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袋鸭梨黄粉蚜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黄粉蚜[Aphamosligmajarsuin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俗名黄粉虫。寄主为梨树,是一种为害梨树枝干和果实的蚜虫。被此蚜危害过的梨果将严重降低其商品价值。梨黄粉蚜在泊头市1a发生5~10代,以卵在树皮裂缝及旧果苔裂缝内越...  相似文献   

2.
套袋鸭梨果面黑点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套袋是目前栽培中的标准方法,但套袋后的鸭梨往往在果面形成黑点,发生率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质量。研究发现,果面黑点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是梨黄粉蚜和梨木虱等害虫入袋为害造成的。防治方法是田间防治加防止入袋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套袋鸭梨的果面黑点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梨黄粉蚜的发生对梨树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严重地影响到梨果的品质和产量。1 危害症状梨黄粉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 ,俗称黄粉虫 ,危害梨树枝干和果实 ,不危害叶片 ,以成虫和若虫在枝干翘皮下、嫩枝上、果实萼洼或果面取食繁殖 ,果实被害后形成褐色斑点 ,严重的形成黑斑 ,遇潮湿环境引起腐烂。2 发生规律梨黄粉蚜大多以两性卵在树干翘皮裂缝中越冬 ,越冬卵在每年 4月上旬 ,梨开花期孵化为干母若虫 ,于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 ,羽化为成虫后产卵繁殖。 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当梨果长到 2~ 3cm时 ,开始向梨果转移 ,在梨果萼洼处为害繁殖…  相似文献   

4.
<正>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suis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又名黄粉虫。寄主仅为梨,是一种为害梨树的枝干、果实而不为害叶片的蚜虫。被此蚜为害后的梨果,轻者影响外贸出口,重者失去商品价值。1985年由于梨黄粉蚜的为害使河北省的鸭梨出口信誉受到很大影响。为此,我们于1987—1988年研究了此蚜的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此虫打下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梨黄粉虫,又名黄粉蚜,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果肉组织逐渐腐烂,严重时全果脱落,严重影响果品质量。1发生规律虫以卵在树皮缝、伤口或枝干的残附物内越冬。翌年梨树开花时(4月上中旬)卵孵化,羽化成虫在原处继续产卵,6月中旬前后,虫口猛增,7月中旬群集果实萼洼处繁殖,8~9月出现有性蚜,交尾后越冬。2为害状况梨树开花时孵化后若虫在翘皮下刺吸汁液,6月中旬前后开始陆续向果上转移。7月上旬多群集果实萼洼处为害,继而扩散到果面上,此时果面上的成虫、卵堆及初孵若虫似黄粉,8月中旬梨果接近成熟时,为害最严重,套袋梨果更易受害,常导致梨果大…  相似文献   

6.
梨黄粉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jakusuiensis(Kishida)是一种为害梨果的蚜虫。该蚜在河北省中南部一年发生5~10代,成虫寿命长,产卵量高,田间常年有大量卵存在,可造成世代严重重叠,此蚜靠1龄若虫转移扩散,2龄若虫至成虫则固定一处生长发育。防治可采用冬季刮树皮,转移扩散期涂粘虫胶及化学药剂喷雾等方法,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是既杀虫又杀卵的拟除虫菊酯类和硫制剂。  相似文献   

7.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jakusuiensis(Kishida)是一种为害梨果的蚜虫。该蚜在河北省中南部一年发生5~10代,成虫寿命长,产卵量高,田间常年有大量卵存在,可造成世代严重重叠;此蚜靠1龄若虫转移扩散,2龄若虫至成虫则固定一处生长发育。防治可采用冬季刮树皮、转移扩散期涂粘虫胶环及化学药剂喷雾等方法,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是既杀虫又杀卵的拟除虫菊酯类和硫制剂。  相似文献   

8.
提高鸭梨套袋效果的措施套袋鸭梨以其果面洁净细嫩、无污染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提高鸭梨套袋效果,对鸭梨套袋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对比,总结出几项提高套袋效果的方法与措施,供参考。1果袋的选用所用果袋类型有报纸袋、涂蜡袋、牛皮纸袋。2适时套袋套袋时间...  相似文献   

9.
苹果梨果实受病虫害的危害 ,近年来在甘肃省高台县有上升趋势。特别是 1998年全县梨小食心虫、梨木虱、梨黄粉蚜、杏球坚蚧壳虫、梨黑斑病等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 ,一般果园果实受害率在 3 0 %左右 ,严重的果园果实受害率达 90 %左右 ;极大地影响了果实的商品价值 ,造成果园效益低下 ,果品收入大幅度下降。为了取得生产上可行、实用的果实病虫害全年化学防治方法 ,我们进行了田间化学防治的试验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处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乡 ,北纬 3 9°2 5′ ,东经 99°16′ ;海拔 1468m ;最高气…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和对绿色食品的迫切要求,改变鸭梨内在、外在品质已势在必行。鸭梨套袋,不乏是一种改变其外在品质的好方法,然而,由于果农对所用袋不是太了解,因而出现了一些果农的套袋果卖不出去,而消费者想买如意果却又买不到的局面。为改变此现象,在1998~1999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以观察不同袋对鸭梨外在品质的影响,为果农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之路。1 材料试验点设在南皮县孙庄果园,面积4hm2,树龄8a,株行距为3m×5m,主栽品种为鸭梨(授粉树为雪花梨和胎梨),树势中庸,管理水平一般。所用袋为通常果农所用的双层灰…  相似文献   

