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鼠尾草(S.japonica)、绒毛鼠尾草(林芝丹参)(S.castanea f.tomentosa)的叶、根以及丹参毛状根及其培养液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叶和根中有效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脂溶性有效成分分布在这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根部,而水溶性有效成分在其根和叶均有分布。丹参毛状根及其培养液中仅含有4种脂溶性成分,并未检测出水溶性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山东丹参与其近缘种种子状果实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丹参(Salvia shandongensis)及其同属植物丹参(S.miltiorrhiza)、白花丹参(S.miltiorrhiza f.alba)、南丹参(S.bowleyana)发育良好的成熟种子状果实进行比较观察。[结果]4种丹参种子状果实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山东丹参种子状果实椭圆形,负网状雕纹,网眼凸起类四边形,具细密丝状横纹,与丹参种子状果实宽椭圆形,网状雕纹,网眼凹陷呈方形,以及与南丹参种子状果实梭形,网状雕纹,网眼中央微凸呈多边形均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首次为山东丹参积累了种子状果实资料,为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和研究其种质提供了种子状果实形态的重要依据;丹参种子状果实形态特征及外壁网状雕纹与前人报道相一致,为揭示山东丹参与丹参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种间分类鉴定提供了种子状果实依据,也为丹参类植物种的鉴别及引种栽培、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宝兴鼠尾草的有效成分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及索氏提取法对宝兴鼠尾草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所提取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栽培丹参的相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样品中的脂溶性成分,超声提取法以低温、高效的特点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而对于水溶性成分,索氏提取4h的效果更佳;对其含量分析表明,宝兴鼠尾草的脂溶性成分含量较高,其中丹参酮IIA的含量达到枟中国药典枠规定,但水溶性成分含量偏低.说明宝兴鼠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能否作为丹参代用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引种驯化的8种中国原产鼠尾草属(Salvia L.)植物为材料,测定了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APD值),比较这8种植物的耐热性差异,从而对其在引种地的高温适应性做出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8种鼠尾草属植物的LT50值在50~57℃,且均呈"S"型曲线上升。8种植物的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排序为: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红根草(S.prionitis Hance)南川鼠尾草(S.nanchuanensis H.T.Sun)血盆草(S.cavaleriei Lévl.var.simplicifolia Stib.)云南鼠尾草(S.yunnanensis C.H.Wright)美丽鼠尾草(S.meiliensis S.W.Su)南丹参(S.bowleyana Dunn)佛光草(S.substolonifera E.Peter)。利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植物的LT50值与SAPD值大小排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价鼠尾草属植物耐热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猫薄荷(Nepeta cataria)、牛至(Origanum vulgare)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arinacea)4种唇形科植物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采集4种植物释放的香气,然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百里香释放出47种香气成分,猫薄荷39种,牛至29种,蓝花鼠尾草24种.这些物质分别属于萜烯、醛、酮、脂肪烃、酯、醇、苯形烃、其他类物质8大类.在4种植物中,百里香的香气释放量最高.在4种植物香气组分中,醇类化合物释放量最高,其次是萜烯化合物,它们是香气的主要组成种类.2-乙基-1-己醇在4种植物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量,可初步推断为百里香、猫薄荷、牛至和蓝花鼠尾草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并与丹参作对比.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C18(4.6×250 mm,5μm),0.026%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本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西鼠尾草中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的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是迷迭香酸而不是丹酚酸B,甘西鼠尾草中的迷迭香酸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于丹参,丹酚酸B的含量低于丹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引种栽培,掌握鼠尾草属植物的生长习性,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该属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丹参、南丹参、皖鄂丹参、红根草等17种鼠尾草属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观察品种的引种适应性及物候期。【结果】大部分鼠尾草属植物的引种成活率高、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上海地区生长良好。【结论】只要采取适当的引种栽培措施,鼠尾草属植物可以在上海地区成功引种驯化,其中丹参、白花丹参等品种的观赏价值较高,值得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引种栽培,掌握鼠尾草属植物的生长习性,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该属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丹参、南丹参、皖鄂丹参、红根草等17种鼠尾草属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观察品种的引种适应性及物候期。【结果】大部分鼠尾草属植物的引种成活率高、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上海地区生长良好。【结论】只要采取适当的引种栽培措施,鼠尾草属植物可以在上海地区成功引种驯化,其中丹参、白花丹参等品种的观赏价值较高,值得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常见鼠尾草属植物AFLP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地区鼠尾草属(Salviaspp.)植物的7个种23份样本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利用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6对引物用于扩增北京地区鼠尾草属植物基因组DNA,银染后在灯光下统计扩增条带数,构成二进制矩阵表。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分析,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Treeplot模块生成聚类图。[结果]对23份鼠尾草属植物进行AFLP分析,得到36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9个,占总扩增位点的97.82%。在遗传距离为0.32的水平下,23份鼠尾草属植物样本归为7个组:一串红(S.splendens)组、蓝花鼠尾草(S.farinacea)组、朱唇(S.coccinea)组、雪见草(S.plebeia)组、丹参(S.miltiorrhiza)组、荫生鼠尾草(S.umbratica)组和罗马尼亚鼠尾草(S.officinalis)组。蓝花鼠尾草、朱唇、雪见草、丹参、荫生鼠尾草、罗马尼亚鼠尾草与一串红的亲缘关系依次增远;一串红种内,自选品种(系)与商品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开展鼠尾草属植物的种间和种内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控制益蒲灌注液的质量,本试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蒲灌注液中连翘、蒲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水苏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水苏碱含量在3.39~20.3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lgA=1.784 4lgC+3.975 6(r=0.9993),平均回收率(n=6)为99.28%,RSD=2.47%.说明该方法简便、灵敏,阴性无干扰,可以有效控制益蒲灌注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水浸丹参和三七后药渣中提取丹参酮并确定丹参酮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以薄层层析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溶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结果]乙醚为丹参药渣中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溶剂。