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不同植物酸对水稻发根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植物酸对水稻发根力均有一定效应;不同浓度条件下,500—700倍稻壳提取液和500倍木炭提取液对发根力最适宜;低于200倍时,所有植物酸对水稻发根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生产应用上应注意浓度.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的发根力优势及对地上部植株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不论是手插或抛栽,与有秧手插、抛栽比较,一生不同生育期均有发根力优势,这种优势至少延续到水稻灌浆初期,且不同季别均显著表现。由于旱育秧根系活力强,地上部征文生育好,表现植株增高,一生总叶片数增加,前期分蘖势强,成穗率高;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多;后期单株绿叶多,抗早衰,生长清秀,青秆黄熟,穗型增大,每穗实粒数增加,谷草比高,因而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水稻根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5个不同品种水稻秧苗在剪根条件下当日移栽,用502型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其叶绿素相对含量,移栽5d后测定其根数和根长。[结果]不同品种的水稻叶绿素含量越高,其植株所发的根越多越长,并且植株干重越大。D优527和B优827、冈优827相比较,叶绿素含量的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优527和红优527、优827、冈优DB827相比较,根的数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同一品种水稻的叶绿素含量与其所发根的数量和长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其所发根的数量和长度成正比。[结论]水稻叶绿素含量越高,其所发出的根越多越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T-DNA插入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氮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突变植株硝态氮和铵态氮吸收速率均低于原始亲本,植株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氮同化能力下降,根系变短,根系体积及根系活跃面积变小,植株变矮.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秧苗形态性状与发根力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杂交稻秧苗形态性状与发根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秧苗的形态性状与发根力呈正相关 ,决定发根力的主导性状是≤ 3cm白根数、茎基宽和绿叶数 ;分蘖数对发根力几乎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骏枣叶片碳氮营养变化与成花的关系,为枣花期调控和提高枣花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阿拉尔市8年生骏枣不同花期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枣吊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分析成花与枣吊叶片碳氮营养和生长的关系。【结果】枣树成花进程中叶片各营养成分呈一定规律变化,初花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积累达到高峰,进入盛花期后总糖、淀粉、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叶片中蔗糖仅在现蕾期有较大增长,盛花期下降不明显;氨基酸含量仅在盛花期有明显增长;初花期叶片C/N达峰值,进入盛花期后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在未现蕾期至初花期快速升高,后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枣吊干重在进入初花期后快速增长,进入盛花期后单枝枣吊上叶片数基本不变,枣吊上叶片干重和枣吊长度增长变缓。【结论】枣吊叶片淀粉和蛋白质积累是枣成花的重要物质基础,盛花期枣吊叶片代谢旺盛,碳氮营养形态快速转变,并促进碳素营养向花器官运输。  相似文献   

8.
