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醇盐水解法制得纳米镍负载型松香歧化新型催化剂,用此催化剂催化松香歧化,考察了催化剂的寿命。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光谱、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研究了该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筛选出该催化剂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焙烧过程通入空气和氮气,焙烧温度450℃,时间2h,催化剂还原温度300℃。用此方法反复再生5次,催化剂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BET、FT-IR、元素分析、SEM、N2低温吸附、离子交换容量测定等表征手段对莰烯酯化制备乙酸异龙脑酯固定床催化剂(CT800)失活机理及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覆盖造成的。通过乙醇浸取的方法对失活催化剂再生后,其酯化反应的活性接近新鲜催化剂水平,是一种较好的再生手段。  相似文献   

3.
日本落叶松与空间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建始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的空间因子进行调查,运用Orloci1的交互信息概念与度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度、林分密度、上层厚度等因子对日本落叶松的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暖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环境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和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因子变异的响应,以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因素在调控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增温技术和96孔-微平板法测定了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解析环境因子在调控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增温处理在生长季显著提高土壤温度1.91℃,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12.15%,微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了40.30%和61.29%;增温处理在非生长季显著提高土壤温度2.24℃,但对微生物量碳氮影响并不显著。增温处理对土壤专一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生长季除N-乙酰-葡糖苷酶外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专一酶活性;非生长季除β-葡糖苷酶和蛋白酶外增温处理增加了土壤专一酶活性。环境因子可以解释土壤专一酶活性变异的82.5%,MBN和NH4-N极显著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二者共可以解释变异的59.0%。[结论]MBN和NH4-N是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他环境因子:土壤水热配比、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氮比、溶解性有机碳和硝态氮等是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在处理间和季节间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利用Wp4水势仪对桃、杏、樱桃幼树日间叶水势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叶水势日间变化规律及气象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年生幼树春季(5月)晴朗天气条件下叶水势日间变化为单谷曲线,最低值出现在14:00,桃、杏、樱桃分别为-20.5bar、-23bar、-20bar,持续到15:00,之后逐步回升;叶水势随光量子密度、土壤温度、气温增大而下降,随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提高精油得率为目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叶片采摘季节、叶 片鲜度、叶片浸泡时间和破碎处理以及不同的蒸馏方法对龙脑型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chvar. borneol ) 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0-12 月至次年 1 月采叶,以新鲜叶片,叶片不需浸泡和简单破碎 处理,采用隔水蒸馏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精油得率。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草)成效主要限制性因子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草)受生态因子和树草种及人为栽培等众多因子直接影响,为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如何选取主要限制性因子,基于应用GIS专题图层叠加技术,从而研究单个或多个限制性因子及众多因子之间的调节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使退耕还林还草确保成活,趋向覆盖85%以上,达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6~2019年宿迁中心城区四个国控站点O3浓度监测数据和欧洲中心(ECMWF)0.25°×0.25°的NetCDF资料和本地气象部门提供气象数据,分析了宿迁市O3浓度的分布特征,探索了研究气象条件对O3生成和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9年宿迁市臭氧超标越来越重,臭氧超标开始时间提前至2月,臭氧超标结束时间延长至10月,整体臭氧污染态势严峻。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在无明显大尺度环流系统控制的稳定经向环流形势下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数最多;在同时满足T平均不低于27℃且T最高不低于25℃、RH平均不高于70%且不低于50%和WS平均在2m/s^4m/s区间且风向为偏南风向时,臭氧易发生超标现象,超标率达75%,而三项均不符合时,臭氧超标率仅为9%。  相似文献   

9.
槐豆木虱发生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槐豆木虱的发生主要与温度、风、寄主、害虫、天敌以及生产活动关系尤为密切,在国槐上调查发现,槐豆木虱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5目8科17种及多种蜘蛛,其中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占其他瓢虫种群数量的80%以上,在自然状态下完全能够控制槐豆木虱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
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是植物物质生长的基础[1],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光合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树木的遗传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光合作用与树木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光合强度在引种驯化中常作为评价树木适应性的重要指标.树木对某一地区的适应性,是其对该地区各种环境条件的生理生态反应的综合表象.  相似文献   

11.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以乙酸钠为碳源驯化活性污泥,选择和富集具有积累聚羟基链烷酸酯(PHAs)能力的微生物菌群,探究了不同的碳源条件对PHAs合成产率、单体(PHB、PHV)组成的影响,寻求PHAs总量和PHAs单体产率最高的碳源组成和类型;考察了影响剩余污泥合成PHAs的因素,重点调控pH、碳氮比条件,实现剩余污泥贮存PHAs的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微好氧循环体系中,相对于丙酸、丁酸等单一有机酸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乙酸为单一碳源时可获得最高的PHAs合成量,达到了0.234mg/mg ,其中PHB的产率为0.225mg/mg ,占96%。不同比例的乙酸-丙酸和丁酸-丙酸等混合酸的合成条件下,以乙酸/丙酸=1∶2的混合酸作为碳源时,单位质量干重污泥PHAs的产率可达到为0.384mg/mg ;对比C/N分别为20、100、500的培养条件,当 C/N =500时剩余污泥贮存 PHAs 的能力较强,最高产率约为0.356mg/mg ;分别控制pH值=5、pH值=7、pH值=9的酸度条件,则中性环境更有利于剩余污泥贮存,可达0.39mg/mg的PHAs。  相似文献   

12.
锥栗嫁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锥栗6个类型16个单株为接穗,野生锥栗、板栗、大果锥栗、麻栎为砧木,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地块,研究影响锥栗嫁接成活率因子.结果表明不同锥栗品种类型、嫁接时间、砧木、圃地条件、剪砧方法对锥栗嫁接成活率均存在较大影响.嫁接时间以秋季9月底到10月上旬和春季萌芽前1个月最好;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梯田;在芽萌动时离接芽25cm第1次剪砧,接芽抽出20~25cm后在其上部2cm处第2次剪砧最好;砧木宜用野生锥栗及本砧,板栗、麻栎不适宜作锥栗砧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