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五月,分别在顺德中国盆景大观园和常州宝盛园试作了两个“素仁格”(注一)盆景的整理,期间与非岭南地区盆友的交谈中,大部分茹友以“文人树”作称,在交谈上与我们岭南地域的称谓总感觉有少许不畅。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素仁"盆景与"素仁格"盆景的关系,探讨素仁格盆景在精神内涵和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结合素仁格盆景艺术特征,分析素仁格与文人树的关系,提出"素仁"盆景归属于"文人树"盆景的观点;分析"素仁"盆景当前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推动"素仁"盆景及岭南盆景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岭南水岸盆景历来讲究形神兼备,力求在方寸之间尽显诗情画意,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岭南水岸盆景《细水长流》之所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路,在赏叶类树桩朴树(相思)上,大胆采用岭南三大流派的艺术手法,充分利用时空变换,令作品具有雄浑苍劲、古朴自然、飘逸轻盈的艺术特点,具体做法如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8,(10):74-74
回忆不是忘却;《花木盆景》助我成为藏石名家;《盆景赏石》使我爱上文人树盆景;  相似文献   

6.
徐鹃 《花木盆景》2004,(10):24-27
摒弃任何雕琢虚饰,只留下盆景浓缩的精华部分,这就是人树作品的独特之美。人树作品的世界意境深远,其无穷的魅力是言语所无法表达的。以下就是一些给观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人树代表作品,让我们来分享盆景大师们所感受到的人树的独特之美吧。  相似文献   

7.
《花木盆景》2005,(8):25-27
图片中:1、2原材料是难得而典型的柏树人树素材,是培养盆中进行了二年恢复树势的养护管理,边养护边对材料进行了不断地摸索推敲,在脑中有了一定的创作蓝图,做到了意在笔先。在下手之前,分析材料的优势与缺点,努力扬长避短,发挥树材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钧和 《花卉》2013,(11):32-32
福建茶是岭南盆景中的名树,耐修剪、耐干旱、易栽种;叶细、树密、干粗、根露,可培养成多种树型。尤其细叶福建茶,叶尖多棱,深绿、光泽可密,花多果繁,小圆果初绿后红,终年不绝,白花绿叶红果粗映成趣。  相似文献   

9.
10.
鉏金榜 《花木盆景》2014,(10):97-97
与《花木盆景》杂志结缘始于一次在朋友处的借阅,爱花、爱盆景的我立即被这份杂志深深吸引。那是2005年或更早,当时囊中羞涩的我,鼓动堂兄订阅,并且帮忙收转。"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在这一收一转的短暂时间里,我如痴如醉地阅读,贪婪地汲取知识和营养……后来,因一些养植花木及写作等问题写信给编辑老师,不久就收到热情洋溢的回信,为我解决了不少难题。以杂志为媒介,我积极参与盆景交流活动,加入各级盆协组织,并作为中国岭南盆景雅石艺术网管理团队中的一员,与海内外盆景艺术爱好者广泛交流,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这次我们是专程来观摩、学习以探讨韩学年先生山松盆景艺术为主的岭南山松盆景研讨会。山松盆景的成功,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喜悦,韩先生不愧为岭南山松盆景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曾宪烨 《花木盆景》2008,(11):12-13
山松是岭南盆景中近年新兴的树种。其形态多变,干、枝、根怪异,可直可曲;气韵、神态多姿多彩,可表现多种不同的品格:生长速度快,枝、干柔软,可塑性强:通过芽的穿接、镶接可补干、枝芽少的缺点,可蓄枝、短针,既有岭南杂木造型的风格又兼具北派云片的长处,故受到众多盆景爱好者的迫棒。  相似文献   

15.
玉山 《花卉》2014,(10):37-37
五针松盆景《风骨》虽然体量不大。却能够以小见,表现出青桦高傲挺拔,不畏寒暑的风骨,其造型采用文人树与三千式,斜干式相结合的方法,三个树干基高右低,疏密得当,并向右侧倾斜。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在武汉东湖举办的“99’湖北省盆景奇石展览”荆门馆,我看到了郑绪芒先生创作的一盆大型树石盆景《风景这边独好》(见封面)。借助于标牌的提醒,我才记起——去年4月在荆门召开的“第五届华中地区盆景学术讨论会上,我曾拍摄过它的前身(见图一),当时只完成了右侧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7.
陈万钧 《花木盆景》2005,(10):30-31
岭南盆景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制作及鉴赏的审美观始终打上国画的烙印。这种雅俗共赏的视觉效果,使得岭南水岸盆景能真实自然有趣地反映自然.以立体的形式极大限度地表现岭南人精神。上于岭南盆最有形随意动的树桩风格,因而岭南水岸盆景的制作就具有较高的难度,集中表现为制作时间长,树桩与地貌、水岸、假山、人物结合,必须有丰富的内涵.要做到人与自然、艺术与现实的高度统一.这是一个艰巨而且要持之以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画中带有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思想,是由多元素人素养的艺术创作理念,集诗、书、画、金始成一体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人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隐士,又称“逸民”、“遗民”,亦称“野逸”。  相似文献   

19.
第一届广东“省、港、澳岭南盆景博览会”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引起盆景界的瞩目,他所创作的附石式盆景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上,显得超然特别与另类,更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20.
曾宪烨 《花木盆景》2003,(12B):19-19
雄、秀、清、奇是盆景造型中的四大树相。雄:干、躯矮霸,根板爪立,枝粗托密,亭亭华盖,有如力士相扑、霸王举鼎,大气、磅礴。秀:干、躯挺秀清丽,根板配合桩型,粗枝大托,枝繁叶茂,有如翩翩公子、妙龄少女,文静秀丽。清:干、躯清瘦简约,根板爪立清奇,枝叶扶疏,不繁不简,超凡脱俗,有如文人雅士、得道高僧,宁静志远。奇:干、躯、根怪异突兀,鬼斧神工,不守成法,出人意外,枝叶随意,气韵神奇、诡谲,有如侠士高人。冯龙生的作品《吹箫引风》,得清字诀,亮丽动人,实为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