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鼠害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鼠害调查,为测报和防治服务,现已成为植保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鼠类危害的作物种类繁多,而怎样进行鼠害调查,目前尚无成熟的报道可依,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本人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仅就农田鼠害调查方法问题作一探讨,供同行参考.一、农田鼠害发生规律1.鼠害严重发生期我县农田的优势鼠种是黄毛鼠、小家鼠和板齿鼠三种.田间各种作物都受鼠害,其中以水稻、玉米、甘蔗、花生和红薯等作物受害最重.鼠害严重期,旱地作物为播种期和成熟期,水稻为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初播秧田受害也较重.一般下半年鼠害重于上半年,成熟期鼠害重于播种期,但玉米播种期鼠害往往重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吕国强 《植物保护》1989,15(6):44-44
河南鼠类近30种,为摸清我省鼠害情况,加深人们对鼠害严重性和灭鼠重要性的认识,作者调查收集了近年有关鼠害资料,并进行了归纳整理,现报告于后。 一、对农业的危害:主要受害作物有花生、大豆、玉米、红薯、瓜类、小麦等10余种,目前,年受害面积已达5000万亩,损失粮食至少50万吨,有些地区因鼠害造成的损失已远远超过病虫危害。1984年林县姚村乡  相似文献   

3.
衢县为大、小麦混作区。大麦一般比小麦和其它作物成熟期早,是春季农田鼠类的主要食物源。鼠害在夏熟作物中亦以大麦较为严重,田间株受害率达5—20%。危害大麦的鼠类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qrarius)为优势种群。据1986—87年大麦生育期间农田7956夹次的调查,捕获鼠类260只,黑线姬鼠占74.2%,褐家鼠、黄胸鼠等其它五个鼠种共占25.8%。为了解鼠类在大麦田的取食行为,提供合适的鼠害抽样技术,笔者等对大麦田鼠害株的田间  相似文献   

4.
应用围栏陷阱(TBS)技术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柳杨村玉米地的害鼠进行了防治,并对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研究.整个玉米生长期内TBS系统共捕鼠94只.该系统对于害鼠种类没有选择性,其辐射半径300 m周边夹捕率由应用该系统前的5.42%下降至应用后的1.01%;对照区由5.14%升至7.14%.玉米产量损失挽回率可达4.1%,其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_b)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安和朝阳站点玉米WUE_g分别为1.75±0.47 kg·m~(-3)和1.98±0.72 kg·m~(-3),呼玛和锦州站点大豆WUE_g分别为0.63±0.35 kg·m~(-3)和0.55±0.18kg·m~(-3);玉米站点WUE_g与播种—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和ET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WUE_g与温度关系不明显;大豆WUE_g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期间平均气温的增加,大豆WUE_g升高;在大安和朝阳站点,取得高水分利用效率与获得高产所消耗的水量(即ET)并不一致,表明对于存在干旱胁迫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有效的利用水(Effective use of water,EUW)而不是一味追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消耗的水量(ET)往往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唐山市作物齐全,农田生态非常适合鼠害发生。在55万hm^2耕地中,鼠害发生面积达20多hm^2。占农田总面积的36%,产量损失最高可达总产的20%。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和田间生态的一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产量损失估计及单株允许残留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秋玉米的产量损失,于1990年始在浙江东阳玉米研究所采用田间自然种群为害与在玉米不同生育期采取药剂控制使害虫造成一定梯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获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两个曲线方程: 春玉米:Y_1=1-[0.67 (1-0.67)×0.7558~(P 0.7)] 秋玉米:Y_2=1-[0.70 (1-0.70)×0.7767~(P 1)] P为单株玉米上平均虫量,0.7和1为最后单株玉米上允许的残留虫量(包含蛀孔),损失率分别为5.9%、6.7%。  相似文献   

8.
谭道朝  卢维海   《广西植保》2010,23(1):33-3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稳则社会安,发展现代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有害生物对作物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构成很大的威胁,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仅以粮食作物为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世界粮食生产因虫害常年损失14%,因病害损失10%,因草害损失11%,因鼠害损失20%。  相似文献   

