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根瘤菌肥使用于豆科作物,一般用作拌种。每667平方米用30克~40克,加适量的水调匀粘附于种子上。要求随拌随播,忌干燥和阳光直晒,超过48小时应重新拌种。作物出苗后发现结瘤效果差时,可在幼苗附近浇泼对水的根瘤菌肥。如用经农药消毒的种子,应在消毒后二三周再拌种。  相似文献   

2.
1.根瘤菌肥。用于豆科作物,用作拌种。每667m2用30~40g,加适量的水调均粘附于种子。要求随拌随播,忌干燥和阳光直晒。超过48小时应重新拌种。作物出苗后发现结瘤效果差时,可在幼苗附近浇泼对水的根瘤菌肥。如用经农药消毒的种子,应在根瘤菌拌前2~3周消毒。  相似文献   

3.
1.根瘤菌肥。使用于豆科作物,一般用作拌种。每667m2用30~40g,加适量的水调均粘附于种子。要求随拌随播,忌干燥和阳光直晒。超过48小时应重新拌种。作物出苗后发现结瘤效果差时,可在幼苗附近浇泼对水的根瘤菌肥。如用经农药消毒的种子,应在根瘤菌拌前2~3周消毒。2.固氮菌剂。  相似文献   

4.
1.根瘤菌肥使用于豆科作物,一般用作拌种。每667平方米用30克~40克,加适量的水调匀粘附于种子上。要求随拌随播,忌干燥和阳光直晒,超过48小时应重新拌种。作物出苗后发现结瘤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生物肥料 (即细菌肥料 )、化肥、有机肥的施用方法有根本区别,现将几种常用的生物肥料的施用方法简介如下。 1.根瘤菌肥。适用豆科作物,一般用作拌种。每亩用厂制菌剂 30— 50克,加适量清水轻调拌匀 (勿伤种皮 )粘附于种子。要求随拌随播,忌干燥和阳光直晒。超过 48小时应重新接种。播种后要立即盖种。若播种时来不及用根瘤菌剂拌种,或作物出苗后发现结瘤效果差时,可在幼苗附近进行浇泼。如用经农药消毒的种子,应在根留菌剂拌种前 2— 3周进行消毒。一定的豆科作物有一定的根瘤菌族,不能随便使用。 2.固氮菌剂。除豆科作物外的各种…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根瘤菌接种方式的实施效果,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3株根瘤菌菌株为供试材料,选用南疆地区复播大豆绥农35为供试品种,比较根瘤菌拌种、做种肥、随水滴施等接种方式的效果,测定大豆结瘤数量、根瘤干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探讨接种方式和根瘤菌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接种方式均能促进大豆根系结瘤,其中,以SN7-2拌种、SMH12做种肥,SN7-2做种肥和T6随水滴施大豆根瘤菌结瘤效果最好;SN7-2拌种,SMH12做种肥,SN7-2做种肥,T6随水滴施能显著促进大豆干物质积累,SN7-2拌种或者SN7-2做种肥、T6随水滴施均促进干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不同接种方式通过增加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提高大豆籽粒产量,SN7-2适合以拌种或做种肥的方式接种,T6适合随水滴施。  相似文献   

