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初侵染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黑星病是世界各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我国渭北旱塬苹果产区的新病害。近5年调查研究证明,渭北旱塬苹果落叶上分生孢子数量随时间推移呈急剧下降趋势,在春季苹果芽鳞萌动之前,分生孢子呈无色透明薄片状,均已失去存活力,芽鳞内外检测到分生孢子的数量很少,且均已丧失萌发力。果园中孢子捕捉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出现在先,分生孢子在后,两者出现时间相差15d以上,且捕捉到分生孢子的日期是在黑星病发病以后。对洛川县、白水县、长武县、永寿县、泾川县和平凉市等地苹果黑星病普查中未发现发病枝条,以菌丝体在枝条上越冬的可能性极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初步确定子囊孢子是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初侵来染,分生孢子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2.
黄瓜黑星病与角斑病的区别陈子俊(山东省冠县植保站252500)黑星病与角斑病都是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两者在一些症状上易混淆而病原生物又自异,故正确地予以区别是实行有效防治的前提条件。病原:黑星病是真菌性病害;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症状:黑星病的病原真菌可...  相似文献   

3.
黄瓜黑星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黑星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生产上使用多菌灵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黑星病危害的主要措施。由于长期大面积地应用多菌灵防治,使个别地区或年份黄瓜黑星病的发生仍为严重。因此,研究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作者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一直是陕西梨产区的主要病害.自 1998年暴发以来,梨农始终将该病害的防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有的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每年都要定期喷药防治.从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环境安全,依据实情防治,节支、增效的角度考虑,每年用 5~ 7次药剂防治一种病害,是很不科学的.为了科学指导防治,我们从弄清梨黑星病发生的主要诱导因子入手,对该病暴发后几年来的气象条件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降雨和温度是引起该病流行的关键因子.据此,本文加以分析,以便对植保人员及梨农今后管理该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商鸿生 《植物检疫》2006,20(4):249-252
苹果黑星病菌是新公布的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描述了该病在国内的发生历史及病原菌鉴定特征.提出了产地检疫、果品检疫、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检验方法,并提出了该菌的检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4%增效农抗120对几种主要果树病害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4%增效农抗 1 2 0水剂 ,针对苹果轮纹病、苹果轮斑病、苹果炭疽病和梨黑星病 4种病害开展了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和轮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 ,对梨黑星病菌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室内对 4种病菌的EC50 分别为 1 .92、5.56、1 7.1 4、4 3 6mg/L。田间试验结果 :4%增效农抗 1 2 0浓度为 68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分别为75 3 3 %、90 1 6%、73 2 2 %、81 61 % ,均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 560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梨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梨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李保华,赵美琦(山东菜阳农学院植保系264200)(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董向丽(菜阳农学院植保系)1993年8-10月,作者对河北石家庄、昌黎,山东菜阳、,黄县、文登,北京大兴等地近年梨黑星病的发生与危害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黄瓜品种苗期抗黑星病筛选初报李宝栋,冯东昕(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黄瓜黑星病(CladosporiumcucumerinumArth.etEll.)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黄瓜危害很大,近年未,我国北方一些省市曾一度严重流行。黄瓜植株...  相似文献   

9.
李鄂平 《植物医生》2002,15(6):21-22
香蕉黑星病又称黑斑病 ,是香蕉生长后期普遍发生、影响香蕉产业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 ,在香蕉产区发病尤为严重 ,蕉农在防治上感到非常头痛。香蕉受其危害 ,重病叶片黑色斑点密集 ,造成病叶枯黄、凋萎 ,感病果实上密生黑色斑点 ,影响香蕉果实外观和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1 危害症状黑星病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和青果。感病叶片 ,开始在叶面产生许多深褐色至黑色的小斑点 ,密集成堆 ,似煤烟状 ,从中脉至叶片边缘表现为条纹。随后斑点扩大 ,外缘有浅黄色晕圈 ,中央浅黄褐色或灰色。严重受害的叶片变黄 ,提前凋萎和枯死。被害青果 ,多在果背…  相似文献   