11.
苹果黄蚜又称苹果蚜,俗名腻虫。在冬季干旱年份易大量发生。主要吸食汁液,危害苹果树的新叶、嫩梢,被害叶片常显淡黄色并向叶背横卷。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枝梢的芽旁或粗皮裂缝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孵化,6—7月为繁殖高峰,大量的胎生雌蚜向周围寄主转移,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越西县华山松球蚜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山松球蚜(Pineus armandicola Zhang)在越西县1 a发生7代左右,以卵和幼蚜在松针上越冬,翌年2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据监测,华山松蛷蚜从2005年至2009年在越西县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严重威胁越西县两大工程造林成果。本文在总结近几年开展华山松球蚜危害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就越西县的华山松球蚜危害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苹果绵蚜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在西藏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年发生代数为7~23代,平均15代,在林芝地区,树体地上部分和地下根部均可越冬。绵蚜的危害有群集性,种群增长曲线为直三角形,3~10月迅速增长,11月早霜来临迅速下降,传播途径有主动型、被动型2类,主要天敌有食蚜蝇4种,草岭2种,瓢虫3种,食虫鸟及蚜霉菌。尚未发现日光蜂寄生现象。主要防治措施有检疫,农业防治、农药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避蚜雾,氧化乐果,敌杀死等。苹果绵蚜综合防治应加强检疫,保护新果园,结合老果园改造,引进抗蚜、耐蚜新品种;加强新农药引进,试验。把虫口基数压到危害允许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14.
于斌 《河北林业》2007,(2):34-34
杨树蚜虫主要有白毛蚜和杨白毛蚜两种蚜虫混合发生,但春季白毛蚜占优势,夏秋季节则以杨白毛蚜为主,主要危害毛白杨、河北杨、北京杨等,其中以毛白杨受害最重。河北省中南部,一年发生18~20代,以卵在芽腋、树枝干伤疤等处越冬。翌年春季杨树叶芽萌发时,越冬卵孵化危害。树冠下部发生量大,若蚜多在新叶背面危害,初展叶时危害严重,造成叶片大量卷缩,且分泌大量蜜露似雨露般洒向路面及行人;4月下旬出现大量有翅蚜扩散危害,尤其是叶背面发生量大,受害严重,后期易引起煤污病危害,叶片早落;七、八月份由于多雨发生量下降,九月份发生量又重新增加,洒向路面的分泌物也比较明显;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树体美观、路面清洁和行人健康。  相似文献   

15.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绵蚜,又名血色蚜虫,赤蚜。为国内检疫对象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引进苗木、种子存在严重的自由化现象,致使藁城市部分果园发生苹果绵蚜为害,如不及时控制、消灭,将给苹果生产带来毁灭性灾害,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做好除治工作,现将苹果绵蚜的危害特征、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危害特征苹果绵蚜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密集在苹果树背阴枝干的愈合伤口、剪锯口、新梢叶腋、短果枝端的叶丛中及露出地表的根际处寄生为害。受害部位的组织因受刺激逐渐膨大为小瘤,形成虫瘿。日久虫瘿破裂,形成大小深浅不同的伤口…  相似文献   

16.
<正>黄粉虫是危害梨果的普通害虫,在没有推广梨果套袋时,对其无需单独防治,在除治其它害虫的同时该虫即可消灭,因此不是重点防治对象。近几年随着套袋梨的推广,黄粉虫逐渐泛滥成灾。特别是近几年果品价格下滑,造成果园管理粗放,使黄粉虫的基数连年剧增,现在不仅树体的翘皮里有,果台上在发生盛期也有,给套袋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地控制黄粉虫的危害成了当前套袋梨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水果套袋技术在汶上县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一定效果。生产的套袋鲜果受到广大生产者及消费者的欢迎 ,尤其是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量低 ,是今后生产绿色、无污染果品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果实套袋具有一定的防治果实病虫害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对梨树套袋后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观察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虫害及其防治1 梨木虱。在通常情况下并不直接危害果实 ,但叶片上的梨木虱分泌的粘液会滴在袋外 ,或经雨水冲刷流入袋内 ,这时梨木虱若虫会随之进入袋内危害 ,造成袋内果面黑斑。尤其是鸭梨 ,对…  相似文献   

18.
《河南林业科技》1994,(1):18-18
防治苹果瘤蚜的最佳时期苹果瘤蚜每年发生10代左右,防治时期很难掌握,一旦错过最佳时期,出现叶片卷起,防效不好,总是事倍功半。苹果瘤蚜以卵在1-2年生枝条分叉处、芽缝隙处越冬。第2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4月中旬,此时防效理想。据此,辽宁省果树所...  相似文献   

19.
青冈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s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赵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阳信县是闻名全国的“中国鸭梨之乡”,鸭梨栽培面积20万亩,年产量1.5亿公斤。 阳信鸭梨自1985年以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在保名牌、创精品上狠下功夫。自1994年,他们以推广鸭梨套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