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农村推行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团结和支部、村委“两张皮”的问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农村推行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团结和支部、村委“两张皮”的问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3.
执政为民思想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崭新超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是党执政观的新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执政规律的新探索和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合法性”一词是政治学术语,而不是法律上的概念,它要解决的是人心向背问题。“革命为民”为中共执政合法性的获得提供了重要源泉;“执政为民”理念是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根本要求;执政绩效是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执政理念。本文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进行研究,揭示其时代内涵,说明确立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执政的共产党为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确保执政兴国,完成历史使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三个代表”从根本上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不仅如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从多方面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是旧中国当权者的梦想,是中华文明的走向,是政党政治文明的标志,是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经验总结,是我党政治合法性的必然选择。在当今中国,应对依法执政各种挑战的关键,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转变党执政方式是历史性的选择,党传统执政方式有过二次选择,一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以政策为主的执政方式;二是党直接领导,政策与法律并举的执政方式。传统执政方式存在着党执政的权力过分集中;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人治”大于“法治”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实现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由“直接领导”向“间接领导”转变;由“行政命令”向“引导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执政的主体,也是执政能力的直接载体。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毛泽东主张“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邓小平提出了干部“四化”的方针并主张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新时期,江泽民完整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命题,胡锦涛则强调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实行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治理方式的理论创新。这一创新 ,是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思想和我党治国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 ,是德法互动互补、对立统一关系理论的逻辑必然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标志着我党执政水平的提高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发展和创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念,使党的执政理念经历着历史的演进,取得了重大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念,如人民群众主体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理念,这些理念紧紧围绕着"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和"为谁执政"这个中心展开,已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民主法治价值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保障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等,使党的执政获得了巩固的理论基础、充分的政治保障和广泛的群众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12.
赖光宝 《甘肃农业》2006,23(2):14-15
深刻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精神,把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实质的关键。只有深刻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深刻理解如何做到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算真正全面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央强调,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如果一系列棘手的经济问题与社会矛盾得不到有效缓解的话,明年恐怕更加困难。 不久前,众多媒体还几乎异口同声称,2008年是“中国年”、“中国好运年”、“中国崛起年”,等等。但随着“中国制造”再起风波,加上南方的雪灾、飚升的物价、震荡的股市和西藏的“314”事件等接踵而至,所有这一切,考验着党把握大局的能力、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着知识精英的识辨能力还考验着国民的适应与忍耐能力。  相似文献   

14.
第一.突出强调“三农问题”.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执政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奠定了基础. 第二.农民分享的现代化成果相对较少。当十七大报告把以人为本.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党执政理念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的时候.中国农民将成为今后现代化建设更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积累了比较丰富、系统的执政经验。无论是重视“三民”问题,执政党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经验都显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共产党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应该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执政文化是执政主体在其执政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态度,和执政行为模式的总和。是执政思想和制度的凝聚。由于传统与现实的作用,中国特色执政文化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  相似文献   

18.
刘炎迅  王婧 《新农村》2009,(5):34-34
2008年,被称为中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的张全收,从深圳赶回家乡——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村拐子杨村,经民主选举,当选村委会主任兼支书。和他同在深圳打工和创业的好友杨国群当选为村委会会计兼支书秘书。在经济寒冬的背景下,渐渐变冷的“村民选举”话题,有了新的关注点——进城务工和创业的农民陆续进入中国乡村基层执政阶层。  相似文献   

19.
高度集权是贯穿苏共整个执政历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赋予了苏共“全能政府”的角色这也必然使得苏共成为政党政治中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混淆的一个典型代表。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反思苏共的执政方式,无疑对我党转变和完善执政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部素质是构成执政能力的“基本材料”,决定着执政能力的强弱,在执政能力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因此,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以此作为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基层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