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志峰 《种子》1997,(6):44-46
目前,我国北方玉米制种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旱地,干旱因素的限制而导致制种产量低而不稳,若遇特大干旱年份,制种将会绝收。加之其它方面的诸多因素,从而形成种子生产大起大落,造成种子危机,引起种于市场上的种子大战,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现就目前旱地玉米制种的方向与对策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1目前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基本情况1.1存在问题玉米是我县早地主要高产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在4700~5600公顷之间,正常年份每公顷产量为6000~7500kg,采用地膜覆盖及高产栽培等措施后,每公顷产量可达7000kg以上。由于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夏播制种区由于时间短,气温高,干旱、阴雨天气较多,病虫害严重,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玉米种子,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1亲本自交系和制种基地的选择自交系和基地的选择直接关系制种的成败。由于夏播制种玉米时间短,生育期短,温度由强到弱,高温干旱天气较...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武威市包括金昌市永昌县的朱王堡镇和水源镇,是西北玉米优质制种基地之一,这里承担着甘肃省玉米制种面积的1/4~1/3,总产量占到甘肃全省的1/3.2006年武威市各种业公司在生产基地落实方面,出现了制种公司和农户双向选择的可喜局面,使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由无序竞争向良性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子基地管理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制种是豫西地区种子产业的优势项目 ,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基地的管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种子基地由集中连片的村、组统一管理转变为千农万户的分散管理 ,探讨玉米种子基地的管理问题 ,即成为玉米制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将从我县近几年的制种实践出发 ,对我县的玉米种子基地管理作以初步探讨。1 近年来我县玉米种子基地发展状况总的来说 ,1993年以来我县玉米种子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其基地规模由 1993年 16 7hm2 ,产种 35万 kg逐步扩大到目前的年制种 333hm2 ,产种量 10 0万 kg。 1997年以来 ,我县作为河南省主要的春…  相似文献   

5.
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子是种子企业和制种户共同追求的目标,制种基地的选择作为玉米制种工作的前提,决定着制种工作的成败,关系到百千制种户的切身利益,也制约着种子企业的发展。因此,玉米制种基地的选择必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安阳  张真华 《种子》2002,(3):84-85
黔西四号杂交玉米多年在生产中因产量高稳 ,品质良好 ,抗逆性强 ,一直是我县乃至我区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推玉米杂交种。生态环境与我区相近的安顺 ,六盘水地区也推广种植。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制种产质 ,降低成本 ,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对促进我县种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具有现实意义。1 选择制种基地按照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小 ,乡村政府支持力度大 ,制种农户积极性高 ,科技意识强 ,交通便利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基地。我县先后选择了东关乡大寨点 ,黄泥塘镇甘棠点和双山镇平源点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双山制种基地比较适合黔…  相似文献   

7.
浅谈玉米制种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玉米实现了杂交种优势利用和种子杂交制种,这对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改善、社会的发展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在玉米杂交制种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条件下,如何稳定发展玉米制种生产基地,提高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是制种工作的重点。现就如何搞好基地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蕊  黄金华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0,28(12):18-19
<正>近年来,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及丰富的光热资源,迅速成为我国杂交玉米制种的重要基地,国内许多种子公司纷纷抢滩西北,先后在上述省区建立了自己的种子生产基地。但是,随着制种企业不断涌入,制种基地竞争  相似文献   

9.
陈进 《种子世界》2011,(6):12-13
1主要问题 1.1种子科研落后,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无力搞科研育种,玉米制种纯属"原料加工",表现为制种组合由客商提供,一方面导致玉米制种生产计划受制于市场,  相似文献   

10.
柯军  阎连生 《种子科技》2003,21(5):294-294
种子生产作为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地的稳固和扩大是建立在农民增加收益的基础上的。为了增加制种农民的收入,我公司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几年探索改进,创造总结出了一套玉米制种套作甜瓜技术。1 玉米制种套作甜瓜技术的基础 我县所在地域是春玉米生产区,年≥10℃积温3 600℃,平均常年无霜期150 d,为两作物套种提供了可行的气候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酒泉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了中国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玉米制种产量高、质量好等,迅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强势增长的制种产业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河西走廊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也得到了明显带动。酒泉市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制种基地,凭借制种面积大、质量好、产量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客户落户。  相似文献   

12.
承德具有自然隔离条件好、气候类型丰富等独特的自然条件,曾是我国高粱和玉米“两杂”作物种子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到20世纪中后期,种子生产基地面积逐步减少.分析了承德作为玉米制种基地的有利条件以及制约制种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适宜的基地建设规模.认为恢复承德玉米制种基地对于推动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种子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提高种子质量,人是决定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基地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所谓素质的提高,就是要提高基地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科学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此,必须有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工作流程和强硬的配套措施。在杂交玉米制种工作中,为了保证质量,我们狠抓了14个落实。1 力量落实。由于夏县既有春播制种又有复播制种,既在山区制种又在平川制种,既在县内制种又在县外制种,我们把各生产科的人员配备交给各生产科考虑,各自根据情况足额选聘能够胜任的同志,费用由各生产科负担,…  相似文献   

14.
进入“十四五”以来,制种玉米产业逐渐回暖,新疆内外种子生产企业纷纷拿出优势品种,扩大繁种面积,增加保产值和单价,职工制种积极性不断提高,2022 年师市玉米制种面积达到 1.4 万 hm2。面积的大幅增长也给玉米制种基地带来了监管压力,通过总结玉米制种基地监管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抓好玉米制种基地监管工作思路,为推动师市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制种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种制种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种业企业的经营计划,生产出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品种与数量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种子.选择一个适宜的种子生产基地,是保证种子生产成功的基础.在玉米制种生产的实践中,由于制种基地选择不当,就会给种子生产基地和种子经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选择基地通常需要考虑下面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市长清区是玉米制种大区,有30余年的制种历史,目前制种仍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如何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是制种工作的重点。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制种基地建设,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组成种子企业、基地利益共同体是巩固和发展基地,提高制种质量、产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兵团第四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由分管副师长任组长的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专班在充分调研师市玉米制种基地现状的基础上,亲赴张掖市、昌吉州全国两个地市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考察,旨在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探索出一条适宜第四师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其他玉米制种基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省内外多年从事玉米制种的基地因种种原因放弃制种,新的基地选择又较困难,导致玉米制种基地不稳定,种子生产计划的落实难以完成。甚至有些种子企业无原则的落实基地,造成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难实施,各项生产技术措施不到位,直接影响了玉米杂交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给种子企业带来很多连带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使玉米杂交制种的基地管理规范化、种子质量标准化、检测程序制度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玉米杂交种,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高台县种子公司在长期的制种实践中,制定了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生产质量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北方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干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方出现干旱的频率和干旱程度随之也不断增加。如何采取得力措施抗旱保丰收,已成为北方玉米制种成败的关键。笔者根据我县玉米杂交制种的实践,参照甘肃河西走廊部分地区玉米制种所采取的抗旱措施,认为在关键时期浇关键水已成为玉米制种生产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从实践看,在播种前、拔节后期和灌浆期三个时期浇三次水,可以实现玉米杂交制种稳产、高产,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