水浸丹参和三七后干药渣,先经乙醇提取得到脂溶性提取物,再以乙醚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丹参酮混合物得率为2.1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次甲丹参醌、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分别为3.62%、1.02%、2.56%、2.75%。[结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与药材丹参基本一致,丹参药渣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水浸丹参和三七后药渣中提取丹参酮并确定丹参酮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7种有机溶剂分别为甲醇、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以薄层层析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在薄层层析板上,用毛细管吸取标准品及样品,点样于薄层层析板上,每次点样依照样品浓度确定点样次数,每次点样均须用电吹风吹干。丹参酮展开剂的配方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冰乙酸=8∶3∶1(V∶V∶V),直接观察;三七皂苷展开剂为V(氯仿)∶V(甲醇)∶V(水)=14∶6∶1,用10%H2SO4加热显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为美国Waters2695-2996DAD;色谱柱为HypersilODS25μm(4.6mm×150.0mm)fromElite;进样量,10μl;体积流量,1.0ml/min。洗脱液A为水,B为甲醇。洗脱条件,初始时,A为40%,B为60%;5min时,A为40%,B为60%;20min时,A为20%,B为80%;30min时,A为20%,B为80%。[结果]乙醚为丹参药渣中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溶剂。水浸丹参和三七后干药渣,先经乙醇提取得到脂溶性提取物,再以乙醚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丹参酮混合物得率为2.1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次甲丹参醌、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分别为3.62%、1.02%、2.56%、2.75%。[结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与药材丹参基本一致,丹参药渣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丹参花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7批丹参花挥发油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对7个产地的丹参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GC MS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挥发油,GC法分析对比7个产地丹参花挥发油的相似性。结果 7批丹参花的挥发油相似度较高。丹参花主要成分的药理活性具有发展潜力,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丹参花成分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丹参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对cpSSR扩增良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全国8省25县31个采样点的丹参进行cpSSR检测分析。[结果]丹参在细胞质遗传(cpSSR)上,总体均体现为中等水平;在地区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各省间大小依次为: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陕西、安徽。8省区间丹参的遗传变异以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主导;省区内种群间的基因流有限,而省区间的基因交流较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道地产区和传统主产区的丹参主要为就地引种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引入了部分外来种源;在道地产区四川、山东、河南之间很早就存在种质互换,新产区多从道地产区引种。但在遗传分化方面未显示地理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全国丹参种质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对丹参的异地引种所造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丹参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对cpSSR扩增良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对全国8省25县31个采样点的丹参进行cpSSR检测分析。[结果]丹参在细胞质遗传(cpSSR)上,总体均体现为中等水平;在地区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各省间大小依次为: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陕西、安徽。8省区间丹参的遗传变异以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主导;省区内种群间的基因流有限,而省区间的基因交流较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道地产区和传统主产区的丹参主要为就地引种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引入了部分外来种源;在道地产区四川、山东、河南之间很早就存在种质互换,新产区多从道地产区引种。但在遗传分化方面未显示地理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全国丹参种质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对丹参的异地引种所造成。  相似文献   

16.
裕丹参不同变异类型ISSR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裕丹参4种变异类型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类型问亲缘关系分析,构建遗传树状图.结果表明,从50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具有鉴别意义的多态性引物,在裕丹参4种变异类型中共得到65条带,4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72.3%,聚类分析将裕丹参4种类型分为2个类群,表明裕丹参4种变异类型遗传分化明显.ISSR标记可以作为裕丹参4种变异类型鉴定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赵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37-11537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间有显著差异,尤以9、10月份最高,4、5月份次之。[结论]在丹参的加工生产中应注意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及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中药材丹参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研究。[方法]以核基因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将所得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利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同时采用自设引物进行特异性引物PCR鉴别研究。[结果]ITS2序列长度为470 bp左右;从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丹参及其伪品分别聚在不同支,表现出单系性;比较二级结构发现,丹参与甘西鼠尾差异甚微,与牛蒡在螺旋茎环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臂由中心环伸出时的转角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可将丹参及其伪品进行区分。[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和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均能够有效地区别丹参及其混伪品,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丹参多糖提取的柔化工艺参数,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丹参多糖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液料比(A)、浸提温度(B)、浸提时间(C)为自变量,以丹参多糖提取率(Y)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丹参多糖提取工艺,同时测定丹参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建立的丹参多糖提取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Y=1.94-0.041A-0.056B+0.022C-0.046AB+0.13AC-0.03BC-0.24A2-0.75B2-0.44C2,其中浸提温度与浸提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丹参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丹参多糖提取的最佳柔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L/g)、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94%,与预测值1.97%接近。丹参多糖对羟基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能力,且随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丹参多糖质量浓度为4.5 mg/mL的清除率最高,为42%。【结论】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的提取柔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用于丹参多糖提取;丹参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可作为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