为根>枝>叶。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可溶性糖、淀粉、NSCs含量与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N和C:P呈显著正相关(P <0.01);枝NSCs含量与N和C:...  相似文献   

20.
旨在明确西瓜枯萎病生防真菌M3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环境pH与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PHBA)共同作用对其防病效果的影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类鉴定,确定M3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平板试验结果表明,PHBA对M3菌株和病原菌尖镰孢菌西瓜专化型的菌落生长均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强酸和强碱环境均不利于2种菌的生长;M3菌株和病原菌的最适生长环境pH和最适PHBA质量浓度不同,前者为6和400 mg·L-1,后者为8和200 mg·L-1。pH和PHBA共同作用下,M3菌株的抑菌率无显著变化。在pH 6和PHBA质量浓度400 mg·L-1的土壤环境中,M3菌株的防病效果达到最高水平(85.72%)。总之,M3菌株的防病效果主要受土壤pH影响,其能够在PHBA积累环境中有效发挥防病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