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评价播期和播深对冬小麦越冬前生长性状的影响,以农大211冬小麦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上庄实验站进行了4个播期水平(9月23日、10月3日、10月13日和10月23日)、3个播深水平(2、4、6 cm)的随机区组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越冬前冬小麦各生长指标(单株叶面积、主茎叶龄、分蘖...  相似文献   

2.
蓄灌及盖秸对晚播冬小麦增产节水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确保比适播期推迟15 ̄20天播种的晚播冬小麦获得高产,于1991 ̄1993年在本站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晚播冬小麦采用常规灌溉、播前蓄灌及播前蓄灌加冬前盖秸的处理方法,与适播麦麦常规灌溉的产量、耗水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相比较,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采用播前蓄灌的措施,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冬前盖秸并播前蓄灌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获得与适播麦相当的6000kg/ha以上的产量,且节  相似文献   

3.
为在水、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确保比适播期推迟15~20天播种的晚播冬小麦获得高产,于1991~1993年在本站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晚播冬小麦采用常规灌溉、播前蓄灌及播前蓄灌加冬前盖秸的处理方法,与适播麦常规灌溉的产量、耗水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相比较,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采用播前蓄灌的措施,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冬前盖秸并播前蓄灌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获得与适播麦相当的6000kg/ha以上的产量,且节水1~2次,还可大大提高晚播冬小麦的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以郑单958、丹玉39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玉米生育期、籽粒灌浆速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郑单958均比丹玉39生育期少12d左右,且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两品种相同播期的灌浆速率变化规律一致;郑单958的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穗位均低于丹玉39;5月14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单958、丹玉39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玉米生育期、籽粒灌浆速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郑单958均比丹玉39生育期少12 d左右,且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两品种相同播期的灌浆速率变化规律一致;郑单958的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穗位均低于丹玉39;5月14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播期与品种类型对生育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旱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早熟粳稻、中熟粳稻、晚熟粳稻3种类型的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别为4月25日、30日、5月5日、10日、15日),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旱作产量、生育表现及农艺性状的特点。【结果】水稻产量表现为早熟粳稻>晚熟粳稻>中熟粳稻。早熟品种在播期Ⅴ下灌浆期、晚熟品种在播期Ⅱ下拔节期SPAD相较于其他播期处理有明显提高,且早熟品种晚播,晚熟品种适当早播有利于上三叶叶面积的增加。随着播期推迟,干物质积累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早熟品种的株高也同样表现出相同趋势。合理的播种期有利于籽粒增长,分期播种对水稻旱作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影响较小,但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较大,变异系数达到20.9%和23.7%。【结论】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旱作栽培,早熟粳稻品种在5月10—15日播种,中熟及晚熟粳稻品种在4月30日—5月5日间播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休闲期深松耕作的蓄水效果及深松下旱地小麦的最佳播种时期,合理安排旱地小麦播种时间。【方法】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以休闲期是否深松为主处理,9月20日(早播)、10月1日(适期)、10月10日(晚播)3个播种时间为副处理,于2012—2014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连续2 a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年际下休闲期深松和播种时间对旱地小麦越冬期土壤水分和籽粒蛋白质量的影响。【结果】休闲期深松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的土壤蓄水量和土壤蓄水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CK)。休闲期深松(SS)模式较CK提高了越冬期0~300 cm的各土层土壤蓄水量,2012—2013年提高了26.90 mm,2013—2014年提高了45.54 mm,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分别提高了39.92%和19.04%,枯水年蓄水效果优于平水年。SS模式下,适期播种越冬期土壤水分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量及其组分量都高于早播和晚播,早播又高于晚播。随着播期推迟,组分蛋白量和谷醇比显著提高,当播期继续推迟时,组分蛋白量和谷醇比又显著降低。方差分析表明,播期和深松对越冬期土壤蓄水量及成熟期籽粒产量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播期和深松对籽粒蛋白质量一定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期籽粒蛋白质量及籽粒产量与越冬期深层土壤水分有密切关联。【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有利于蓄积降水,改善底墒,增加越冬期各土层蓄水量,10月1日(适期)播种能明显提高小麦越冬期土壤水分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量及其组分量,提高籽粒产量,是最佳的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整播期,研究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气候因素,尤其是高温条件。试验选取京农科728、登海618、郑单958和先玉335共4个主栽玉米品种为材料,分别在2019年6月5日(T1)、6月15日(T2)和6月25日(T3)3个播期处理种植。结果表明,4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均不同程度延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4个玉米品种的叶片和茎秆在不同的播期没有明显差别,但籽粒和穗4个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早播处理比晚播处理积累量大,可能是因为早播处理比晚播处理时段的温度要高。在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上,品种和播期处理对其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和播期处理对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京农科728、登海618、郑单958和先玉335品种的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最大值均为T2处理,最低均为T1处理,在产量性状上可能是因为T1处理在开花授粉阶段正好遇到连续高温天气,导致T1处理结实性较差。由此可见,在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时,高温对其影响较大,在没有遇到高温的情况下,适时早播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将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辽阳地区马铃薯产量,需要进行适期播种。针对辽阳地区马铃薯不同播种期进行规范化研究,结果表明:辽阳地区不同播种期下马铃薯的商品性状和产量差异明显;以4月5日播种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优,分别为21 344.0 kg/hm2和73.3%。  相似文献   