9.
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的控制效果,在公主岭市玉米田设置捕鼠器与围栏进行害鼠控制试验.试验期间捕获褐家鼠、黑线仓鼠等害鼠共计94只,试验区鼠害控制效果达到86.6%,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3.92%.初步证明在玉米田应用该技术控制鼠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区鼠害防治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伟群 《植物保护》1987,13(5):41-43
1986年10—11月在本地晚稻田中采用堵洞调查、产量调查和灭鼠费用调查的方法,对水稻区鼠类的防治指标作了探讨。试验资料经回归分析得出鼠害减产百分率(y)与鼠密度(X)之关系为:y=-0.6767+0.0715X±0.98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1.46%时,防治指标为2只/亩。并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生产水平,市场价格和所用防治手段的防效的不同,以及鼠种间生态习性差异的影响等因素,建立了计算防治指标的动态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选择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湿地边缘地带作为研究区域,研究荒漠鼠类活动对土壤的扰动效应及对梭梭生长的影响。在甘家湖湿地边缘进行隔月分季定期采样,对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荒漠鼠类活动对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以及pH值均有明显影响;(2)鼠类活动对土壤酶活性有影响,鼠害区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在整个观测期均较对照区低;(3)鼠类活动对梭梭生长的影响显著,鼠害严重区植株高度、冠幅偏低,植株死亡数目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生物防鼠     
王耀培  秦耀亮 《植物保护》1965,3(5):197-197
生物防鼠就是利用鼠类天敌,控制鼠类数量,而收到防治效果。珠江三角洲大部分为平原区,隐藏条件较差,中型猛兽和猛禽难于栖息,因而鼠类天敌少,是鼠害严重的原因之一。但是,仍有一些动物可以利用,据调查,有些地区对利用生物防治鼠害的方法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乐祥 《植物保护》1988,14(1):41-41
徐塘乡共有耕地22867亩,6244户,25984口人,房屋11321间。 1986年调查鼠害情况 1.对粮食作物的为害 全乡有4300亩玉米,最低的受害率为3—5%,一般5—8%,最高达80%以上。例如:马场村一户农民冯现君,种6亩玉米,播种后被老鼠扒掉70%,有的咬芽,有的咬茎,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只好毁种,每亩按用种3公斤,损失36元,且耽误农时,收获时,比按时播种的邻地(陈荣堂)每亩少收200公斤玉米,每公斤0.4元,6亩地损失480元。又如王杨村三  相似文献   

14.
赵桂芝 《植物保护》1988,14(1):37-38
鼠害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大问题,70年代末期以来,鼠害给全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到1986年全国发生面积高达5.09亿亩,是80年代以来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害鼠数量密度一般在10%夹次左右,严重地块高达60%夹次以上。稻区及经济作物区危害尤为严重:湖北的杂交稻、广西的花生、玉米、四川的桔子、广东的甘蔗、上海、北京、江苏的西瓜等损失较大。1981年山东省粮食作物因鼠害而绝产8万多亩,1982年安徽省绝产10万亩、1983年山西省绝产30万亩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国务院为解决鼠害问题,1983年发了文件,1986年又召开了会议。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982年将农田鼠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是山东省菏泽市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都在33.3万hm^2以上,由于夏玉米的生长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草害发生面积大,每年受害面积达26.6万hm^2左右,因杂草危害造成玉米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地中20 m×20 m矩形TBS(R-TBS)及长60 m和30 m的线形TBS(L-TBS)的控鼠效果、保护辐射半径及其防控害鼠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玉米产量与L-TBS捕获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地优势害鼠最大活动距离(TBS保护辐射半径)超过100 m;R-TBS、L-TBS(60m)、L-TBS(30 m)的鼠害控制效果分别为84.57%、77.26%、66.77%,在保护辐射范围内(r=100 m)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与对照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可挽回损失755、744、713 kg/hm2。通过计算其投入产出关系,建议东北地区玉米地每3 hm2使用一个60 m长的LTBS进行害鼠防控。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荔波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黏虫等病虫为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害轻的,产量损失10%~20%,为害重的,产量损失30%~50%。近几年黏虫在荔波县个别乡(镇)的玉米部分田块为害十分严重,造成绝收,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减少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因此,搞好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玉米丰产  相似文献   

18.
农业害鼠是啮齿动物的组成部分,国内各省区对农林牧鼠害相继开展了鼠类生物学、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的大量研究,为害鼠防制提供了基础依据.广西农业鼠害自80年代中期起虽已在一些地区开展防制,但由于鼠类和防制技术基础研究的不足,迄今农业鼠害仍有逐年严重之势.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承德市的主要作物之一,年均播种面积20万hm2,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但由于多年连作,病虫防治技术单一、落后,导致为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玉米生产遭受了较大的损失.而目前常用的玉米种衣剂大多为克百威、福美双、多菌灵等农药,大多存在着毒性高、防效低,易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为了减轻病虫害给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笔者采用低毒环保的种衣剂和有益菌处理种子,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水稻区鼠类防治指标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鼠密度(x)与水稻产量损失率(V)呈直线正相关。经回归分析,二者间数量关系可用模型y=-2.2072+0.9581x±0.5862加以刻画;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水平、产品价格、防治效果、灭鼠费用以及鼠种间生态习性的差异和社会接受能力等因素,建立了防治指标的动态数学模型。根据这一动态模型,结合本地区目前的生产实际,当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时,水稻成熟期鼠类防治指标为鼠密度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