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培育鱼苗时,为了提高鱼苗的培育成活率,我们通常采用先肥水后放苗,使鱼苗(水花)下塘后有足够的浮游动物作开口饲料,使鱼苗能够早开食、早适应。早生长。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发现鳖苗放养(下低也应肥水后再下塘,而不宜清水下塘。通过实验发现肥水下塘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当把水质培育成茶绿色或黄绿色时,池壁表面会附上~层生物膜,鳖苗放养后不易在攀附游动时擦伤体表。二是在肥爽的仿自然的水环境中,鳖苗一般不起堆,不互相嘶咬,栖息在池底时比较安定。三是肥水水体中有一定的浮游动物能使鳖茧自由捕食以补充营养丰富的活性饲… 相似文献
2.
我省地处北纬43°23′至53°34′、东经115°31′至135°之间,冬季漫长,夏季短而温热,秋季降温急骤,大部分地区半年结冰,气候相当寒冷。由于气候条件,我省鱼类产卵季节较晚,特别是草、鲢鱼,一般在6月下旬,甚至到7月上旬,因而鱼种培育期短,育成鱼种规格小。加之冬季大部分地区结冰厚达1米左右,鱼种越冬成活率很低,成鱼养殖效果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3.
<正>1罗非鱼苗放塘前的准备工作1.1选址1.1.1地点池塘位于广东省茂名高州市石鼓镇大路山村,这里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淡水资源充足,水体理化因子良好,各种重金属离子不超标,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交通便利,水源方便。1.1.2池塘条件进行养殖的塘面积为14×667 相似文献
4.
1.严把进苗关在进苗时,选择正规育苗场,除要选择体色正常、活力旺盛、发育状况良好的虾苗外,重点要把握好虾苗的淡化程度,有必要在欲购买虾苗的育苗场考察一段时间,严格观察淡化操作,确保虾苗的淡化程度与养殖池塘的水体含盐量相符或相差很小,并提前做好虾苗试养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在虾苗计数时,注意观察,准确计数,减少误差,尽可能地保证虾苗足数,以满足自己养殖的需要。2.严把放苗关一是要提取各养殖池水进行放苗试养,保证虾苗在不同水体中都能正常存活;二是规格在1.5厘米左右的虾苗应搞好虾苗暂养;三是放养大规格(2厘米左右)虾苗时应选择…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养殖本地胡子鲶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可靠途径,但对一部分刚进入这一领域的养殖户来说,刚把鱼苗放下鱼塘就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形却对其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因此如何提高鱼苗下塘的成活率就成为整个养殖活动初始工作的关键;是解决“万事开头难”的迫切需求。笔通过对大量养殖事例的深入分析,以及本人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以下操作要点,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将4日龄泥鳅仔鱼养殖在32m~2的水泥池中,A组采用传统的肥水下塘,即在放苗之前先施肥,培养饵料生物;B组清水下塘,即放养泥鳅仔鱼前不施肥,保持水质清澈,配套水泥池培养饵料生物(施肥方式同A组),研究了两种不同培育模式对泥鳅仔稚鱼生长、生长离散及成活率的影响。32d饲养结果显示,两种放养模式下泥鳅仔稚鱼生长速度均较快;泥鳅仔鱼体质量(m)与全长(L)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式为m=0.0674 L~(2.2644)(r~2=0.9888);全长、体质量与日龄(t)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式分别为L=1.8208e~(0.0878t)(r~2=0.9471)和m=0.1257e~(0.2219t)(r~2=0.8962);两组全长变异系数均为10,生长的离散程度均较高;B组成活率为(54.85±6.09)%,显著高于A组的(15.68±3.36)%,试验结果表明,清水下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12.
14.
15.
16.
17.
18.
北方地区鱼苗下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培育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成活率高、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鱼苗,在北方地区除选择优质的苗种外,鱼苗下塘技术尤为重要。经笔者多年的实践,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概述了我国银鱼移殖的实际情况,讨论了移殖银鱼的种类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移殖银鱼的环境条件与效应以及银鱼移殖的人工授精、孵化和运输技术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