水稻壮秧营养剂对秧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壮秧营养剂对软盘旱育秧和苗床旱育秧的壮秧效果及机理,以水稻品种中-100,湘早籼28号和中优早81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壮秧营养剂对水稻软盘旱育和苗床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壮秧营养剂T1, T2和T4对苗床旱育秧苗的根数和茎基宽比对照显著提高;壮秧营养剂T1, T2和T3对软盘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为根干重、根系α-萘胺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提高的幅度较大,T1和T2所表现出的效应差异不大,而T3表现出较大的优势.生产上应用时,早稻软盘旱育秧壮秧营养剂每盘的施用量以8~12 g(434孔型,直径2. 2 cm)为佳,苗床旱育秧的施用量则采用75 g/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稻中国91氮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15N示踪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国91和日本晴的氮素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中国91的增产潜力大于日本晴,但结实率比日本晴低。中国91之所以有以上特点,与下列特性有关:(1)氮肥利用率较高,氮素分配在穗中的比例较高,分配在营养器官中的比例较低。(2)抽穗到成熟营养器官的氮素转移率较高,结实期的净同化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壮秧营养睦软盘旱育秧和苗床旱育秧的壮秧效果及机理,以水稻品种中-100,湘早籼28号和中优早81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壮秧营养剂对水稻软盘旱育和苗床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壮秧营养剂T1,T2和T4对苗床旱育秧苗的根为九和茎数和茎基宽比对照显著提高;壮秧营养剂T1,T2和T3对软盘早育秧苗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为根干重、根系α-萘胺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叶片含氮量及叶绿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稻短期干旱胁迫研究表明,适度氮素营养有利于旱稻品种"巴西陆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的积累,对常规水稻品种"中香1号"效应不明显,但是施氮均使两品种水稻叶片中可溶性糖(SS)含量下降.干旱逆境下水稻无机渗透调节物质以K+ 为主,且氮营养可促进水稻茎叶K+ 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系生长及根构型对氮素供应的适应性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全根、分根培养系统,研究根构型参数对氮素供应方式和水平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水稻根构型参数对供氮量和供氮方式具有适应性反应。分根供氮时,无论供氮量高低,供氮均能诱导根系生长发育,表现为供氮侧侧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重等根构型参数明显高于无氮一侧,但是根系平均直径明显变细。分根处理,供氮侧中量和高量供氮使侧根长分别增加9%和91%,而在无氮侧,侧根长分别减少54%和42%;供氮侧根表面积分别增加20.1%和87.9%,无氮侧分别减少45.2%和33.3%;供氮侧根系体积分别增加32.4%和88.0%,无氮侧根体积分别减少33.9%和22.4%。供氮量适当时(N40),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增加归因于生物量的增加;而在供氮量多时(N80),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增加既有生物量增加的作用,又有比根长、比表面积的直接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根构型参数变化是水稻适应不同氮素供应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将共生性广谱生物固氮菌剂G肥应用于红黄壤水稻上,对水稻的一些生理活性、水稻的衰老、土壤肥力变化、稻米品质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G肥能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稻株出叶速度加快,分蘖速度快,成穗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尤其是在灌浆成熟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剑叶SOD、POD等保护酶类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对于提高光合速率、争取高产优质是极为有利的.结果还表明,施用G肥与常规栽培比,对稻米品质无明显影响.此外,施用G肥可减少氮肥20%,改善水稻经济性状,提高产量,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施用G肥可有效缓解偏施氮肥引起的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红黄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了在浓度梯度的Zn×Cd胁迫下两个水稻品种黄华占和IR68144幼苗根部和地上部Cd和矿物质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Cd2+浓度的上升,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和地上部的Cd含量都大幅增加.中等浓度的Zn2+能有效地减少高浓度Cd胁迫时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但低浓度Cd胁迫时表现为协同吸收,而高浓度Zn2+则主要促进Cd的吸收.中等浓度的Z2++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有效减少水稻地上部的Cd积累量,但其作用与Cd2+浓度和水稻基因型都有关,而高浓度Zn2+则完全表现为促进Cd的积累.(2)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和地上部的Zn含量都随着营养液Zn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d对水稻Zn积累的影响与Zn2+浓度和基因型都有关,但大多数情况下Cd胁迫明显降低了水稻对Zn的积累.