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茂香2号是浓香型粒粒香优质两系中迟熟杂交稻。由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2003年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食味品尝,居参加鉴评的17个优质稻组合之首。该组合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特优,抗性与对照汕优63相当。为了研究总结出优质稻高产无公害保优栽培综合配套技术,以  相似文献   

2.
向关伦  韦静仁  廖昌礼 《种子》2007,26(8):90-92
茂康S 10是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360 S为母本,优质中籼稻金麻粘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叶型好,不育起点温度23.5℃,不育期长,可繁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性好,配合力强,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审定。配组的两系杂交稻茂优201于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3.
茂优201是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茂康S10与引进的父本材料MH86配制的籼稻中熟组合。200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为不断更新优质稻品种,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近几年均进行多点试验,以期选择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优质水稻新组合,推动全省优质稻的发展。2006年在贵州省6个地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参试组合及来源表1参试组合品种与其来源组合名称选育单位新优3号江油市农科所宜香7799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宜香2239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宜香8374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黔早优2017黔南州农科所江优2381江油市农科所江优51江油市农科所江优17江油市农科所香选优1号江油市农科所Ⅱ优838(ck)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供种1.2试验方法1.2.1试点设置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鉴定我县引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适应性,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新组合。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崇头镇、赤石乡、元和街道、紧水滩镇、石塘镇进行了平原稻区杂交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参试组合本试验参试组合有中浙优10号、甬优17、甬优1512、Y两优2号、浙优18、甬优12等新组合,以中浙优1号为对照。2试验设计及经过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每区面积89m2,一字形随机  相似文献   

6.
1优质、丰产、高抗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国稻一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新质源优质不育系中9A和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新选育的优质、多抗恢复系R8006组配的一个米质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04年6月10日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4032],在湖北省、河南省由富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7.
两优2186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研究该组合具有与三系杂交水稻汕优多系1号等相同的再生生育特性,而且再生能力强,生产上可利用其再生特性培植再生稻,调优品种结构,提高再生稻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稻惠两优3456是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惠34S与恢复系R3456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于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龚新  刘玉龙  郭爱军  邓猛  刘岸  涂文 《中国种业》2022,(12):126-127
蓝两优 1314 是岳阳市金穗作物研究所利用安徽超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两系不育系蓝 9S 为母本,以湖南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恢复系 R1314 为父本配组,选育出的优质两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宜、米质优,适宜作优质一季晚稻种植。2022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 20220010。  相似文献   

10.
贺孝刚  翁振兴 《种子》2003,(5):120-121
优质杂交稻“菲优多系一号”是由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中籼迟熟新组合 ,母本为优质不育系菲改A,父本为多系一号 ;该组合于 199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 ,2 0 0 0年 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多年来 ,“菲优多系一号”大田生产均表现优质、抗病、稳产、高产 ,深受农民欢迎 ,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我县于 1994年开始引进试制生产该组合 ,年度最高平均收贮单产达 3.39t/ hm2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我县已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菲优多系一号”高产制种技术。1 主攻父本 ,培育多蘖壮秧 ,提早父本始穗父本能否在…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聚两优53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用两系不育系RGD-7S和水稻恢复系汕恢53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其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好,2023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220088。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示范表现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蒋富友 《耕作与栽培》1999,(1):30-30,49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貌,耕地海拔在630~1500m,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我市水稻生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杂交水稻的发展,有的组合产生了退化现象。为了使我市杂交水稻生产稳步发展,1998年我们引进6个新组合试验,以期筛选适合我市的新组合。1材料与方法1.1参试组合及来源参试组合:协优63、金优63、贵特1号、汕优149、岗优725和汕优63(对照)等6个品种。以上品种由市种子公司提供。1.2试验地及田块选择试验地点选在福…  相似文献   

13.
K金2号是由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K17A与自育恢复系茂康R1(金农2号)配组而成的籼型早熟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在陕西勉县试种1.2hm^2.平均产量8.94t/hm^2,表现出米质好、产量高、熟期早、稳产性好、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近几年.勉县种子公司K金2号种子制种生产面积累计84.9hm^2.平均产量4.57t/hm^2;在勉县晨光村制种19.7hm^2,平均产量达4.88t/hm^2。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系杂交水稻由于具有优质高产的特性,近几年在全省各地发展较为迅速。身为江苏丘陵地区杂交水稻优势区域的六合区,也随着水稻优质产业提档升级,两系杂交稻种植面积也得到了扩大。到2010年为止,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区杂交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特别是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盐两优888等强势两系杂交稻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水稻是福建省主要粮食作物,其中杂交稻播种面积约为86.7万公顷,且大多为籼型杂交稻。近年来,粳型杂交稻具有米质优、光合能力强、后期转色好、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割等优点,备受南方稻区农民喜爱,并逐渐推行"籼改粳"的生产布局,粳稻比例大幅提高(董啸波等,2012)。甬优系列,尤其是甬优1540等杂交稻已在闽西北大面积种植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嘉优中科2号系籼粳杂交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组合来源为嘉81A与中科2号杂交,该品种组合于2016年,已通过江西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611S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育成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62".经贵州省两年杂交水稻区试鉴定,平均产量7.43t/hm2,比对照汕优63平均增产6.3%;一年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产量7.15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3.4%.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两优662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该组合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庆优108为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由重庆市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Q3A和自育恢复系Q恢108配组而成,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审定(渝审稻2006011),在区试、生产试验及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抗性较强、米质优等特点,是一个适宜重庆种植的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促进杂交水稻生产由单纯产量型向高产、优质、高效型转变 ,加速扩大“高、优、抗”兼备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 ,引进 14个增产潜力较大 ,米质较优 ,抗性较强的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开展协作试验 ,探讨其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 ,以期为各地筛选更换发展优质、高产、适宜对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杂交稻新组合参试组合共 15个 :协优 413(中国水稻所选育 ) ;Ⅱ优15 39、45A/10、K17/10 (重庆市农科所选育 ) ;马协 5 8、鄂粳杂1号、N5 0 88S/4 16 78(湖北省种子集团选育 ) ;Ⅱ优 16 2、D…  相似文献   

19.
穗香优香丝是广西桂穗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三系不育系穗香A和恢复系屯恢香丝配组育成的优质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生育期适中、稳产性好等特点,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株两优1号系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两用核不育系株1S和自选恢复系天恢1号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和各地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早、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