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0  
干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我国是一个干旱半干旱面积很大的国家,干旱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雨水资源的利用是解决或缓解干旱的重要途径。围绕雨水资源的利用,人们做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技术研究,研究出许多雨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就地拦蓄利用,覆盖抑制蒸发利用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针对这3个方面,对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雨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是缓解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国外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化城市洪涝为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循环与生态平衡、减少城市面源污染、调节城市水资源时间分布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对城市水安全的作用;提出了从挖掘城市湿地建设潜力、建立生态小区屋顶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推广透水路面和凹式绿地、完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立法和市场机制4个途径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建议,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决策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雨水资源集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特别是雨水资源,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在详细阐述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雨水资源的集蓄技术和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目前雨水集蓄利用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黄土高原广大农民生存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而且也可解决城市的生态需水。山区农村应大力发展旱井集雨工程,城市应加强雨水收集、存储和利用研究,建立综合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雨水利用 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雨水利用前景广阔张文聪(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太原030002)1引言雨水利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60年代,水窖集蓄雨水发展粮食生产在全国普遍应用,但由于当时的集流系统不完善和管理体制的问题,常常是有窖无水,以后逐年被雨水泥土淤积,最终大多淤...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流失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城市绿地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巨大的影响。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8月份TM影像,分析不同高程区间内郑州市区绿地面积、绿地斑块数量与汇水面面积的相关关系,同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道路、公园、防护绿地分布资料等,对城市绿地对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提出合理的途径。结果表明:绿地面积、绿地斑块个数与汇水面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郑州市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基础上提高绿地斑块数量,在城市绿地设计多目标中实现雨水资源利用多目标,最终达到改善郑州水环境和减轻城市内涝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雨水资源化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省水资源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雨水资源的有效集蓄利用是补充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在吉林省雨水资源主要利用途径是首先在小流域规划中作好雨水资源利用规划;其次是建设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为主的沟道坝系,强化坡面集雨工程和林草植被建设,增大贮水空间;第三是充分利用田间工程和水利工程集雨蓄水,使降雨就地就近被拦蓄,最终使水环境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8.
60年代,我国曾掀起过旱井集蓄利用雨水的热潮,时隔30余年的今天,这一热潮再度兴起,其原因何在?本文从利用雨水资源的必要性、现实可能性、实践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雨水资源在城市中的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城市利用雨水资源处于弱势态,这势必影响到城市经济的要持续发展。针对目前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加坡、德国等雨水资源利用的经验,初步提出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浅谈西部地区的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客观上要求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雨水集蓄利用是实现雨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佳途径,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而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榆林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河中游第 4期试点流域——榆林沟流域水土资源与环境优势、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该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并通过措施的对位配置 ,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雨养区水保型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雨养区大部分干旱缺水、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劣。建立生态农业是实现雨养农业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搞好水土保持,充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建立雨养区生态农业的关键。在水资源方面主要抓好储蓄水、保持水、节约水;在土地资源方面主要抓好:(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梯田工程建设,(2)庭院经济和“四荒”地的开发利用,(3)加大肥力投入;在农业科技方面主要抓好地膜覆盖技术、集流节灌技术、抗旱丰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世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物种退化、大气污染和酸沉降等生态危机仍在加剧。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植被极端匮乏,水旱灾害、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也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干旱缺水是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严峻制约因素。从如何利用西部干旱地区极少的天然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出发,从雨水造林的集水、防渗、保水、保墒四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延安市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开发利用水平低,缺水形势严峻;石油工业用水比重过大,重复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分析了延安市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并结合可持续利用理念,提出了相应开发利用对策:(1)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防污型社会;(2)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3)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4)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的山坡地降雨径流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地区年降雨量大多在350~450mm,干旱是限制山坡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子之一,该区群众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雨水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山坡地土壤资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总结分析这些措施的技术特点、条件、效益及应用前景,对黄土高原地区山坡地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水土流失严重区之一,通过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预防及治理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补偿费、防治费的收缴,直接关系到防治水土流失和山区经济建设的速度。在收缴中遇到很多问题,直接影响收费进度。究其原因:宣传力度不够,干群有抵触情绪;自身有畏难情绪和县乡两级理不顺。解决问题办法: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对收费问题形成法制观念;二是完善统一收费体制,把多方面积极性聚拢起来;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执法收费队伍人员的办事能力;四是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充分显示法律的威慑力;五是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收缴行动的立体攻势。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降雨对黄土坡地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坡面水土养分流失是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的核心问题,涉及土壤侵蚀、坡地水文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以黄土坡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析间歇降雨时坡地产流-入渗-土壤侵蚀过程,以及通过预先在坡地喷施养分(NH_4~+-N、NO_3~--N、PO_4~(3-)-P),研究间歇降雨时坡面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溶质的迁移规律。试验采用针孔式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模拟降雨,对试验坡地间歇性进行3次降雨,雨强恒为100mm/h,每次降雨历时60min,降雨间隔时间60min。结果表明:(1)3次降雨的初始含水率不同,但产流规律相似,降雨径流率均为先增大后趋于平稳。(2)3次降雨产生的泥沙累积量分别为250.91,100.20,79.76g,第1次降雨的泥沙量远高于第2,3次。泥沙率先迅速增大到峰值然后缓慢减少,平均泥沙率随降雨次数的增多而递减。(3)对于非吸附性的NO_3~-、NH_4~+,3场降雨过程中溶质浓度均呈现由高降低并逐渐平稳的变化趋势;PO_4~(3-)-P浓度的变化规律却略显不同,降雨初期溶质浓度先短暂升高,然后再由高降低并逐渐平稳。(4)3次降雨的NH_4~+-N、NO_3~--N、PO_4~(3-)-P的径流总流失量分别为535.33,1 058.18,400.79mg,其中NO_3~--N流失量最多,PO_4~(3-)-P流失量最少。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不同降雨次数下的NH_4~+-N、NO_3~--N、PO_4~(3-)-P径流流失量均逐渐减少,流失量较前次降雨分别降低了19%,14%、3%,62%和57%,28.3%。因此,通过对间歇性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水土溶质迁移特征的研究,对揭示降雨-径流-土壤相互作用过程和土壤养分迁移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强降雨事件对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降雨事件对干旱区植被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测定民勤县一次强降雨(47.6mm)事件前后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土壤水分,分析了它对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及其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土壤水分在1m土层内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雏形阶段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变异最大且变化不稳定,稳定阶段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变异最小。(2)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水分补给深度存在很大差异。发育阶段和活化阶段土壤水分补给最大深度为50cm,雏形阶段和稳定阶段土壤水分补给最大深度为30cm。(3)不同演化阶段土壤水分补给总量差异较大。发育阶段补给总量最大,占总降雨量的74.66%~90.06%;稳定阶段补给总量最小,占总降雨量的12.27%~12.86%。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