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从天然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出对甘薯淀粉分离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方法]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出13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发酵试验筛选出1株分离效果良好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根据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初步鉴定筛选出的沉淀淀粉能力较好的菌株为乳杆菌,表明乳杆菌菌体本身或由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淀粉具有絮凝作用。从发酵液的乳酸菌总数、pH值来看,乳酸菌总数偏高的发酵液,pH值一般较低,分离效果也较好,表明分离效果与乳酸菌总数及酸浆的pH值有关。[结论]该研究为实现甘薯酸浆的人工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唑磷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玲玲  撒世军  赵莹  牟海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47-10350
[目的]为三唑磷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初筛和复筛试验,从某农药厂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三唑磷的菌株TF413,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培养基组成、初始pH值、培养温度、装液量、接种量等对菌株降解三唑磷特性的影响。[结果]经鉴定,TF413菌株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izes faecalis),其降解三唑磷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0,最适装液量为100ml三角瓶中装50m1培养基,最佳培养基为营养肉汤,接种量对TF413降解三唑磷的效果无明显影响。[结论]TF413以共代谢的方式降解三唑磷,培养72h对三唑磷的降解率为70.83%。  相似文献   

3.
陆伟东  田雪莲  卯霞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04-21705,21799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21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指示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75%。[结论]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抑菌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新农药、新医药的重要来源。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菌株的多样性,而在新的环境中取样,建立微生物新的筛选方法,可大大提高微生物菌株的多样性。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提供不同种类的前体将会大大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则为沉默抗生素的挖掘、杂合抗生素的构建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及不可培养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57-159
[目的]从陕西定边盐湖高渗极端环境中筛选分离获得嗜盐微生物,并对筛选获得的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极端嗜盐菌株,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 H值8.0。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试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获得一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20%的细菌菌株A426,初步鉴定其为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菌株。[结论]成功获得定边盐湖地区中度嗜盐菌株A426。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分离自土壤样品中的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5进行系统鉴定并分析其絮凝特性。[方法]以细菌的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培养基的pH值、碳源和氮源对絮凝活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功能基团的分析。[结果]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菌株W5与Hymenobacter gelipurpurascens具有98.34%的同源性,为革兰氏阴性,长杆菌。菌株W5生长发酵培养基最佳条件为pH值7.04、葡萄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对菌株W5所产的微生物絮凝剂(MBF-W5)进行提取纯化,所得产物微红色絮状物。红外分析结果表明,MBF-W5中主要的功能基团为羟基、羧基和氨基。[结论]在絮凝剂用量为150~500μl,温度为5~65℃,pH值为2~10的范围内均具有85%以上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7.
刘建玲  李宏铎  王军  万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85-11487
[目的]筛选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粘细菌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方法]从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200个腐殖质土样中分离纯化出237株粘细菌;将菌株在4种不同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发酵产物通过甲醇提取得到代谢产物;以白色念珠菌为模型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复筛后得到1株编号为ZJ2的粘细菌,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对该菌株进行16SrDNA克隆并测序,结果表明ZJ2为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结论]菌株ZJ2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存在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研究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耐寡营养高效解磷菌株XMT-5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加适应寡营养的自然环境条件的解磷菌株,以1/4蒙金娜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其生长条件及解磷机制。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共分离获得解磷菌9株,通过对解磷量的定量测定确定高效解磷菌株XMT-5,其最大解磷量为195.63 mg/L;从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三方面鉴定菌株XMT-5为根瘤菌(Rhizobium sp.);菌株XMT-5在寡营养条件下可以分泌柠檬酸、酒石酸和乙酸3种有机酸,从而可使培养液pH值下降;菌株XMT-5可在温度4~42℃、pH值4~10、Na Cl质量浓度0~80 g/L以及寡营养条件下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马龙  刘伟杰  李宝珍  袁红莉  杨金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2-19884,19900
[目的]对分离自土壤样品中的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5进行系统鉴定并分析其絮凝特性。[方法]以细菌的16S rDNA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培养基的pH值、碳源和氮源对絮凝活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功能基团的分析。[结果]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菌株W5与Hymenobacter gelipurpurascens具有98.34%的同源性,为革兰氏阴性,长杆菌。菌株W5生长发酵培养基最佳条件为pH值7.04、葡萄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对菌株W5所产的微生物絮凝剂(MBF-W5)进行提取纯化,所得产物微红色絮状物。红外分析结果表明,MBF-W5中主要的功能基团为羟基、羧基和氨基。[结论]在絮凝剂用量为150~500μl,温度为5~65℃,pH值为2~10的范围内均具有85%以上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分离自土壤样品中的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5进行系统鉴定并分析其絮凝特性。[方法]以细菌的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培养基的pH值、碳源和氮源对絮凝活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功能基团的分析。[结果]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菌株W5与Hymenobacter gelipurpurascens具有98.34%的同源性,为革兰氏阴性,长杆菌。菌株W5生长发酵培养基最佳条件为pH值7.04、葡萄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对菌株W5所产的微生物絮凝剂(MBF-W5)进行提取纯化,所得产物微红色絮状物。红外分析结果表明,MBF-W5中主要的功能基团为羟基、羧基和氨基。[结论]在絮凝剂用量为150~500μl,温度为5~65℃,pH值为2~10的范围内均具有85%以上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晶  任志远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96-2803
 【目的】土壤侵蚀是导致人类赖以生存且日趋紧缺的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的主要原因,这种损失正在全球悄然进行。定量计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的价值量,为区域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采用无植被覆盖的潜在土壤侵蚀量来估算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然后利用估算的土壤保持量,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从保护土壤肥力、减少表土损失和减轻泥沙淤积3个方面来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结果】而从整个时间段上来看,2000年比1978年的土壤保持量增长94.18%,接近一倍。1978~2000年期间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价值是逐渐增加的,1978~1990年期间比1990~2000年期间增加的要快。1978年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价值为18.503亿元;1990年比1978年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价值增加了近8亿元;而2000年比1990年增加了2.414亿元。【结论】近20多年的时间里,1978~1990年时间段增长幅度比1990~2000年的增长幅度要大,这与植被覆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陕北黄土高原所进行的一系列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通过对研究区三类不同地貌类型区进行水土保持价值评价,其结果为,南部低山丘陵区>北部风沙过渡区>中部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12.