(3)在正常Zn2+浓度(0μmol/L)营养液中,Cd2+浓度上升时,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Fe积累量都保持相对平稳,但两者地上部Fe积累量明显持续降低;两品种根部Mn含量都不断增加,但黄华占地上部Mn积累量持续下降,而IR68144中保持平稳.Zn×Cd互作对水稻Fe积累的影响在根部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地上部则主要显示出抑制作用,但两品种的Mn积累量表现出复杂的Cd2+、Zn2+浓度和基因型相关性.说明锌镉互作能有效调控水稻幼苗对镉的吸收与转运,但其互作效应与Zn2+和Cd2+浓度有关,且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还改变了水稻幼苗中锌、铁、锰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水稻叶绿素计诊断追氮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期定位框栽试验结果表明,本地灌溉籼、粳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与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含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PAD值与产量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描述.籼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的标准SPAD值分别为43.4和44.3,粳稻分别为45.5和46.7.叶绿素计(SPAD-502)测定简易、快速,不受光照条件限制,对样品无破坏性.叶绿素计诊断追氮法可望作为亚热带地区灌溉水稻诊断追氮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不同硅营养条件下,探讨了UV-B辐射增强对两个供试水稻品种(Lemont和Dular)硅营养特性和酚代谢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缺硅营养和UV-B辐射胁迫下,Lemont的硅营养吸收能力和生理利用率都比Dular强。(2)不同硅营养条件下,UV-B辐射胁迫促使Lemont叶片的PAL、PPO、 POD、CAT活性增强,总酚、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升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上述指标在Dular叶片中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在缺硅营养和UV-B辐射共同胁迫下,Lemont表现出较强的酚类合成能力。(3)硅营养有利于水稻酚类代谢物质的积累,以减少UV-B辐射的伤害。综上所述,Lemont与Dular之间硅营养特性的不同,可能是引起两个供试水稻的酚类代谢差异,从而表现出对UV-B辐射抗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使大面积监测植物长势及估测化学组成有了可能,高分辩力地物光谱仪应用于简单、快速、非破坏性地估测植物冠层化学组成的前景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研究了氮肥水平对水稻叶片及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氮素营养对从可见光至近红外较大范围水稻反射光谱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氮素营养水平的提高,叶片及冠层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下降,而近红外波段则增加,经两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在540,680nm和740~1070nm波段处对氮素营养水平最为敏感,而且各氮营养水平之间的反射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水稻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和叶片光谱变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利用光谱测试简单、快速、非破坏性地估测水稻氮素营养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水肥(氮)对水稻根构型参数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分根干旱胁迫 (PEG)营养液培养系统 ,研究干旱胁迫和部分根系供应硝态氮对水稻根长、根表面积、分根数等根系构型参数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 :水肥 (氮 )对水稻根系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全根培养无干旱胁迫下缺氮诱导总根长 (RL )增加 7%~ 13%、分根数 (RT)增加 7%~ 2 0 % ,根系表面积 (RS)无显著变化 ;而干旱胁迫下供氮诱导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分根数分别增加 16 %~ 34% ,4 %~ 35 %和 12 %~ 36 %。分根培养无干旱胁迫下 ,供氮诱导 RL ,RS和 RT分别增加 80 %~ 110 % ,6 0 %~ 2 30 %和 70 %~ 2 6 0 % ;干旱胁迫下分别增加5 0 %~ 14 0 % ,6 0 %~ 110 %和 70 %~ 2 6 0 %。水肥对根系形态发育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和水肥交互效应 ,这种作用不仅与根系的水肥营养有关 ,而且还与是否全部根系受到胁迫有关。 IR15 5 2 ,Tesanai和 Azucena基因型 RL ,RS和 RT分根供氮的效应分别是全根的 3.3,14 .0 ,1.3,3.8,15 .0 ,9.8,3.0 ,7.3,2 .4倍。可以认为 ,干旱和部分根系缺氮共同作用下 ,缺氮可明显限制根系的发生发育。全部根系在受到适当干旱胁迫 ,并供应一定氮素的情况下 ,能诱导根系的发生发育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技术持续控制稻瘟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2005年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在四川省18个市(州)113个县累计推广145.9×104hm2,选用杂交稻和糯稻品种搭配组合517个。结果表明,间栽糯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糯稻下降56.97%,病情指数下降66.38%,控制有效率在22%~97%之间。间栽杂交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杂交稻下降28.95%,病指下降37.09%,控制有效率在32%~57%之间。其中杂糯品种最佳组合为黄壳糯×川香优2号,竹丫谷×宜香优1577。4年水稻的平均复合产量为9598 kg/hm2,比净栽杂交稻提高产量728 kg/hm2,增长8.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