10.
彭伟 《广西植保》2014,(1):18-19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黑星病的药剂,通过几种不同药剂不同倍数的药液对黄瓜黑星病的药效试验,从3次药效结果比较分析得知: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EC 3000倍液、40%氟硅唑EC10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500倍液、25%腈菌唑EC3000倍液对防治黄瓜黑星病都有较好效果,建议在黄瓜黑星病始发期,连续喷药1~2次并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星病侵染和发病规律及其生态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内于田间或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黄瓜种子内的菌丝也可越冬,带菌率最高可达37.76%。种子各部位均可带菌,以种皮为多。接种试验证明黄瓜黑星病菌主要是从叶、茎、果实的表皮直接穿透侵入,也可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但极少。黄瓜黑星病菌的分生孢子产生必须具备90%以上的相对湿度(RH)和15℃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分生孢子在5—30℃下均可萌发,适温15—25℃,但萌发必须有水滴,在无水滴的情况下即使RH达100%也不能萌发。吉林省大棚内发病重是由于5月中旬以后棚温达到黑星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RH长时间(12小时以上)在90%以上。露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则与当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少有关。大棚内采用降低湿度的生态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从而减少喷药次数而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和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有性阶段假囊壳的产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假囊壳释放的子囊孢子是重要的初侵染菌源。其释放、萌发与侵染也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防治黑星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清除初侵染源,可根据子囊孢子造成侵染的条件制定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苹果、梨黑星病的初侵染发生率高低和发病中心的形成与当年5~6月份降雨量密切相关 ,而流行则与7~8月份降雨量密切相关 ,在防治策略上应重点抓住5~6月份的预报工作 ,药剂施用上应选择保护性杀菌剂及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在发病初期每隔7d喷药1次 ,连续喷3~4次 ,防效可达80%~85%。  相似文献   

14.
黄瓜黑星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2,15(3):29-29
黄瓜黑星病是黄瓜生产上近年发生的危险性病害 ,严重地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病瓜重量下降 ,味变苦 ,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黄瓜黑星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菌传播主要是种子带菌 ,其次是土壤带菌。本病发生和气温与湿度关系很大。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 ,低于5℃或高于30℃不生长。相对湿度93 %以上分生孢子产生 ,有水滴时分生孢子萌发。露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发展与当年的雨量和雨日有很大关系。夏季连续冷凉多湿天气容易发病。如果黄瓜定植后 ,遇雨日多或灌水过量 ,就容易发病并迅速蔓延。1发病症状1.1苗期发病发病率高低和…  相似文献   

15.
苹果黑星病是辽宁省植物检疫对象。目前主要分布于小苹果栽植区及大、小苹果混栽区,已接近辽宁南部的大苹果主产区。经自然感病和人工接种证明,大、小苹果上的黑星病菌可以交互侵染,目前一些主栽的大苹果品种均能感染此病。辽宁地区苹果黑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是落地越冬病叶上于翌春产生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不能越冬成活。苹果枝条及芽鳞不带菌。黑星病菌的两种孢子随气流传播,使病害逐步扩大蔓延。经过6年的观察,苹果黑星病发生始期早晚及发病轻重,与早春和夏季的降水量多少成正相关。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以托布津、乙磷铝、多菌灵、特克多等药剂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果梅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余子全(四川省牙边彝族自治县农牧局614600)果梅黑星病〔Fusicladiumcarpophilum(Thum)Oud.〕,俗称黑果病、疮痂病,是果梅树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重要病害。过去我县发生较少,但近年来渐趋严重。1997...  相似文献   

17.
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Cke)Wint又称疮痴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常引起早期落叶,直接造成减产,降低果品等级;并影响花芽分化和来年结果。此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苹果产区,以冷凉多湿的苹果产区尤为严重。在国内分布尚不普遍,辽宁省仅局部发生,列为辽宁省的植物检疫对象。为了弄清苹果黑星病在辽宁省的发生与分布情况,防止此病的传播蔓延,我们于1979—1980年在省内29个县(区)的75个苹果园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8.
付泓 《植物检疫》2007,21(5):318-319
本文记述了岐山县苹果黑星病发生、分布、为害情况,并进行了发生趋势和潜在危险性分析。在总结几年的防控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组建专业防控队伍、加强疫情监测等多项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肟菌酯·戊唑醇混配剂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近年开发的新杀菌剂,2010-2011年进行了该药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优良杀菌剂,2 500倍液施药4次对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达到75.13%~78.73%,优于3个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及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液施药4次后的防效,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野苹果和秦冠的抗黑星病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苹果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叶片的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富士和嘎啦的;同一品种不同龄期叶片的角质层厚度随着叶龄增长而增厚, 且黑星病严重度与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苹果品种抗病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 新疆野苹果的病害严重度最低, 约为嘎啦的1/22, 潜育期最长, 为嘎啦的2.0倍, 无(或少有)病斑出现, 不产孢。秦冠的严重度约为嘎啦的1/14, 潜育期约为嘎啦的1.5倍, 产孢量约为嘎啦的1/26。黑星病菌在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叶片上的侵染概率及病斑扩展速率均显著低于富士和嘎啦。因此, 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对黑星病的抗病性表现在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