洒威  焦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89-16990,17037
[目的]为了从青海茶卡盐湖中分离极端嗜盐碱真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划线分离法。[结果]分离得到可培养真菌2株、细菌5株、放线菌3株。2株真菌均在第8天达到最大生长量。同时,对2株真菌的嗜盐碱性进行了研究。[结论]CF12-1在15%盐度时能生长,为极端啫盐菌;CF12-2在12%和15%盐度时停止生长,为中度啫盐菌;CF12-1与CF12-2在pH 10时均能生长,为极端啫碱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黑钙土中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在贫营养条件下菌落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进行分离,用单孢子分离法进行纯化,用不同稀释浓度的察贝克培养基进行培养计数。[结果]从供试黑钙土中分离出9种真菌菌属,并且确定了4种优势菌属,同时发现黑钙土中真菌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并且随采样深度增加其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在贫营养条件下真菌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减少。[结论]该研究可为黑钙土中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然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生理特性。[方法]从自然发酵的酸菜中分离出19株菌株,从中筛选出了4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4株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nmm、Lactobaci Uusbrevis、Lactobacillus conllinocides和Lactobacillus curuatus。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的影响较大,适于菌株生长的pH值在6—8。其中pH值对菌株C和D的影响最大,pH值低于4的条件下基本不能生长。菌株A产酸较快,以5%接种量接种,发酵24h后pH值即可达到3.7左右,其耐酸性较好,DH值4左右仍有较高的OD值,但受培养基中盐浓度影响最明显,在盐浓度0~4%时OD值迅速下降。菌株D的耐盐性最好,盐浓度在8%左右仍能生长。[结论J该研究为泡菜的品质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木聚糖降解细菌的鉴定及其木聚糖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岚  冯家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57-5860
[目的]探讨木聚糖酶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采用平板活性筛选法从不同环境样品中筛选出木聚糖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粗木聚糖酶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菌株GXM1被鉴定为洋葱假单胞菌,菌株GXM4为类芽孢杆菌。菌株GXMI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5℃,菌株GⅫ咐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0℃。2株菌株所产的木聚糖酶在40℃以下较为稳定。Mn^2+、Ca^2+和Zn^2+对菌株GXM1所产木聚糖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Cu^2+、Fe^2+和Fe^2+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a^2+和Fe^3+对菌株GXM4所产木聚糖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Mn^2+、Zn^2+和Fe^2+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为高效木聚糖酶的生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紫外诱变吸水链霉菌选育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永春  曹仁林  彭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47-6848
[目的]为抗生素产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赤霉菌为指示菌,以从吸水链霉菌海南变种S101菌株分离到的S510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二级摇瓶复筛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以选育出高产菌株,分析发酵培养基pH值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效价的影响。[结果]当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5~6.5时,发酵液效价较高,最适pH值为6.0。发酵液的效价在72 h后可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通过连续2次紫外诱变,菌株的产抗生素能力比初始菌株提高了30.06%。将获得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5次后,仍有稳定的遗传性状。[结论]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该链霉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ALOS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几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筛选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处理的融合方法。【方法】利用ALOS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影像,通过主成分变换、乘法变换和Brovey变换等3种融合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所有融合处理图像的标准差和信息熵多大于原始影像,融合后图像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其中Brovey变换法在提高目视效果和识别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融合方法。【结论】3种变换融合方法中,Brovey变换更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ALOS遥感影像的融合,同时也为提高该区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杨海英  张振宇  佐玉梅  杜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09-7910,7915
[目的]从云南不同地区腌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6个腌菜样品在MRS培养基上分离纯化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筛选培养基上的水解圈筛选产酸菌株,再通过初步乳酸发酵进一步筛选产酸菌株。[结果]从16个腌菜样品共分离得到22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有15个是杆菌,7个为球菌;以产酸菌株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水解圈的3个菌株,其中1086b水解圈最大。初步发酵研究表明2,2菌株乳酸发酵都可使发酵液pH下降,其中10株菌pH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分离出多样性丰富的乳酸菌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可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