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忠 《茶报》2004,(2):39-39
早春三月,新茶飘香,申城盛开“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赵燕燕 《茶叶》2009,35(2):122-122
4月13日上午十点,第十二届西湖国际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吉庆台举行,本届茶会是2009茶文化博览会的主体项目之一,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中国茶叶博物馆承办,以“倡导科学饮茶提升生活品质打造休闲之都”为主题,旨在营造“喝茶好、喝好茶、茶好喝、好喝茶”的氛围,以进一步打响“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民茶叶消费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黄晓琴  龚琦 《茶叶》2003,29(1):43-44,46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杭州市民在茶文化兴起之下的茶叶消费情况及对茶文化的了解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茶文化的概念已深入杭城市民的心中,有84.26%的人听说过茶文化;50%的人观看过茶艺表演;50%的人会偶尔去茶馆喝茶。只有9%的人不喝茶。绿茶是杭城市民主要消费的茶类,70.37%的市民经常喝的是绿茶。  相似文献   

4.
当代"茶圣"吴觉农与杭州西湖龙井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家斌 《茶叶》2005,31(2):83-84
A.1982年12月我与杭州市农业局马森科同志出差去北京,到农业部汇报茶叶生产情况,在北京逗留时,我们去拜访吴觉农先生,事先电话联系,这天他老人家已经等待我们了,亲自冲泡“滇红”招待我们,坐下来后“三句不离本行”,他说:“前几年你们及时寄来龙井茶给我,非常感谢……”。“你们寄来龙井茶解决我吃新茶的困扰,每年有一批老同志、老朋友“五一节”还吃不到新茶,甚至“六一节”还买不到新龙井,  相似文献   

5.
李仁 《中国茶叶》2005,27(3):7-8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充分表明了茶的悠久历史.早在三干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将茶叶作为贡品,而且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藏中有整套茶具,其样式之多,工艺之精美,都是世所仅有的,这不仅为说明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提供了实物见证,而且更有力地表明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兴盛.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3月27日,201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西湖龙井开茶节启动仪式在西湖区转塘街道何家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虞荣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春莲等出席了开幕式。虞荣仁会长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  相似文献   

7.
沈培和 《中国茶叶》2006,28(4):31-31
本书汇集了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龙井茶生产、经营、研究的茶农、茶界学者、专家和文艺界人士的亲历、亲见、亲闻以及亲自研究考证有关西湖龙井茶的珍贵历史资料,是第一本以“三亲”角度来写西湖龙井茶的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茶香氤氲中演绎西湖龙井茶文化的历史传奇,以及许多关于西湖龙井茶的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8.
潘水源 《茶叶》2004,30(2):121-121
婺源县委县府于5月1日至1 5日举办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婺源地处中国绿茶的金三角地区,种茶、制茶已有1 2 0 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茶乡”之美誉。目前婺源县经营茶叶的个私企业已逾两百家,其中从事无公害茶生产经营并且年产值5 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0家,年产值1 0 0 0万元的企业有2家,婺源有机茶在欧盟市场占据70 %以上的份额。本届茶文化节以“展茶乡风采,会四海宾客”为主题,有百余家厂商来婺源展销茶叶产品,众多来自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茶文化专家欢聚婺源,共商茶事。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茶乡风情文…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y City,Betty Life)。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当今中国,这个主题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双余 《茶报》2004,(4):35-35
2004年9月19日至23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宣布开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文化厅、旅游局、农业厅、供销社、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茶文化协会、中国贸促会四川分会承办,“一会一节”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11.
前言 茶的生产和品饮,有所谓"兴于唐、盛于宋"之说,要说唐代为茶文化的形成时期,那么也有理由认为,宋代是茶文化的升华时期.为什么?由唐入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茶叶生产对品质提高的追求中形成互相比赛的斗茶风气,斗茶比赛提升了茶艺水平,茶艺水平的提升又促进了茶叶品质的提高.正是斗茶比艺的风气盛行,引导着当时的上流社会、文人墨客、还包含一般社会阶层,全情地投入了"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范仲俺)的斗茶意境,从而推动茶品茶艺跃上"采摘之精,制作之上,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宋徽宗)的技艺境界,推动着茶文化的升华.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
6月2日,应“中国文化年”组委会邀请,福建省安溪县率领茶艺表演团参加第65届法国皮卡迪(PICARKIE)博览会。在6月3日博览会开幕式表演活动上,中国驻法大使馆经济商务、法国交通部有关官员以及皮卡迪地区议员,亚眠市市长以及欧洲茶叶委员会秘书长芭芭拉女士等有关人士亲临安溪茶艺表演团现场观摩,并高度评价安溪茶艺这一中国茶文化的有板有眼葩。据介绍,每年在PICARKIE地区(法国北部)举办的皮卡迪博览会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文化活动。今年博览会有250家参展商参加,到场观众达到6万多人,因正值“中国文化年”,中国是本次展会的嘉宾国。博…  相似文献   

13.
《广东茶业》2010,(1):55-55
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及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广州茶博会)的支持与关注!2010年亚洲运动会将于11月开始在广州隆重举行,广州茶博会响应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全力支持亚运,为保证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会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2008,30(11):39-39
一次规模空前的茶领域专业展会,一个有望打造成为深圳城市名片的全新商务平台,际会风云,彰显实力。经过一系列精心筹备,又一新锐生力军将闪亮登场——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贸易博览会将于今年12月中旬盛大推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08,30(10):44-44
2008年12月11-14日,2008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贸易博览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博览会以“品味茶道,引爆商道”为核心理念,以“弘扬茶业文化,提升民族品牌,引导绿色健康消费,促进茶产业和谐发展”为主题,站在超越历届博览会的历史高度,结合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全面促进、提升各茶类企业的品牌形象,实现经济与茶文化的高度融合,整合国际茶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资源优势,将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茶博盛会。  相似文献   

16.
7月8~10日,2011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在贵阳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国内外的719家企业参展参会,涵盖茶产品、茶用具、茶机械、茶文化等整条产业链。本次茶博会第一次设立了茶源馆,展出了在晴隆发现、距今已有100万年历史的茶籽化石,贵州各个历史时期的茶叶发展资料、器具等。并准备了茶乡歌舞表演、最美茶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11,(7):13-13
7月8-10日,2011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在贵阳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国内外的719家企业参展参会,涵盖茶产品、茶用具、茶机械、茶文化等整条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福建茶叶》2004,(2):51-51
在今天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明前茶会上,组委会响亮而坚定地宣布将于北京金秋十月举办的茶博会将以“茶经济的全球平台,茶文化的世界之窗”的功能定位来实现“来北京卖全世界的健康绿色茶叶,去北京买全世界的健康绿色茶叶”的真诚夙愿:  相似文献   

19.
刘卫国 《茶报》2004,(3):27-27
巴基斯坦2002至2003财年进口我红茶100.7万公斤,进口额为33.6万美元,仅占巴市场份额的0.96%;进口我绿茶96.5万公斤,进口额为54.9万美元,排名第二(越南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东海 《茶报》2004,(2):22-22
杭州乃历史古都,丝绸之府。龙井茶,虎跑水,被誉为杭州双绝。天目山、苕溪丘陵、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盛产名茶。十大名茶是:西湖的龙井茶、余杭的径山茶、淳安的千岛玉叶、桐庐的雪水云绿、建德的千岛银针、临安的天目青顶、富阳的鹳山龙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