7.
1增产菌拌种播种前取适量增产菌,对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后再拌入麦种中。用增产菌拌种可使小麦增产10%以上,每亩地的麦种可拌入50毫升增产菌。2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和促进分蘖的作用,用其拌种可以夺取小麦高产。每亩地的麦种拌入500克根瘤菌,一般可增产10% ̄15%。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高产栽培法1、种子处理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花生根瘤菌剂型及不同施用方法对花生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花生根瘤菌剂比对照处理,根瘤菌数增多4~8倍,同比增产8.6%~10.39%;不同处理投入与净产出产出比分别是1:3.65~1:23.76,有明显的节肥增产的效果;液体拌种较简便、省事,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接种高效根瘤菌后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拌种对大豆株高、植株干重和结荚高度等农艺性状影响较小,但增加了大豆根瘤菌数、根瘤干重、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各处理大豆单株产量和亩产差异显著。根瘤菌拌种比不拌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拌种后在苗期追施一定量氮肥对提高大豆产量效果更显著,但氮肥施用过多使大豆营养生长过剩反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1.
拌种防治农作物苗期害虫的选药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采取甲拌磷颗粒剂拌种防治油菜黄条跳甲、克百威颗粒剂防治棉花等作物苗期害虫效果显著,很受农民欢迎。但随着农药使用时间的延续,害虫对这些农药的抗药性日益增强,以及一些高毒农药残留,不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筛选防效好、无公害的拌种药剂是防治农作物苗期害虫十分有效且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已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下面介绍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施肥技术。 1.使用的肥料种类。①有机肥料,如堆沤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饼肥等。②微生物菌肥,包括根瘤菌肥料、磷  相似文献   

13.
吕琳 《农家致富》2012,(12):29-30
一、选择良种和播种方法(1)选择良种。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如平豆2号、齐黄29、徐豆12、中黄13等,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2)播种方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根瘤菌比例·营养液及用量在菜豆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推荐营养液和推荐拌种根瘤菌用量不能发挥菜豆生产潜力的问题,设置了4因素2水平完全随机组合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推荐营养液用量处理的菜豆平均干物质量较采用1/4推荐用量处理的提高了49.44%,根瘤菌数增加了58.32%。与氯化钙混合营养液相比,硫酸钙混合营养液处理后干物质量增加了29.45%。用4倍推荐根瘤菌用量拌种的菜豆根瘤菌数量较用推荐根瘤菌用量处理的增加了18.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根瘤菌接种方式对复播大豆生长及结瘤效果.[方法]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3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新疆南疆地区复播大豆新大豆8号进行种肥、随水滴施、拌种等接种方式试验,测定其根瘤数、根瘤干重、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接种根瘤菌均能促进大豆根系结瘤和生长发育,根瘤菌SN7-2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根瘤菌拌种虽可增加花生单株根瘤的数量和重量,提高叶片含氮量,但荚果增产并不显著;根瘤菌拌种+有机肥或钼肥处理,不仅可增加单株根瘤的数量和重量,提高花生叶片含氮量,同时植株高度、分枝数、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及总生物产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荚果增产显著。根瘤菌与有机肥或钼肥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生产中使用根瘤菌拌种时,应注意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钼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试验,以探明大豆根瘤类菌体生长随播种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配施钼肥和铁肥与大豆种植密度等因素对大豆根瘤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后40~90 d,大豆根瘤菌粒数、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随播种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播种后70 d左右,此时大豆刚刚进入结荚期;有机肥作为基肥对根瘤菌的产生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钼肥、种植密度、铁肥;根瘤菌产量最高的组合是不施有机肥与钼肥,铁肥施肥量为150 g/hm2,大豆撒播密度为1.5×107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苜蓿根瘤菌接种效果,以未包衣的‘中兰1号’苜蓿为供试苜蓿品种,设计苜蓿根瘤菌拌种、拌土接种方式,以及在拌土、拌种的基础上增施复合菌剂的处理。研究发现:①苜蓿接种根瘤菌对苜蓿株高、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长积累有促进作用;②接种根瘤菌增加苜蓿根瘤菌数量和重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播前土壤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土壤全磷、全钾含量较播前降低,消耗了土壤中磷钾元素;④在接种根瘤菌的基础上增施复合菌剂(固氮解磷解钾+枯草芽孢杆菌)促进土壤中磷、钾元素的使用,且增加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⑤根瘤菌接种(拌土或拌种)对土壤微生物量C、N都有增加,表明土壤中微生物量和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增强。由此可得,接种苜蓿根瘤菌促进苜蓿植株生长和根瘤菌的形成,能显著提高苜蓿的固氮能力和固氮潜力,改善土壤营养结构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1良种选择和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等适宜当地栽植的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拌种随拌随播,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1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与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