10.
<正>62团地处伊犁西部河谷平原,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制种、甜菜、加工番茄、小麦等作物。春季干旱少雨,刮风天气多,跑墒快,对甜菜和番茄的出苗及保苗影响很大,严重制约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为抢抓最佳适播期,在适期早播的前提下,采取双膜  相似文献   

11.
正一、机插育秧播期与播量1.视前茬情况确定适宜播期(1)空闲与绿肥田播种育秧原则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确保水稻栽插在大田中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育秧也不是越早越好,早稻适宜播期宜选择在3月中下旬播种,单季水稻可选择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2)油菜前茬根据天气施肥栽培状况判断油菜成熟收割时间,油菜机收期一般在5月25日左右,根据水稻机插栽培秧龄倒推,正常播种时间应  相似文献   

12.
张素梅 《农业工程》2012,2(5):68-71
以郑黄糯2号为材料,进行玉米追氮量、施用比例及缓释肥料施肥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磷肥施用量相等的情况下,播前基施氮肥18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基施氮肥90kghm2增产310%,与基施氮肥270 kghm2和225 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次施氮试验中以施氮量180 kghm2,基施、拔节期追施、大喇叭口期追施比例为8∶4∶0的处理为最佳,产量、氮肥效益为最高;缓释N肥肥效试验中,各个处理间在植株性状方面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产量及经济效益上,总施氮量180 kghm2各种缓释氮肥的应用效果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气候变暖和“双晚技术”背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基于WMAIP集成模型,对华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冬前积温下限及最迟播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晚播减产幅度由南向北增大,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小(<19.5%),中部晚播减产幅度在26.4%以内,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大,最高可达32.0%。华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适宜播期分别在9月25日—10月5日之间、9月30日—10月20日之间和10月10日—11月5日之间。华北地区冬小麦基于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冬前积温下限分别在497~629℃·d和344~581℃·d之间,并由南部向北部递增。在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条件下,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最迟播期分别为10月1—13日、10月10—16日、10月22—28日和10月7—19日、10月16—22日、10月31日—11月12日。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双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0月6日,河南省修武县抓住时机,在小麦进入适播期的关键时期,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出动小麦免耕播种机120余台,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全面开播。完成了沿斗武路和丰收路10个示范园区的1.5万亩小麦免耕播种任务,辐射带动周围4万余亩小麦实施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5.
顾永革 《河北农机》2023,(22):73-75
本文以春播大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播期对春播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规律和机制,以期为春播大豆的高产高质栽培提供参考。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播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措施。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播期的春播大豆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探讨了播期对春播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显示,较早播期的大豆生育期长、株高高、分枝数多、结荚数多、单株产量高、千粒重大;而较晚播期的大豆则相反。这与播期对大豆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有关。因此,为了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春播大豆的适宜播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好土地和自然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安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田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洋芋套栽油菜实验,并取得成功。秀水镇2005年示范推广该种植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66.67hm2。该模式种植简便,投入少,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户欢迎。先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好地块: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制种田块。(2)适期播种:根据安县气候条件,最佳播期8月26日~9月5日,即水稻制种收获后免耕抢时早播。(3)用种量:一般每公顷用种量为2250kg,为减轻烂种,选择个体较小(20~30g)的整薯作种薯,大薯也可切块播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冬小麦生产中的问题,试验分析了小麦晚播情况下的节水高产栽培模式及其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晚播并加强田间管理和肥水管理,仍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绿洲新垦沙地春玉米农田有限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泽绿洲耕作层保水能力较差的新垦沙地,开展了春玉米有限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玉米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玉米成熟期以前,以播前水分最高,拔节期达到次高点,灌浆期降至最低点,约为播前水分的39%。20~40 cm和4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0~20 cm土层有较大差异。在成熟期以前,土壤水分以播前最高,抽雄期达到次高点,灌浆期降至最低点,分别为播前土壤含水量的54%和73%左右;0~100 cm土层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与40 cm以下土层基本相似,灌浆期降至最低点,约为播前含水量的55%。玉米的行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以对照处理CK为最高。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株高WT1与对照差异不显著,WT2、WT3均高于对照,且WT2、WT3在六叶期分别比对照增加28.4%、8.1%,在抽雄期分别比对照增加17.3%、14.3%,在灌浆初期分别比对照增加5.2%、7.0%。叶面积指数增长最快的阶段在拔节期至抽雄期,增长幅度在72.7%~178.3%之间,WT1在拔节期之前高于对照,之后均低于对照,六叶期比对照增加9.1%;WT2除了在吐丝期略低于对照外,其他时期均高于对照,六叶期比对照增加63.6%;WT3在整个生育期都高于对照,六叶期比对照增加18.2%。  相似文献   

19.
一、选地与整地选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冬前深耕,结合深耕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3万~4.5万kg/hm2。为防蛴螬危害,在整地时撒施150kg/hm2的硫酸亚铁。二、种子处理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一般用碾米机快速碾一二遍,使种皮变色。当种皮颜色由棕褐色变为灰白色,用手摸有细末即可,防止碾压过度,影响出苗。三、播种1.播种时间的确定(1)春播山西省长治地区适宜播期为3月20日—5月20日,最佳播期为4月5日—20日。  相似文献   

20.
进入9月份以后,河北省部分地区出现多雨、低温天气,造成玉米生育期推迟,收获期较往年晚5~7天。面对秋冬种适播期缩短,适期播种难度加大的实际,为抢时收获、播种,河北省农机局组织200万台(套)以上农业机械投入三秋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